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金瓶梅》:中国文化之谜《金瓶梅》行世四百载,至今还有许多未知之谜。它神秘地、几乎是突然地出现在中国明代的士大夫知识阶层面前,引起一片惊诧。万历二十四年丙申(1596年),袁宏道在吴县致函董其昌,云:“《金瓶梅》从何处得来?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后段在何处,抄竟当于何处倒换?幸一的示。”这是明代《金瓶梅》流传于世的第一则消息。而在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597)至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之间,其弟袁中道随他赴真州任,曾“见此书(《金瓶梅》)之半”;在此之前,袁中道“往晤董太史思白,共说诸小说之佳者,思白曰:‘近有一小说,名《金瓶梅》,极佳。’予私识之。”(袁中道《游居柿录》)据袁氏兄弟记载及转引董思白语来看,《金瓶梅》抄本于十六世纪末期在文人间传看,传抄得以流传。至万历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评价新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瓶梅》是明代中叶以后的一部著名长篇小说。明史学家吴晗同志据书中涉及的时事及社会风习,考订其成书年代为隆庆二年至万历三十四年(1568——1606年)之间。全书以《水浒传》武松杀嫂故事开端,然后另起炉灶,专叙西门庆发迹与作恶的一生。以赵宋的宣和失政为背景,影射明代嘉靖、万历间皇朝统治的腐朽。突出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最早当刻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冬季至四十七年(1619)秋元,即所谓“万历本”,今已亡佚。今存《新刻金瓶梅词话》当刻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秋冬之际,刻成于天启三年(1623),称之谓“万历至天启刻本”。《新刘绣像批评金瓶梅》为“崇祯本”,它以《新刻金瓶梅词话》本为底本,刻成于崇祯年  相似文献   

4.
一研究《金瓶梅》,不可不注意它的语言。研究《金瓶梅》的语言,不可不注意其中的方言。最早注意到《金瓶梅》方言的是该书最早的读者之一,明代万历年间的沈德符,他在《万历野获编》中说,“原本实少五十三回至五十七回,遍觅不得,有陋儒补以入刻,无论肤浅鄙俚,时作吴语。”本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许多学者如鲁迅、  相似文献   

5.
重论《金瓶梅》初刻本问世年代“万历末年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学者魏子云通过民国《吴县志》考证,否定鲁迅的《金瓶梅》初刻本问世于明代万历庚戌(三十八年)的权威论点。但魏的考证中存在三个问题。通过对清康熙《浒墅关志》考证,解决了魏的考证中存在的三个问题,从而彻底否定了鲁迅的权威论点。又通过多个考证,认定《金瓶梅》初刻本问世在万历四十五年冬到万历四十七年之间,从而提出了《金瓶梅》初刻本问世年代“万历末年说”。  相似文献   

6.
作为“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洋洋洒洒一百回,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金瓶梅》产生于明代末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仅以抄本流传,直到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冬才付梓刊行。明末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字中郎),不仅较早获得《金瓶梅》抄本,而且首先将其见诸于文字记载。万历二十三年(1595)袁宏道任吴县令,不久就从董其昌(字思白)处获得《金瓶梅》抄本。《袁中郎全集》书简  相似文献   

7.
陶慕宁校注本《金瓶梅词话》,为明代万历本《金瓶梅词话》最新校本。该书的校点还很粗疏,并有较多失误。今对前20回试作补校。  相似文献   

8.
袁中郎在《金瓶梅》的早期流传中,是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从明代万历二十年到四十五年,是《金瓶梅》抄本的早期流传时间,但流传下来的有关史料并不多。而记载《金瓶梅》与袁中郎的关系的史料却有七、八条。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也是世界文学名著。现存于世的最具有权威性的本子,是付刻于明代万历年间的《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本”);大约过了一二十年后的崇祯年间,有一种对词话本删改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以下简称“崇  相似文献   

10.
<正>《金瓶梅》成书年代问题与成书过程及作者问题紧相关联,也是《金瓶梅》研究中的难题之一。30年代,郑振铎、吴晗先生著文提出《金瓶梅》成书于明代万历中期。此说一出,盛行了几百年的“嘉靖”说为之动摇,《金瓶梅》成书年代问题似成定说,海内外信从者颇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词话》中出现了"猪八戒",经考证这些都来自于小说《西游记》而不是杂剧《西游记》或其他,《金瓶梅词话》中还出现了一副对联及一句俗语,也极可能来源于小说《西游记》。小说《西游记》现存最早的刊本为万历二十年(1592年),则受小说《西游记》影响的《金瓶梅词话》不太可能早于此年,由此可得出《金瓶梅词话》当成书于万历年间。  相似文献   

