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教学,要"回归文本的语辞世界",研习谋篇布局的章法,体会炼字炼句的艺术,从中领悟作者的"所言志、所载道",实现文化传承与反思。基于此,我们可以从人物称谓、动词、虚词等遣词用字的角度入手,深入文本内部,并以此改进我们日常的文言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语境是文本解读的摇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品词析句、导引语脉、建构意义,引导儿童叩问"文本语境",感受"情景语境",体验"文化语境",在语境中领悟、发展、创造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小语界同仁已达成这样的共识: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第一催化剂",也是确保教学成功的"核心竞争力",更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的"首要基本功"。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教师文本解读的功力如何,成为决定其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那么,作为一种与阅读教学相伴始终的教师言语活动过程,文本解读是否也存在着不同  相似文献   

4.
毛海鹰 《江苏教育》2012,(25):25-26
对比语文新旧课标,变化最大的就是"第三部分实施建议",其中"具体建议"部分可谓细致入微,针对先前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实在、有效的建议。语文新课标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比较旧课标中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增加了"编者"维度,这绝不是一个词语的增添,笔者以为这是一处针砭时弊的警醒之语。因为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教师在面对文本确定教  相似文献   

5.
<正>主持人语语文文学文本的教学多年来一直困扰业界。一方面,大家认为传统的文本解读方式过于僵硬;另一方面,当我们尝试着对其进行多元性解读时又受着这样那样的否定与指责。眼下语文课堂教学在这个领域仍处在经验性的价值判断层面。语文课堂对教材的文学文本给不出一个鲜明、合理的多解可能性,这对文学文本的阅读教学来说是残酷的,也限制了文学自身的审美可能性,经典常读常新成了一句实实在在的空话。如何在文学文本教学中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是语文教师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我们以"文学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为话题,约请了一批语文教师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尊重差异与立场,目的只有一个——以期对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新奇感、神秘感、无畏感走进一个个文学"迷宫",迈进一座座文学"殿堂",探索一块块文学"新大陆";鼓励学生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作出反应,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一、以神秘感引导学生走进文学"迷宫"四川省成都市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曾说过,所谓"阅读",就是任心灵自由地飞翔。我很认同他的这种说法。  相似文献   

7.
孙爱景 《辅导员》2013,(15):49-50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强化落实"语文实践"这一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把语文上成扎扎实实的读书训练课,就得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因为语文姓"语"。结合实践,现笔者谈谈如何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8.
言语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征(潘新和先生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这样,可以让学生从肤浅的只关注"文本写了什么",走向深刻地揣摩"文本是怎么写的",从而切实提升语用素养。  相似文献   

9.
<正>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有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蕴含于文本材料中的"语文基因",这使得语文教学不能走向深入。因此,语文教师要强化语文意识,敏锐捕捉文本中的"语文基因"。以苏教版二上《狐狸和乌鸦》一文为例,该文蕴含着"交替记述""细节刻画""情节反复""立意表达"等"语文基因"。  相似文献   

10.
孙爱景 《辅导员》2013,(10):49-50
<正>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强化落实"语文实践"这一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把语文上成扎扎实实的读书训练课,就得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因为语文姓"语"。结合实践,现笔者谈谈如何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强化落实"语文实践"这一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把语文上成扎扎实实的读书训练课,就得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因为语文姓"语".结合实践,现笔者谈谈如何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12.
一、读书富脑,夯实教师文化底蕴教育家叶圣陶曾这样解释"语文"的含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文。"也就是说,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科书里几乎处处蕴含着文学的因素。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广泛而有效的阅读,是迅速提高语文教师基本专业知识最为有效的途径。为了营造读书氛围,激励老师广泛阅读、品味书  相似文献   

13.
一、读书富脑,夯实教师文化底蕴 教育家叶圣陶曾这样解释"语文"的含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文."也就是说,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科书里几乎处处蕴含着文学的因素.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广泛而有效的阅读,是迅速提高语文教师基本专业知识最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全国青语会,是全国中语会领导下的青年语文教师学术团体,正式成立于1995年泰山脚下.该团体的名称最初叫"全国青年语文教师联谊会",后更名为"全国中语会青年语文教师研究中心",后又更名为"全国中语会青年语文教师发展研究课题组",2005年10月停止工作.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传播知识的重要媒介就是文本,也就是所谓的"文章"或"课文"。韦勒克认为"文学文本是一个多样化、多层面的符号结构,它蕴含的是潜在的、需要被人挖掘阐释和解读的意义和价值。"笔者认为,与其说阅读教学中是面对一篇篇死板的文章,不如说成是浸润于一部部鲜活的文学文本。而要体会它的"活",从中汲取  相似文献   

16.
<正>"文学欣赏"以欣赏对象即作品为中心。从20世纪70年代接受美学的兴起发展开始,"文学接受"渐渐超越了"文学欣赏",为更多的文艺理论研究者所推崇。"文学接受"主张以读者为中心,特别重视对艺术接受过程中阅读主体再生产、再创造,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心理活动。如何让学生从"文学欣赏"转到"文学接受"呢?教师的"搭桥"工作十分重要。笔者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解析语文教师应怎样提供条件,以激活学生有意义、有深度的文学接受活动。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跨界能突破学科壁垒,形成培育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通道。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要跨越学科本位的"界墙",要挣脱学科本位的限制。在教学中,教师要融通学科边界,消除生活壁垒,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助推学生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8.
《文学教育(上)》2008,(2):F0003-F0003
张志公先生早在1984年就洞察到语文教学中轻文学,重读写的弊病,极力倡导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添加文学教育环节。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文学教育理念已获得语文界的普遍认同。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很多语文教师还是重语文应试而轻文学教育,对于如何在语  相似文献   

19.
1 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 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笔者从小特别爱读书,多年的阅读提高了自身的文学修养.笔者在教学中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指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而言之。"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突出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个"青山",就是语言文字!一、沉入"语言"——感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完全把准语言训练这条脉,让学生在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训练中,感受母语文化的精髓。例如,《槐乡五月》:"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文中的"飘"字,教师就应该带着学生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