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文言文教学要找到"眼",选中"点",抓住"要害"。我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抓住题目,解析作品的情节结构《烛之武退秦师》和《荆轲刺秦王》,这两篇文言文的标题结构相同,都是一个主谓短语,明确交代了人物和事件,让我们一目了然。《烛之武退秦师》关键在一个"退"字上。我们只需抓住"退"这一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就可以把全文讲清楚。《荆轲刺秦王》也可以使用同样的道理,抓住"刺"字,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就可以了。但这只是做了初步的分析,这种常规的抓取并不能准确地反  相似文献   

2.
《好一个"卷"字了得》是《语文月刊》2014年第10期的一篇文章的标题。笔者认为,这个标题有瑕疵。"好一个"犹言"好个",这种用法的最典型的例句莫过于辛弃疾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名句:"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从形式上看,"好一个"的用法都是短语后面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即"好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其后不能再添加附加成分;从内容上看,"好一个"的用法多表达赞赏、赞叹之意。例如:"好一个文化大观园!"这是一则新闻的标题,讲述浙江苍  相似文献   

3.
把传世本《孙子》与银雀山汉墓竹简本《孙子》篇名相校,发现传世本《孙子》篇名多加一个"篇"字,绾合出土秦汉简帛篇名、标题的形式,则先秦书籍体例不以"篇"字名篇。因此,《赋篇》篇名之"篇"字不可能是荀况亲题。根据《荀子》一书编撰体例,结合赋体文学形成史,《赋篇》篇名当为刘向写定《荀卿新书》时所代题。  相似文献   

4.
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选了一篇经典古文——李密的《陈情表》。该文虽不满五百字,但文情并茂,历来被评价甚高,被誉为三篇“读之必哭”的妙文之一(宋代学者赵与时《退宾录》谓“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  相似文献   

5.
对《孙子兵法》中的某些文字进行新的解读,一改《虚实篇》中"越人之兵虽多"一句中"越"字解释的旧说,将其释为分散、离散、不集中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有一位教师在教课文《安塞腰鼓》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反复出现了“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请说说安塞腰鼓好在哪里。整堂课围绕这个问题,师生共同完成了如下板书内容:“好在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好在茂腾腾的后生;好在变换的舞蹈。”“好一个”的“好”能这样理解吗?单从《安塞腰鼓》这篇课文中的“好一个”看,貌似说得通。但是如果换成“好一个马屁精”之类的说法。难道也可以问“马屁精好在哪里”吗?笔者以为,“好一个”是相对固定的短语。与“好一个”用法相类似的还有“好一朵茉莉花”中的“好一朵”,“好一坛绍兴老酒”(《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2003年第12期)中的“好一坛”等。  相似文献   

7.
在品刘建功老师《"好一个"?"怎一个"!》(《语文学习》2014年6月)一文时,读到这样一句:"作者梁战柱老师紧紧抓住《烛之武退秦师》标题中的‘退’字,析一字而通全篇,教人读之受益颇多"。文章分析得很美,不过此句中的"教"引发了诸多思考。此处"教"是教授义吗?似乎不是。是使役义吗?基本合理。"教"的使令义用法也许大家并不陌生,如"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同时,我们知道,"叫"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使令动词。若"教"与"叫"都具有使令义这一义项,我们即可由此判定二者是同义词。那么,"教"与"叫"是同义词吗?通过对"教"与"叫"的用法进行了历时的梳理和共时的考察,我们发现二者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交集。  相似文献   

8.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散文。黄厚江老师说,读写人记事散文,不仅要关注文章写了什么,更应该关注作者或者说文中的"我"的情感。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项脊轩志》中"我"的情感呢?我们常讲,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理解散文的"神"自然应该从其"形"入手。笔者认为,《项脊轩志》这篇散文所写的"形"都围绕一个"变"字展开。孙绍振老师认为,经典的文本内容既有显性的层面,也有隐性的层面,同样《项脊轩志》的"变"也包括"显性之变"和"隐性之变"。  相似文献   

9.
“推敲”这个词妇孺皆知,关于“推敲”的一段文坛佳话大家也是耳熟能详。《隋唐嘉话》《唐诗纪事》《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等都有记载。其中北宋阮阅《诗话总龟》最为生动详尽。“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字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贾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说:“‘敲”字佳。’  相似文献   

