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夫卡的《骑桶者》讲述了一个卑微的小人物在天寒地冻、走投无路之时骑着煤桶去讨煤,却被煤店老板娘用围裙轻轻地扇到了冰山区域.隔绝于人世的故事。小说的神来之笔就在于讨煤的方式——骑桶。为何要骑着桶去呢?笔者认为至少可从三个方面解读“骑桶”这一虚构的情节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的《骑桶者》讲述了一个卑微的小人物在天寒地冻、走投无路之时骑着煤桶去讨煤,却被煤店老板娘用围裙轻轻地扇到了冰山区域,隔绝于人世的故事.小说的神来之笔就在于讨煤的方式——骑桶.为何要骑着桶去呢?笔者认为至少可从三个方面解读"骑桶"这一虚构的情节的意义. 一、"骑桶"是恐惧心理的流露 "恐惧"萦绕卡夫卡的一生.对他那位粗暴强悍的父亲,对那位不时讥讽他的叔叔,对那个"如寒冷的空间"的家庭,尤其对那个异己的世界,卡夫卡都充满"恐惧".他在《致密伦娜》的信件中说:"我的本质是恐惧."因而"恐惧"也缠绕着他的写作,充斥着他在小说中虚构的那个世界.  相似文献   

3.
表现主义大师卡夫卡的小说向来以晦涩著称,个别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后,针对这些作品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时有讨论文章发表。如朱前珍老师的《缘何骑桶——〈骑桶者)虚构艺术解析》(以下省称朱文)。细读该文,发现其论述到的一些具体描写,与我依据小说文本作出的理解有颇多差异,而这又涉及怎样理解该作品的一些核心问题,特撰文讨论。  相似文献   

4.
鲁迅和卡夫卡生活在中西方的同一个时期,两位作家的生命经历和创作作品都体现着两位伟大孤独者的孤独情怀.笔者试图通过比较《阿Q正传》和《骑桶者》,从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形象塑造、个性抗争三个方面,透析鲁迅和卡夫卡的孤独情怀异同。  相似文献   

5.
鲁迅和卡夫卡生活在中西方的同一个时期,两位作家的生命经历和创作作品都体现着两位伟大孤独者的孤独情怀,笔者试图通过比较《阿Q正传》和《骑桶者》,从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形象塑造、个性抗争三个方面,透析鲁迅和卡夫卡的孤独情怀异同。鲁迅和卡夫卡是中西方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鲁迅出生比卡夫卡早两年,去世时间比卡夫  相似文献   

6.
卡夫卡的《骑桶者》讲述了一个卑微的小人物在天寒地冻,走投无路之时骑着煤桶去讨煤,却被煤店老板娘用围裙轻轻地扇到了冰山区域,隔绝于人世的故事.小说的神来之笔就在于讨煤的方式——骑桶.为何要骑着桶去呢?仅用这种虚构的技巧来增强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吗?这种解说有些牵强.  相似文献   

7.
<正>弗兰茨·卡夫卡出生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首都布拉格。他的作品,独树一帜,完全摆脱了传统小说的创作束缚,是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典范。卡夫卡用探索出的一种崭新的创作方法反映了他所观察到的复杂而又残酷的社会现实。怪诞离奇、新颖别致的构思、具体而富有现实感的细节描写常常表达了严肃的创作主题,他的代表作《骑桶者》就是其独特艺术手法形成的标志。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在"虚构"单元选录了《骑桶者》,作为一篇小说,它是短小的,但作为教材内容,它却有可能是厚重的、饱满而典型的,因为它充分体现了现代主义小说在"虚构"方面的别出心裁和特立独行。  相似文献   

8.
片段1 师: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界曾经出现过“卡夫卡热”.时至今日卡夫卡仍然是在中国被谈论得最多的外国作家之一。前一阶段,我们学过他的《变形记》,有同学介绍过他的《饥饿艺术家》.我们班里也掀起了一股小小的“卡夫卡热”。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短篇小说《骑桶者》。  相似文献   

9.
片段1 师: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界曾经出现过"卡夫卡热",时至今日卡夫卡仍然是在中国被谈论得最多的外国作家之一.前一阶段,我们学过他的《变形记》,有同学介绍过他的《饥饿艺术家》,我们班里也掀起了一股小小的"卡夫卡热".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短篇小说《骑桶者》.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的《骑桶者》描写了奥地利帝国战争期间最艰苦的一个冬天中的真实情况:缺煤。这篇小说颇具神秘荒诞色彩,用精炼的笔墨、精巧的构思,通过真实和虚构、沉重和诙谐的完美结合,把那个时代的真相告诉了读者,也把自己的内心展现给了读者。  相似文献   