12.
概略言之,《金瓶梅》版本有四种:一、抄本,书名题作《金瓶梅》,明万历二十年以后开始流传。抄本《金瓶梅》有多种,具有研究价值。二、词话本,书名均有“词话”二字。最初出现的词话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大约刻于明万历四十五年,故又称“万历本”。词话本是根据抄本改编的。国内外能见到的词话本有多种。根据刻本作了某些删改的新排本,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不仅是明代的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世情小说。全书一百回,借《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事为线索,描绘了明代社会的黑暗面和官商勾结、压榨穷人以及荒淫无耻的行径;作品对于社会底层的各种小人物和市井无赖,也作了淋漓尽致的刻画。《金瓶梅》的问世,对后世小说与文化的演变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在文学史、文化史和汉语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杰出的描写世情的长篇小说,它的宝贵价值已为中外许多学者以及研究著作和辞书所肯定。《金瓶梅》面世后,一些续作连连写出,接踵而来。清人丁耀亢在顺治十八年(公元1662年)写出了一部《续金瓶梅》;到了康熙年间,四桥居士将《续金瓶梅》删改为《隔帘花影》,全称是《新镌古本批评三世报隔帘花影》。这两部书都是刊刻的了。大约从嘉庆末至道光元年(约1820——1821年),讷音居士写作并完成了《三续金瓶梅》。但此书只是手抄本,从未付刻过。从这一点上来说,它就弥足珍贵了。及至民国四年(1915年),有一种小说名为《金屋梦》者,在《莺花》杂志上连载,后抽印成单行本,署“编辑者梦笔生”。这实  相似文献   

15.
一、固原三百年间的惟一州志固原地区在我国历史上常处于令人注目的地位,从而引起历代文官武将、学者诗人为她写出大量文字。因此,本地的多种地方志,则具有更大的史料价值。本地区的志书,据近代张国淦的《中国古方志考》,宋代以前已有《安定图经》,元代有《开城志》,但都已失传。现存明代的有《固原州志》两种,分别成书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和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自此到清代,乾隆和光绪两朝,甘肃省先后修成两种卷帙浩繁的省通志(分  相似文献   

16.
<正>《金瓶梅》中的过场人物陈四箴,首先为台湾魏子云先生在论证时拈出,引起中外学人的注意。黄霖先生继之,在《金瓶梅成书问题三考》(载《复旦学报》1985年第4期,以下凡引黄先生语,均出自此文)文中,以此作为“成书万历说”的重要内证,言:……总的说来,《金瓶梅》中的人名确实多有寓意。因此《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五回出现的“两司卜府”中的“布政使陈四箴”这个名字就值得注意,因为它与万历年间的一大政治事件联系在一起。当时的万历帝,贪于酒色财气,特别宠信郑贵妃,以致在册立太子问题上迟迟不下决断,颇有废长立幼(郑贵妃子)之意,引起朝廷内外不安。于是从万历十四年起大臣们围绕这一问题纷纷谏诤,连年不断。至万历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大理寺左评事(名隹)于仁上疏规劝皇上戒除酒色财气,并进陈有关酒色财气的“四箴”。  相似文献   

17.
一、也从《野获编》谈起《万历野获编》第二十五卷中关于《金瓶梅》的珍贵资料,历来为《金瓶梅》研究者十分重视,这是因为编者沈德符是《金瓶梅》问世前少数读者之一,且有《金瓶梅》传抄本,以当时人记当时事,其可信程度远比后人捕风捉影要可靠得多。可是张远芬同志在《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发表的文章(见该学报1980年4期《新发现的〈金瓶梅〉研究资料初探》)中,对沈德符的  相似文献   

18.
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明人所作《皇都积胜图》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史料,它形象具体地集中反映出明代北京社会生活的风貌,下面拟就其内容和历史价值试作说明,以供参考。一《皇都积胜图》,长六米左右,绢底着色,作者巳不可考。因为画面上出现了北京的外城,卷后有万历巳酉(公元1609年)翁正春(明史有传)所作的跋,故可断定是嘉靖晚年到万历初年的作品。画卷展开首先出现一条绿荫大道,三二行人和一辆独轮车相伴北去。前面有两个官人押解着一辆八骡大车行进,两匹快马从车旁掠过。  相似文献   

19.
一诠释《隐秀》篇,免不了要涉及“补文”的真伪问题.对这个问题,当今学者颇有争议,这里谈谈我的理解. 《文心雕龙》一书,今天能见到的刻本,以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嘉兴郡学本为最古(今上海图书馆藏,有影印本行世),其中《隐秀》一篇有缺文.明代自弘治、嘉靖至万历间,有五种刻本,其中《隐秀》篇,皆一如元至正本,有缺文.可是到了万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词话》"借宋写明",但在写"明"时作者往往选择明代不止一朝独有的事件,例如朝廷违法借支"马价银",或不止一朝独有的人物,例如"张龙"等来安排情节,表面上模棱两可,使人捉摸不定,但在关键处作品是有严格界定的。我们在明白了《金瓶梅》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后,又结合明代最原始真实的史料《明实录》,即可判定《金瓶梅词话》中朝廷违法借支"马价银"指的是正德、嘉靖时期而绝不是万历时期,进而证实《金瓶梅》所反映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