10.
<正>李商隐诗集里以"无题"标目的诗,各家注本间有出入,合而计之,总共二十篇。另有相当数量的诗用篇首二字标题,如《锦瑟》《碧城》等,实际也属于《无题》一类。这些诗篇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优美,情思婉  相似文献   

11.
戎国强 《家庭教育》2014,(12):40-41
钱万强今年57岁了。年轻时,钱万强作为杭州知青,到浙江桐庐分水农村插队。40岁那年,他和几个老知青回到桐庐投资办农庄,历经艰辛十七年,农庄不但生存下来,而且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路子。《杭州日报》曾经用一个整版报道过,标题是《二次插队》。现在,如果要续写这篇报道,标题也是现成的:《父子插队》。因为钱万强的儿子钱源经过六七年的努力,渐渐接过了父亲的事业。  相似文献   

12.
杨广英 《语文知识》2006,(11):19-19
在《中国青年报》2002年9月8日第8版上,有一个用黑体大字印出来的醒目标题——“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标题借用了宋代朱熹《观书有感》中的两句诗.其中竟有两个别字。  相似文献   

13.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一篇文章的标题自然也有题眼,《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题眼就是"壮"。李老师在教这篇课文时,紧紧扣住"壮"字进行导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14.
与"四书"之《论语》、《孟子》和《大学》相比,《中庸》中的"中庸"字义,自古至今都是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在对前人的研究作出总结的基础上,分别对前人对"中"、"庸"二字的解释做出辨析,采用了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以期析出《中庸》的字义。  相似文献   

15.
还记得有位朋友开玩笑说,电影《色·戒》风靡的时候,写过一篇关于爱情的文章,想了半天标题,最后决定也充当一回"标题党",文章的标题就叫"恋爱与色戒无关"。朋友说他的标题一点问题都没有,  相似文献   

16.
"救救孩子"是鲁迅先生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结尾一段,由这四个字组成的短句独立成段,文章至此戛然而止,发人深省。我们知道,《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思想毒害之严重,倾注了作者对民族传统文化极度忧愤的感情,反映了作者彻底的反封建精神和现代意识。那么鲁迅先生发出的"救救孩子"这一声沉痛的呐喊,与《风筝》这篇散文中贯  相似文献   

17.
帛书《要》篇"夫损益之道,不可不审察也,吉凶之□也"一句,其缺文应当补作"门户"——残一字为"门"、脱一字为"户";"审察"意为"仔细观察"、"细究详审","门户"意为"枢机"、"关键",全句应当译为:损益之道是吉凶的关键,不可不细究详审。  相似文献   

18.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或挫折.此时只有保持清醒。才能拒绝诱惑。战胜困难,做出准确的判断。请以“清醒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思路点拨】“清醒成长”.这是一个短语类的标题作文。要写好这个标题作文。首先要把握内涵。“清醒成长”包含两个词语“清醒”、“成长”,其中心语是“成长”。修饰成分是“清醒”。何谓“成长”?何谓“清醒”?《辞海》对“成长”一词的解释是“向成熟的阶段发展”,对“清醒”一词的解释是“清楚明白,不糊涂”。  相似文献   

19.
“九变”考     
在对《孙子兵法》篇章结构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孙子所设计的、用以暗示《军争篇》与《九变篇》为姐妹篇的、特殊而固定的引言格式:"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圮地无舍)。"由此诊断出两处传统句读的错误,与对"舍"字的注释错误,从而破解了"《九变篇》有哪‘九变’"的千年古谜。进而又在《九地篇》中诊断出一处传统句读的错误,解决了何为"绝地"的疑团,继而对"‘九变’与‘九地之变’有关联"的猜想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并厘正了两者之间不尽相同的概念。最后以逻辑推理的方法,对何为"五利"提出了新的证明。  相似文献   

20.
“通变”一词在刘勰《文心雕龙》一书的《议对》、《通变》和《知音》三篇中运用了“观通变于当今”、“通变则久”、“通变无方”、“乃通变之术疏耳”、“可与言通变矣”、“通变之数也”、“三观通变”等7处,其含义虽因具体语境的不同而有细微的区别,但基本上都是“继承与革新”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说,“通变”也就等同于《通变》、《明诗》和《物色》三篇中的“因革”。正因任何成功的文学创作都是处理好了继承与革新的关系的结果,所以刘勰才在《文心雕龙》一书中专列一篇《通变》集中论述“通变”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