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对力的分析判断一直是处理力学问题的关键.教学中发现学生经常从感觉上判断物体间有相互作用力,但实际上并不存在;对物体受力方向如何,习惯于定势思维模式,不会进行合理推断;对过程中变  相似文献   

2.
一、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关于相互作用力,课本上没有专门定义,只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有些学生在判断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时容易发生混淆. 例1 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桌子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指出哪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哪两个力是平衡力? 有的学生考虑到书有重量(受重力作用)压在桌子上,桌面对书有一个反抗力(支持力)没有重力作用也就没有反抗的支持力.所以,书受  相似文献   

3.
牛顿第三定律是力学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例如 ,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之间的区别 ,学生往往理论上知道 ,而实际上却混淆不清。对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学生也不好接受 ,常常会错识地认为作用力大于反作用力。对此 ,如何克服重点、分散难点 ,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教研课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以便更好地搞好牛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牛顿第三定律要解决的问题是 :①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间的关系。下面结合演示实验和举例 ,寻找和导出定律。一 .力的作…  相似文献   

4.
在力学实际问题中,常常会遇到几个物体连接在一起,在力的作用下运动,求解它们的运动规律及所受外力和相互作用力,这类问题被称为连接体问题.求解这类问题与求解单一物体的力学问题相比较要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5.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基本要求.纵观高中阶段学生常接触的几种力:万有引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安培力等.其中的摩擦力受力分析时往往最难确定.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深化对摩擦力的认识,我在教学中有几点体会介绍给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6.
画力臂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难点所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对要求作出不同方向的力的力臂都感到很困难;在各种测试中,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在这方面失分也较多.为了解决学生对"力臂"作图难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究,找到了一个较为有效的学习训练方法. 大部分学生画不好"力臂"的最主要原因有几点:1.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学生只习惯于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而且是所作的力臂是能够直接与表示力的大小的直线相互垂直的,需要作延长线的往往无法完成;2.没有真正领悟"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含义;3.缺少有针对性的、足量的、系统性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浅议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理学习中,尤其是研究力学问题时,物体的受力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学生在最初接触到受力分析的时候.普遍感到困难,经常是主观臆断,想到一个力画一个力,凭经验"猜测","想当然"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样就为进一步正确地解决问题带来了困难.因此,怎样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进行受力分析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认为,要让学生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至少要让学生解决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一学生在“牛顿第三定律”学习中存在的困惑,提出利用系列实验让学生归纳得出相关结论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弄清楚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以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以期为物理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在圆周运动的学习中,对向心力的来源分析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头痛的。本文从实例出发,谈谈向心力的来源问题。向心力不是和重力、弹力、摩擦力相并列的一种性质力,是根据力的效果来命名的,在分析做圆周运动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切不可在物体的相互作用力以外再添加一个向心力,向心力需要实际力来承担。可以由一个实际力来承担,也可以由几个力的合力来承担,还可以是一个力的某一分力来承担。  相似文献   

10.
郭铨 《物理教师》2002,23(6):6-7
求解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平衡、运动类问题时 ,很多学生对什么时候要考虑粒子所受的重力 ,什么时候粒子的重力又可略去不计的问题经常感到困惑 ,有些学生甚至错误地认为 ,只要给了粒子的质量 ,就必须考虑其受到的重力 ,这实在是一种误解 .因为在很多问题中提供的粒子质量 ,完全是出自力学分析的需要 ,例如a =qEm 或R =mvqB的计算等 .对于是否需要考虑粒子重力的问题 ,我们需要掌握的基本原则有以下三条 :①在具体提供数字的条件下 ,如果电场力、洛仑兹力等与粒子所受的重力相比数量级相近 ,此时就需要考虑粒子受到的重力 .②…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解答力学问题时不分情况,下笔就用牛顿定律、运动学公式求解;不会选用动能定理等简便方法,从而造成解题过程麻烦。有的学生忽略守恒定律的条件,有重力以外的力做功时也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去解题,结果丢掉了外力做的功;还有的学生在利用功能原理解题时,弄不清研究对象是系统,考虑重力势能变化同时又加上了重力做的功,致使重力的作用重复计算。为了避免上述三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在指导学生全面复习力学问题时应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选择好的解题思路。一、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功能原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想准确无误地解题,必须清楚动能定理、机械能  相似文献   