11.
经典作家卡尔维诺曾经这样评说经典作品的丰厚.“经典作品是一本永不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经典就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小说《骑桶者》就是这样一篇让人咀嚼无尽的经典之作.充满了卡夫卡式的寓言色彩.也充满了对现代人生存状况的隐喻。  相似文献   

12.
“孤独”是卡夫卡小说的主题之一。在卡夫卡的笔下(以《变形记》、《乡村医生》、《在流刑营》和《饥饿艺术家》为解读文本),孤独源于无法展开的交流。在卡夫卡看来,语言作为交流的途径已经失效,共同的身体感受(饥饿、疼痛等)才是交流得以实现的基础,但是,由于人之身体本身的缺席或共同感受的缺乏,交流最终会失败,所以孤独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3.
卡夫卡的《骑桶者》是一个短小精美的短篇小说.它描写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里,一个穷得买不起煤的人骑着煤桶去向煤店老板借煤,却被老板娘的围裙扇到了冰山区域,以致永远消失、不复再见的故事.故事无疑是虚构的,但这正是该小说的最大特色.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的,"卡夫卡的巨大贡献并不全在于他跨出了历史发展中决定性的一步,更为重要的是,他出入意料地打开了一扇门,让人们看到在小说这块场地上幻想能像在梦中一样爆炸,小说能够从看似难以摆脱的逼真性要求中解放出来".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这种叙述手法.为此,笔者认为不妨从两个意象入手,去找寻玄虚背后的意义,解读虚构与真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翀 《文教资料》2007,(34):174-175
本文试着从比较文学的视野来解读村上春树的新作《海边的卡夫卡》。背负命运诅咒的少年远走他乡,心在希望与绝望之间碰撞,世界在现实性与虚拟性之间游移……本文试着从三个角度:《海边的卡夫卡》与作家卡夫卡、"俄狄浦斯情结"及村上的"世界边缘"主题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着手解读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5.
卡夫卡作为犹太裔作家,深受犹太教经典《圣经》的影响。通过对他的著名短篇小说《乡村医生》的解读,分析了其中所隐喻的“救赎”命题,并以历史的观点讽喻了“救赎者”和“被拯救者”所面临的困境;从而展现出卡夫卡对西方现代人宗教信仰问题的拷问和反思。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乡村医生》是一个关于救赎的寓言,从中表达了卡夫卡对于犹太宗教复杂的感情。  相似文献   

16.
奥地利德语作家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是20世纪欧洲文坛上一位独特的作家,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卡夫卡被称为“荒诞文学之父”。说起卡夫卡笔下的荒诞世界,人们首先就会想起他的《变形记》,短篇小说《变形记》完成于1912年,1915发表在月刊《白色书刊》10月号上。这篇小说一经出版,立刻引起了读者的极大讶异与关注。《变形记》作为卡夫卡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7.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城堡》的发表引起的解读和争议如潮,其中对主题结构的剖析更是解读其作品的一条线索。叙述声音的日渐遥远,乃至消逝;意义追问的怪诞失落以及孤独的无法企及都使人物K的离奇悲惨的命运在追寻的悖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追寻的悖论意味着信仰的缺失,更似乎在昭示着整个人类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正> 为现代派文学的发展立下不世之功的,首推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卡夫卡在西方现代文学中的地位已得到公认,但人们对他的具体评价仍然很不一致。有的把他的作品看作宗教式的神谕,有的把它们视为弗洛伊德病案的例证;有人说卡夫卡是陀思妥也夫斯基的后继者,有人称他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先驱。这些不同的评价,恰好说明了卡夫卡真实面貌的复杂性。为了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卡夫卡,我们打算深入到卡夫卡作品之中,对其创作特色作些探讨和研究。卡夫卡的主要文学成就是小说。一是生前已发表的作品,有短篇小说44篇,其中著名的有《判决》、《在流放地》、《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等;二是生前没有发  相似文献   

19.
自由的写作--浅谈卡夫卡对余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娜 《宜春学院学报》2003,25(5):81-82,96
从解读卡夫卡的《乡村医生》和余华的《第一次出门远行》两篇小说,见证卡夫卡所给予余华盼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使得余华的写作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思想层面都有了相当的突破,这就是自由想象和自由写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介绍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理论,分析费弗对于卡夫卡《变形记》的存在主义解读,给读者展示《变形记》是如何体现了存在主义孤独、死亡的主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