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贵有疑,而曾经风靡一时的质疑教学在当前各级各类的语文公开教学中体现得渐渐少了.笔者觉得,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怕打乱自己的教学思路.在我所见到的有限质疑教学中,又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学生不敢质疑;二是学生为质疑而质疑;三是学生质疑与教师的教学分离,教师仍旧按既定思路教学,撇开学生的疑问不管;四是学生质疑,教师跟着学生的问题跑,质疑成了"记者招待会".  相似文献   

2.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认为质疑是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起点.笔者尝试采用"教师设疑——学生探疑——学生解疑——学生质疑——师生释疑"的教学. 下面就这种课堂的几个教学环节作一介绍. 1教师设疑——教师设置课堂问题 "设疑"是教师根据所授内容和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以期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一环节是教师在备课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加强学生质疑后的教学调控,正确引导学生释疑,是提高学生质疑水平和阅读教学效应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要及时评价,积极鼓励,为学生质疑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质疑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多而杂",其中有的是有价值的,有的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教师应有敏锐的判断力,能从"多而杂"的问题中筛选提炼出学生最需要解决、最有价值的问题.课堂教学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释疑解难更是如此,针对不同的问题应该采取灵活的方式尽量让学生自求得知.  相似文献   

4.
我市推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教学模式已两年多(所谓"六模块"是指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下同),这一新课改举措得到了绝大多数教师的认可.贯彻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一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教学模式推进过程中,如果还有最值得研究和改进的话,本人认为当属"质疑"这一模块,也是最薄弱的一个模块.学生要么没有什么疑问,要么提出的问题可能不伦不类,师生都很难解答.当学生没有疑问时,许多老师为了硬凑这一模块,于是说"你们没有问题,那我还有个问题,你们来回答".当学生的问题不伦不类很难回答时,有的老师会挡回去:"这个问题,等你长大就明白啦."几次挡的结果,学生也就再也没有质疑的兴趣了.对于释疑,有的老师集中放在最后小结前这一时间段,本人认为不合时宜.质疑恰恰是学生自学与教师精讲点拨的连接点,没有了质疑,学生的自学就得不到进一步升华,教师的精讲点拨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的放矢.因此,质疑的生成符合"‘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基本理念和精神内涵,故而应当对"‘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有推动作用;或者说质疑可以成为"‘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的高效推进剂,充实了一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以往的"灌溉式"教学模式、纯粹的合作探究模式已不合时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应还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不能以自身的知识体系来统一学生的理解,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不应是"全息",而应巧留"空白"以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谓数学课堂教学"留白"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不是把学习内容直接讲述给学生,而是通过提出问题、质疑释疑、布置作业等方式留下"空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引起学生的联想与  相似文献   

6.
相当多的高中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能力较弱,阅读能力不强.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从"疑"入手,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生疑、质疑、解疑,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能识别信息、收集信息,还能筛选信息、评价信息,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生疑"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这并非时髦,而是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质疑"它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创建了自主、合作及探究的平台。当然就现在而言,在部分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完全把"质疑"完全渗透到课堂中,在有的课堂中甚至看不到学生"质疑"的影子。那么问题何在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8.
困惑一:学生的质疑成了"作秀"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乎,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们大兴质疑之风,审题、初读、精读、总结各个教学环节,几乎都能看到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质疑,反过来,学生应该向教师提问质疑。那么,学生质疑的意义何在?学生质疑对教师有什么要求?怎样指导学生质疑?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一些小学的中高年级进行了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效。一、学生质疑对课堂教学的意义1.通过学生质疑,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中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利用学生这些已有的能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较好的办法是引导他们质疑。但是,教师以往十分重视对问题的设计,讲究问题的系统性、启发性和针对性,学生上课时…  相似文献   

10.
一、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困境肯尼迪·H·胡佛认为,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该鼓励学生提问。但是,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质疑、解疑时常常会陷入困境,难以突围,甚至于退却、放弃,不再主动出击,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解惑能力,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质疑的动力不强。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具有易于操作的惯性力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虽然有着明显的弊端,不利于学生  相似文献   

11.
质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发问,与教师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以"质疑"促"探究",发展思维,有利于学生追根求源、思维创新,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相似文献   

12.
质疑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发展思维、逆向思维的有效途径。大教育家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这已经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上)质疑环节几乎必不可少。但纵观很多课堂,教师要么想办法将自己想要问的问题"喂"到学生的口中,学生被"傀儡";要么走流于形式的质疑环节,对质疑的内容不置可否,学生被"真空";要么对课文还没有基本  相似文献   

13.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我认为,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关注了学生,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以学定教,营造质疑氛围 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对学习活动缺乏挑战精神是导致课堂无效的主要原因.学习源于好奇,源于问题.我觉得理想中的课堂应该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想方设法地让学生沉浸在生疑、质疑、解疑、存疑的氛围中.  相似文献   

14.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发明创造的源泉.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研究的比较多的是教师如何"问"学生,忽略了时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质疑文化,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是学习进步的标志,是实现创新的前提。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共同研究者。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在传统教学中发号施令的形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问是实施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是提高教  相似文献   

16.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式,旨在打造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从"教学"走向"学教",目的是将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潜能完全释放出来,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质疑、开拓进取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内驱力、挖掘学生潜能、孕育创新精神、培养思维能力的良好办法。1.鼓励生疑要鼓励学生"生疑",首先要让学生有"质疑"的胆量。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想法越奇越好,越多越好,并且要求学生就课题以及自己在尝试自学中遇到的困难,写在纸条上,交给教师。此时,即使学生提出的质疑少,质疑价值不大,教师也应该一一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只有首先保护好学生生疑、质疑的积极性,然后再通过得法的引导,将学生引入"从小疑到大疑""于不疑处有疑"的思维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语文教师都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增加了质疑环节.这是令人欣慰的,学生的学习本来就应该是解决旧疑存新疑的过程.然而,在听取了大量的教学质疑片断后,笔者发现,其实,我们离"质疑"的本真还很远. 一、虚晃的质疑,让学习主体地位严重失衡 [案例一] 不管是平时的课,还是各级各类公开课、教研课,不管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的语文课,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听到这样的声音:课伊始,出示课题后,教师向学生提问:"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疑才会有问,有问才会有思,有思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自主地学习.学生质疑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质疑是获得新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如何培养聋生质疑的能力呢?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喜欢问",并通过引导,教给聋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乐于质疑,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我们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改革教法,因材施教,采用科学的方法,以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我们教师应该激发质疑兴趣,促使学生"乐于"质疑提问;克服心理障碍,促使学生"敢于"质疑提问;善用多个感官,促使学生"勤于"质疑提问;掌握提问技巧,促使学生"善于"质疑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