12.
正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是对最直观的现象研究,人感觉到手里的物品沉重是因为重力的作用,船漂浮于水面上不会下沉是因为浮力的作用,古人靠钻木取火,是依靠摩擦力,可见从古至今,力与人类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初中物理力学主要是学习重力、浮力、运动和力、质量和密度等。这些教学内容都与生活密不可分,它相比其他章节的教学具有一定优势,它与学生的生活结合紧密,教师要让力学这一章节的教学效率提升,则可以引导学生从自  相似文献   

13.
赵莹 《物理教师》2010,31(2):15-16
力学是整个高中阶段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在力学中力的分解又是分析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对为什么要进行力的分解、怎样分解、分力和合力有什么关系等感到困惑,在具体问题的分解中也会常出错.  相似文献   

14.
对于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老先生曾言:"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  相似文献   

15.
力学和电学的综合问题,是物理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要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知识的灵活应用. 一、用活"能量守恒"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如果只受电场力作用,在带电粒子的动能和电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总能量保持不变;若受重力和电场力作用,则带电粒子的动能、重力势能和电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6.
物理学中的“平衡”是抬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平衡状态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有三种表现形式:(1)静止;(2)匀速直线运动;(3)匀速转动.平衡力是指能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的力,平衡力可以是两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现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比较如下:一、力的作用对象不同两个彼此平衡的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而两个相互作用力则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一例1如图l物体A静止在水平面B上,物体A受到水平面B的支持力人和重力G。两个力的作用,地面B受到物体A的压力F。F支和民同时作用在物体A上…  相似文献   

17.
一、正确理解基本概念1.力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是力的定义,要正确理解它,就不单是要熟记这几个字,更应理解它的确切内涵和外延,必须掌握它的性质以及几种常见力的特点、方向的判断.①力的性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则必定有另一个物体来产生这一作用力.同时,被作用的物体也会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去作用于另一物体,这个力就是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描述力的三个要素.②常见力及方向: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它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而指向地心;弹力是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它的方向是沿接触面法线且与形变趋势相反的方向,平时所说的压力、支持力也属弹力的范畴.弹力方向的判断通常是受力分析的关键,如  相似文献   

18.
正运动和力是初中阶段力学的重点知识,其核心是二力平衡。摩擦力是常见的力之一,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二力平衡问题若涉及摩擦力,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可用于考查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诸如此类的问题虽多,不外乎这几种情况:两个方向,竖直或水平;两种状态,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两个力,重力、摩擦力或重力、拉力。其中,就包括"静止在竖直面上的物体为什么不下落?"这个问题,在求新求变的中考试题中,该类问题不断发生变化,我们不妨看看它们的演变以及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力的分析问题是高中物理力学中最为经典且基础的问题,解决许多力学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力的分析.但是其过程不是简单地将各种力表示出来就可以的,而是要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和不同的思路来将力聚焦在某一个物体上,或者与其他力的作用抵消来达到简化的目的.本文结合实例对力的分析的几种方法进行解读,探索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20.
知识回放1.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里很容易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混为一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一定相同,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而一对平衡力一定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力的性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2.力学单位制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规定长度、质量、时间为三个基本物理量.它们的单位米、千克、秒为基本单位.应用力学单位制能够很好地解决同一物理量单位多而出现单位混用的错误,然而这也是我们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一、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例1跳高运动是人类利用自身力量突破身高局限的一种探索,那高高跃起的一瞬间,会让我们领略到“高高在上”的自豪感.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起跳的瞬间,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A.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B.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C.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D.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错误解答因为人要从地面上跳起来,所以地面给人的支持力要大于人对地面的压力,C正确.错解分析出现这样的错误可能有两个,一是不能准确确定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