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教育》2012,(Z2):52-53
从2006年开始,曲阳第四小学根据已有的办学特色,开设了校本科学课程——"科技坊"。"开放"和"虚实融合"是"科技坊"课程的特色。所谓"开放",就是在课程建设中借助学校所属的社区力量,共同参与课程构建;所谓"虚实融合",就是借助信息技术力量,创设虚拟世界情景和现实社会内容相结合的整体性课程学习环境。2010年,学校接受了国家教育部下达的重点课题"数字化环境建设下的教学变革"的教学研究任务。如何借力现代信息技术,从课程的整体视角出发,丰富课程建设内涵,体现教育时代特征,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是我们站在数字化环境下,对校本课程建设的重新思考。通过行动研究,结合数字化教学特点,我们在  相似文献   

2.
《上海教育》2012,(Z2):50-51
和田路小学的创造教育研究始于1980年。从"五小"科技活动、"和田十二技法"、创造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到逐渐形成学校创造教育文化建设的发展之路是一条坚定的实践改革之路。进入21世纪,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更关注创造教育发展的深层问题,对创造教育课程进行了整体优化和设计,在此基础上完善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过程,并建立了创造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区域推进学校特色课程建设过程中,寻找适合的校本课程课堂实施模式,让校本课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场所,是我们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实施策略之一。我区某校的《我爱发明》校本课程是一门基于学校"积极教育"办学理念,尊重学校历史文化积淀,从学校现状实际出发,自主开发的以创造发明为学习内容的科技小发明课程。课程旨在把科技发明创造扩展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主动参与学习。以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有效、规范开展德育工作的保障。本文结合小学德育工作实际,对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学校特色的建设提出一些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宜兴市新建小学,聚焦特色资源,传承名家技艺,弘扬传统文化,以二胡特色为学校文化建设主线。在物形建设上,匠心打造学校一园一馆一廊,"师竹园""风之馆""和乐廊"。在课程建设上,制订二胡课程标准,编写了《乐在二胡》《情系二胡》等校本教材,并通过建立二胡演奏社团、戏曲表演社团、二胡文学社团等,真正让一所乡村小学走出了特色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6.
胡幸文 《教师》2014,(6):19-19
正学校特色教育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江苏省昆山市周庄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地处累积了丰富的历史和人文资源的古镇周庄,给学校开展"水乡文化"特色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此我们从"水乡文化"的挖掘、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和校本特色活动的开展三个方面加以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国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表明,成熟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都是校本的和特色化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紧紧围绕自身的国防科技特色和优势,依托航空航天学科的优质资源,建立综合性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以科技文化活动为主要载体,建立多样化的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平台;以献身国防为主题,营造具有浓郁国防特色的校园文化,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文化素质教育校本模式。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得以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素质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8.
学校特色建设是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学校特色建设事关素质教育的推进与落实,更是学校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求。复兴中学客观分析学校的教育背景和自身需要,为学校创建特色乃至形成品牌开辟了路径。从学校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指导思想的开始到构建课程模块,整合课程资源,培育"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形成开放多元的校本课程体系,体现了复兴中学的办学价值取向和办学特色。"普职结合"校本课程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学校实践经验和办学质量得到同行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和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9.
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变革,数字校园建设加快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湖北省宜昌市第六中学作为中央电化教育馆确认的首批全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之一,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开展智慧教室实验、开设数字化校本课程、搭建网络学习空间等措施,带动了教与学方式的重构,为课堂增效、学生减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提高课堂效率首先,我校以"学习金字塔"理论为基础,结合  相似文献   

10.
<正>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是江苏省首批省级实验小学。学校始创于1906年,目前拥有3个校区。近年来,学校以"崇文尚德,和实生道"为校训,秉承"培养幸福人生的创造者"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修德能、和身心"的学校文化、"善启智、精导学"的教师文化、"善思问、乐真学"的学生文化。学校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突破口,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养成,实施校本课程变革与创新,探索指向未来的特色发展主题,引领学生通过"和实课程"的学习,成为新时代的"小主人、小君子、小学者、小创客、小健将"。学校坚持以文化引领提升办学品位,抓特色促发展,在科技创新、文体教育、书香校园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绿色校园、江苏省书香校  相似文献   

