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营造"美"学英语的环境1.语言美。语言是一种说话的艺术,交流的产物。语言优美、声调活泼,可以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感受英语标准自然流畅的语调和抑扬顿挫的节奏,促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之中,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语音语调。让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令  相似文献   

2.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山,美在雄伟、峻峭;水,美在潋滟、奔放。山水之情,孕育了人类的生命;山水之美,陶冶着人类的情感。那么,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如何去获得这些融于语言文字之中的“美”呢?又如何在获得“美”的享受中,去感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乐趣呢? 诵读,是一种传统的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学习"作为一个词语,人们耳熟能详; 作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人们司空见惯。然 而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却是人心灵深处的精神 需要,是"思接千载,视同通万里"的精神 漫游。一位伟人曾说:"享受学习是一种快 乐,生命也会因此而精彩"。 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我最大限 度地挖掘学生的情感潜能,融氛围美、简洁 美、抽象美、探索美于数学教学之中,让学 生感到数学不再是枯燥的符号和公式,而是  相似文献   

4.
"同情"和"意境"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在这其中,他以中国古典美学为根基,以西方美学为参照,将西方美学的理性成果内化在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梳理和研究之中.促进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转换进程.  相似文献   

5.
段文涛 《陕西教育》2010,(11):48-48
1.挖掘数学美.陶冶学生审美情操。教育家斯塞提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学生在快乐之中掌握知识。“愉快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原则.要求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要求打破僵硬死板的注人式授课方式.尽量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当“主角”。数学美是一种内在美,  相似文献   

6.
一、"模块式"设计策略 "模块式设计"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基于课程整体联系的视野,基于课程开放的视野,把教学内容分成几个有机联系的组块或是把一篇教材架构在一个单元模块之中,甚至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取向将教材重新组合成一个个主题模块或意义单元,从而来获得一种整体意义上的观照.  相似文献   

7.
"享受学习"的核心是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当前学习的满足和愉快。笔者吸收"享受学习"的教育理念,结合化学课的特点,提出了"享受化学实验"的观点。近几年来,笔者注重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享受化学实验的现象美、变化美、内在美和应用美,学生在享受中产生愉悦,进而激发求知欲望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一个充满美的语文诵读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感知美、鉴赏美、追求美的平台,让学生在丰富的美感体验中获得怡然畅快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美育渗透,要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美,感悟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从而使学生为之动情、愉快振奋,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收到"润物细无声"般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今之世,虚拟设备正一步步入侵现实世界,是欣然往之,或是退避三舍?虚实之间,应当如洪应明所说的——君子身要在事中,心要在事外。"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既然已经身处这样一种趋势之中,何不泰然处之?正如渔夫所言:"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我们可以足不出户而知晓天下之事,可以获得更优质的服务与享受,这难道不是一种福音?病人免去了车马劳顿而能获得及时的救治;偏远山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大城市的优质教育……利用虚拟设备,我们能进入一个更  相似文献   

11.
作为20世纪中国的唯美主义诗人,邵洵美为中国新诗所引入的美的观念,意义不凡。他力图通过译介西方唯美-颓废主义诗人诗论诗作,为唯美-颓废艺术思想作为一种美学原则而融入中国艺术精神,拨去理论与情感上的迷雾。他对诗的品性的定位,把诗融入了哲学、宗教、历史、思维、心理等人类文化的总体构成里。他所强调的诗的形式要与诗的品性相和谐,把新诗引入了对美的姿态、颜色、形状以及灵魂的凝视。然而,邵洵美对官能享受的率真颂赞,不仅没有为他赢得新诗美学现代性追求的桂冠,反而使他被钉在"颓加荡"的十字架上。  相似文献   

12.
九、抑扬式抑扬式又称"褒贬式",可分成欲扬先抑(欲褒先贬)和欲抑先扬(欲贬先褒)两种.即要说好、先说坏,或要说坏、先说好,要表扬、先批评,或要批评、先表扬;类此等等.故从某种意义上说,抑扬式又是对比式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让我们先以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初六册)一文来说吧.作为一个"正派人"生平以来没有干过一桩可羞的事情"的人,要想参加资本主义世界的"自由竞选"根本不可能.但作者一开头偏要写"我总觉我有一个显著的长处胜过这两位先  相似文献   

