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目的、利益和对价值的追求,决定科学技术的双重效应。人的伦理道德的败坏堕落导致滥用科学技术,造成对自然、他人及国家严重伤害。这些都不是无意识、无情感的科学技术的罪过、责任,而是人的不可逃避的责任。因为科学技术只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中性工具或中介。通过重新界定人的价值和目的;实现生态价值观的转变;建构高尚的新伦理道德;提高全球人类的科技知识和环保意识等途径来解决科技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人类道德观念也产生了强烈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相互关系的观点,认为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是相互促进的,同时又是曲折复杂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行为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也在日益剧增。究其主要原因是在于人类误用、滥用甚至恶用科技成果。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消除科技的负面效应,我们必须加强伦理道德对科技行为的制约,从道德规范、伦理责任等多方面保证科技行为的健康实施。  相似文献   

4.
科技理性与人文价值理性的冲突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类的理性 理性是人认识把握世界,创造人类生活的主体能动力量,是人在本质方面的重要特征。理性是人独有的自觉意识和能力,认识世界探究自然,是人的一种理性能力;研究社会认识人自己,给社会设定理想价值目的并给人自己立法,也是人的理性能力。在此,相对于二者所研究的对象领域的区别,我们把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人的理性称作“科技理性”,把以理想追求、伦理道德等社会人文为对象的人的理性称作“价值理性”。人类理性的创造物就是文化。相对于上述概念划分,人类实际上拥有了两大类理性创造物,即自然科技理性文化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危机的实质与生态伦理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环境危机是人类错误的价值观导致的;是人类消费需求增长而引起的对自然的过度开发而造成的毁坏;是建立在工业革命基础上的经济活动和科技发展所造成的恶果;是由社会本身所带来的问题。生态伦理的价值取向:科学技术应该造福于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应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需要改变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观念,重新确立人对自然的价值标准;科学技术必须有利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肉搜索"的伦理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是一项新型的信息搜索技术,它跨越虚拟与现实两个世界,对人类社会负载着正负两方面的价值属性,因而需要构建新的伦理道德来规范和约束其存在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的本质、价值基准及其人文价值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霞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10):135-136
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展现人的存在本质的一种方式,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一种体现.从科学技术的本质出发,科学技术的价值基准就应当是以人为本,以人为尺度,为人类造福.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基准,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协调;关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平衡;综合协调人、自然和科技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 一、医学技术的社会化影响 科学技术具有双重性,既可促进文明,也可以毁灭文明。人能够创造象人一样的机器,也可能就成了象机器一样的人。高科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既可成为人类的福音——人们的健康水平得以提高;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伦理道德、法律、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箭,它造福于人类的同时,又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危害。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科学技术的价值追求,造福于人类是它的价值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本文讨论了科学技术的负效应和其给我带来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冯海虹 《今日科苑》2009,(16):14-14
当代科技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对高科技与人文进行研究,诸如信息科学技术、生物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等与价值、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审美艺术、心理情感、宗教等人文因素的相互关系已经引起世界学术界的强烈关注。处理好高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高科技与人文在应用方面的研究包括企业文化、高科技发展的人文环境、高科技管理与人文、高科技人才培养、高科技时代的人文学科建设、高科技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等。本文通过对高科技的涵义和价值观的浅述,着重阐述高科技发展对人的价值观的影响,探讨人类如何在高科技背景下获得与其生存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的价值之争主要包括价值中立论和价值关联论两种观点,前者日渐式微,后者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同。从今天的事实来看,这一争论集中体现在现代科技与其价值的关系问题上,处处彰显着现代科技的伦理气质以及人类对现代科技发展的期盼与希望,由此也为现代科技伦理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今天,面对现代科技带来的严峻风险和伦理问题,现代科技伦理要肩负起研究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关系、现代科技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科技活动主体道德这三重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Internet正在以无可遏制、日进千里的速度向前发展,并深深地融入到人类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当种种不良的网络行为与网络环境、现实社会发生抵牾、冲突,进而直接阻碍到互联网的顺利发展,给人类带来新的道德问题时,网络伦理危机出现了.这种危机的根源,既来自于针对网络的伦理道德、法律制度与现实生活相比存在的纰漏,又取决于网络文化氛围的影响和网络行为主体的潜在意识.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是指科学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 ,它表现在 :科学技术通过提高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越来越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料 ,并大大减轻劳动强度 ,使人能够从“奴隶般的劳动分工”中解放出来 ,越来越远离一般动物界 ,实现人之为人的物质生活 ;科学技术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不断完善提供思想基础和知识文化背景 ,并为人类确立合理的生活理想、道德信念、审美情趣提供理论参照和技术支持 ,不断实现人性的完善与自由。  相似文献   