11.
<正>校本课程强调"以校为本",它是学校利用自身优势,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校本教研的重要抓手之一。新乡市育才小学为河南省首批校本教研实验校,学校把校本课程建设作为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思考一:校本课程怎样与育人目标有效契合体现一所学校育人特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余灿涛 《中国教师》2014,(14):67-69
<正>当前,学校教育走向特色化、校本化既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又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途径。的确,特色办学为普通学校的成长和发展带来最佳契机。在这种背景下,江海小学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总结,在充分考量学校文化传统、诠释学校文化内涵和挖掘特色项目育人功能的基础上,最终形成"温润教育"的特色办学理念。"温润教育",即以温柔的情怀润泽心灵,以温暖包容的教育给予学生爱和信心。江海小学围绕"温润教育"的特色办学理念,展开了一系列特色办  相似文献   

13.
在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铜山社区的偏僻乡村中,有着一所以科技教育闻名全国的农村小学——南京市铜山中心小学。学校多年来秉承"让师生得到应有发展"的办学理念,瞄准"在整体优化中展现特色,在特色建设中促进整体优化,让学校成为区窗口、市有位、省知名的农村小学"的办学目标,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南京市首届提高型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曾连获四届市省模范学校;学校的科技活动多次受到各级表彰,500多项科技新成果获各类奖项,仅国家级发明奖就有近20项;学校的少年科学院先后获得"南京市十佳少年科学院"和"江苏省优秀少年科学院"等荣誉称号。走进南京市铜山中心小学,记者感到学校的科技教育在传承中不断开拓,不断创新,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循着新课改的足迹,江苏省常州市北环路小学已从一所新村小学发展为一所颇具特色的省级实验小学。多年来,北小先后获得“省文明单位”、“省教育先进集体”、“省信息技术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推动学校特色发展上形成了全新的思路。学校以建设数码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和学习乐园为契机,充分利用学校独特的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将信息技术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学科教学整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素质。学校先后独立开发了校园网系统、网络教学平台和…  相似文献   

15.
<正>南京市百家湖小学成立于1995年8月,是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一所现代化学校。学校首创本真教育,追求一种本色的、平实的、常态的教育,实实在在地把儿童的快乐和成长当作教育的首要任务,努力为儿童发展打好底色。百家湖小学着力完善基于本真教育的校本课程建设。一是国家课程校本化。近几年,学校探索出"多支点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  相似文献   

16.
<正>课程决定学校质量和品质,一所学校的课程构建代表了这所学校的特质,普陀路小学的办学特色是"生态教育",我们的理念是"生态立校,明德立人",特色培养目标是"热爱自然、学会共处、感恩社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与特色理念,我们把生态课程作为实现这一目的的核心,在生态课程的建设方面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找准学科知识与生态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开设了拓展课程,以点带面,以面促点。二是校本课程个性化  相似文献   

17.
府学胡同小学坚持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素养和世界现代意识的人"为目标,形成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现代化学校的办学特色。依据百年书香学第的府学文化特色,学校制订了"1368"文化建设规划,即:1个"活"的教育博物馆,3大区域(古代教育文化区、近代科技教育文化区、  相似文献   

18.
<正>位于典雅姑苏与时尚园区交汇处的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是一所现代化的九年一贯制学校。2005年办学伊始,学校就结合时代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精心规划,将科技教育确定为学校特色建设的主题。经过九年的努力,科技教育已经成为星港学校的特色名片。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坚持"基础型课程自主化、拓展型课程多元化、特色型课程校本化",将科学教育贯穿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及育人环境中,形成了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随着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学校也收获了科技特色教育的累累硕果。学校  相似文献   

19.
首先提出开发校本化德育课程是解决当前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不足的重要策略,进而分析小学校本化德育课程开发对学校教育、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的价值,最后基于以上的理解,结合实践总结了学校校本化德育课程建设的三方面经验,即依据社会需要建设德育校本活动课程、让学生参与德育校本活动课程建设和依据学校特色资源建设德育校本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20.
<正>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创办于1919年,1927年成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实验点,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学校秉承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以"善文化"为核心,一直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教育现代化建设。学校校本研修工作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培育实践共同体:分享与互动的校本研修环境建设研究"为抓手,有规划,抓落实,重实效,显特色,为教师成长搭建合作交流、专业引领的平台,从而达到资源共享、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