13.
例谈文本细读的两重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是一个享受美的过程。阅读之美,在于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所享受到的意境美、情感美。文本细读首先就要求教师以"阅读者"的身份进入文本,以愉悦的情态欣赏品味作品,在文本所营造的特定环境中发现细节之美,感受语言之灵性,从而获得最为自然真切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4.
温川军 《海外英语》2014,(22):60-61
所谓"先入为主",对于中国人学习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汉语就是先入之主,因此,在学习英语时总是念念不忘母语。影响中国人英语学习效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汉语干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真正要想将英语学好,不仅要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也要学习西方的文化,调整思维方式,使之与英语体系本身接轨。  相似文献   

15.
招标投标制度作为舶来品,长成于西方文化土壤之中。中西方传统文化存在巨大差异,要构建"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招标投标制度,必须意识到我国传统文化对招投标过程中当事人的正面及负面影响,据此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扬弃",形成健康的中国式招标投标文化。  相似文献   

16.
崔莺莺这一人物形象,是元代名剧《西厢记》中的女主人公,也是中国古典文学、戏剧文学画廊中的一朵奇葩。这一人物形象的与众不同,有着耐人寻味的人格魅力。用文学比较的方法,探究其所蕴含的文学形象之美,可以"秋香式"、"探春式"、"黛玉式"三种表征形象来总结勾勒。以此可获得对"崔莺莺"这一传统人物形象全新的美感体验。  相似文献   

17.
一百年前,被西方列强打得一败涂地的中国,曾经派出过一个空前规格的政府代表团,赴西方考察政治,诚心取经,一路受到西方各国高规格接待。这在晚清中国的国际形象普遍不好的情况下,成为为数不多的亮点。  相似文献   

18.
西方作家笔下的上海是一个神秘而恐怖的东方都市.在西方殖民帝国对中国的认知网络上,中国往往被看作是一个沉溺于鸦片梦幻中的最具有东方性的非现实的国度.关于中国的一般知识,也是一种话语权力结构,构成了西方帝国殖民体系的认识论基础.通过那种虚幻的中国叙事,有意识维护着西方殖民帝国的认知网络,任何一种危害帝国安全的因素,都被想象夸大在各式各样的中国叙事之中,形成坚固的防火墙,阻挡来自异域的危及帝国认知网络安全的"病毒".萨克斯·罗默创造的傅满楚形象,典型地展现出西方关于东方中国的神秘而恐怖的心理状态,而这一形象的多元化传播也体现出西方殖民心态下关于中国的认知网络的运行轨迹.在全球一体化的国际文化语境中,这道"防火墙"成了阻碍东西方跨文化交往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一直很喜欢观赏水墨山水画:作者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富有神韵的幽谷、密林、芳草、流水,把人带入到一种朦胧恬静的审美境界中。相比西方浓墨重彩的油画,它是一种"淡"的艺术,也是一种"留白"艺术;它的简洁悠远,可以让欣赏者驰骋自己的想象,获得一种亦真亦幻、灵动多姿而又清纯高贵的精神享受。山水画追求一种淡然之美,其中弥漫着如烟似雾的禅趣,它让人超脱于物质诱惑,在刹那间的"悟"中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审美的愉悦。其实,这种淡然和教育之"道"是相通的。如今,教育中的"短视行为"愈演愈烈,教师和家长们联起手来,向学生们施加各种各样的所谓的教育影  相似文献   

20.
汉语国际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或曰"汉语能力获得",或曰"交际能力建构",或曰"经济利益实现",或曰"中国文化传播",种种认识,似乎都有价值。不过,由此也带来诸如"如何处理这些目标之间的关系?""在这些目标之上是否还有更为重要的目标?""贯串这些目标之中的核心又是什么?"等一连串问题。应该说,汉语国际教育不但绝不是单纯的语言教学,也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播,不应该只是希望由此拓展中国经济实力或提升中国国际政治地位。汉语国际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语言能力训练而展开的"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可以影响"情感地缘政治"的过程,它应该是造就国际社会情感沟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