14.
当你陶醉在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所展现的美好艺术境界的时候,你可曾想过,和人比起来——人类“爱大米”有新版本人类对大米的价值发现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但以往人类对它的发现仅仅停留在它日常充饥作用的层次上,对它的营养保健作用认识比较肤浅。但到了当代,随着人类整体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大米的日常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有了深层次的发现和应用,因此对大米的爱也增添了许多新内涵。通过科学研究,人类从大米身上发掘出了许多新的应用价值。日本研究人员从大米中提取出了一种特殊的功能性物质,该物质有显著增强胃黏膜防腐蚀的能…  相似文献   

15.
约纳斯认为,传统伦理学在本质上是人类中心论的,这种伦理学对技术时代的文明产生了负面影响.他基于对科学技术的哲学批判和伦理评估,尝试建立一种新型的伦理学,即责任伦理.他从责任的起源、实现及其基础等方面对责任伦理进行了理论探讨,不仅试图回答技术时代的责任伦理何以可能的问题,而且力图将责任原理[命令]运用到技术、医学与伦理学领域,表明这种责任伦理之于技术时代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效应.约纳斯对责任原理的论证诉诸道德直觉和神学奠基,在责任的实现途径上他既诉诸于集体权力又强调个体责任;而这种不同于以往伦理学的理论尝试根植于他对人类中心论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自然和价值别具匠心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朱春艳  陈凡 《科学学研究》2003,21(3):249-253
文章通过对人之本性、起源、生成、存在和伦理等各方面的学理分析,阐述了在技术许可的前提下“克隆人”存在的合理性及可能出现的趋势,提出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是在社会发展的一定时期形成的,应该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演进,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属自组织现象,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人天生有着向善的本性,因此在克隆人问题上应审慎思考科技发展和传统伦理的关系,在科技和伦理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  相似文献   

17.
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一种新型的、有别于传统意识形态的统治力量和工具,它使人丧失了主体性,造成人类社会的物化和异化,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合法性进行巧妙辩护。哈贝马斯的这种观点具有合理性,即它使人类认识到科学技术也有负面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但他夸大了科学技术中价值因素的作用,错误地认为科学技术是剩余价值唯一的源泉,片面地阐述科学技术的本质。这启示我们,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目的,要加强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要做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  相似文献   

18.
《科学学研究》2013,31(12):1773-1780
 普赖斯采用科学的工具分析科学自身,对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科学技术相互关系等问题有着深刻认识。普赖斯的学术生涯,正值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初创、发展或走向成熟的时期,惠威尔、萨顿、巴特菲尔德、贝尔纳、默顿等人的思想,对其科学技术观的形成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普赖斯科学技术观的核心是对科学和技术本质特征的总体把握,主线是对科学和技术相互关系的深入思考,其价值规范包括科学的社会价值、科学家社会责任和价值评判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杨莉  崔晓凯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1):213-216
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原生性的动力作用,然而人的科技化生存和社会进步使得科学技术的社会环境问题愈加突出。考察历史上的科学技术与权力意志的羁绊、分析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中的功利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倾向、关注科技共同体的特殊社会责任、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义与利益的和谐之道就显得尤为重要。人类只有实现科学技术与权力意志、价值观念、传统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契合,构筑科技、个人、社会之间的动态平衡才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何以成为人本主义的杀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主体性的确定决定了只有人本主义才能作为人类价值的中轴,科学技术只能是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一种确证,这是人本主义的初衷,然而不加规约的科学技术必然会造成对人本主义的挤压。只有基于人本主义的中轴,对科学技术进行人本主义规约才能消解科学技术对人性的压制,惟有如此,人的主体性地位才能在科学技术的再次确证下继续向前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