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初虽然实行了“海禁”,对海外贸易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但就全国来说,社会经济仍然获得较快地恢复和发展。至康乾盛世,商品经济超过前代的发展水平,资本主义萌芽比明代也有一些发展。那种认为清初的“海禁”严重阻碍甚至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论断未必符合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2.
关于清初的“海禁”,史学界较流行的看法是:它破坏了中外贸易,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造成我国封建经济长期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清初的“海禁”,时间很短,共计不足三十年,它的起因既不是以中断海外贸  相似文献   

3.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年第一期发表了陈柯云同志《论清初的“海禁”》一文(以下简称陈文),较为详细地考察了清朝“海禁”政策产生的历史条件和作用,对传统的观点,即认为“海禁”“破坏了中外贸易,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造成我国封建经济长期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提出了异议,给人们以不少新的启发。但陈文  相似文献   

4.
以隆庆元年(1567年)为分水岭,明朝的私人海外贸易大致经历了“海禁”和有条件的贸易两个阶段。明朝私人海外贸易得以较快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私人海外贸易来源于国际贸易的需要;沿海地区的生活环境决定私人海外贸易必然存在;“海禁”政策,对私人海外贸易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等。与此同时,明朝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也给明朝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海禁解除,清政府开放粤海、闽海、浙海、江海四关.粤海关设于澳门(旋改广州),闽海关设于漳州,浙海关设于宁波,但江海关设于何处未作明文规定,以致长期以来成为史学界争论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大致流行两种说法: 一说设在上海.清嘉庆、同治两朝以及民国七年、二十四年纂修的《上海县志》中就是这样说的.三十年代出版的《上海公共租界史稿》一书也说:“清初,实施海禁,贸易停顿.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海禁解除,  相似文献   

6.
集中体现在郑和下西洋的明初海外政策,其核心是朝贡制度和海禁政策。郑和下西洋的动机,既是为营造“万国来朝、四夷咸服”“天朝”的气势,也是中央集权政府打击东南沿海民间贸易和海上流民的措施。其结果是“倾国力”进行的“下西洋”活动因国库告罄而无力继续,“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随之烟消云散。宋元时期国人方兴未艾的海外拓殖也为之中断。  相似文献   

7.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海外政策同唐宋相比,更具有开放性。但元朝也曾出现过“禁商下海”的海禁,中国海禁自元朝开始,后被明清所继承和强化。海禁虽然对元朝海外贸易没有产生重大影响,但它表明封建统治者试图加强对海外贸易的控制。了解元朝海禁有助于全面理解元朝的海外贸易政策,并从中管窥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8.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海外政策同唐宋相比,更具有开放性。但元朝也曾出现过“禁商下海”的海禁,中国海禁自元朝开始,后被明清所继承和强化。海禁虽然对元朝海外贸易没有产生重大影响,但它表明封建统治者试图加强对海外贸易的控制。了解元朝海禁有助于全面理解元朝的海外贸易政策,并从中管窥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9.
关于清初四十年(1644年清军入关至1683年康熙统一台湾)的社会矛盾性质问题,一直有争议的。而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关系着对清初农民起义、几位进步思想家、康熙等政治家的评价等一系列问题。早在五六十年代就有分歧意见。如吕振羽同志在《简明中国通史》和尚钺同志在《中国史纲要》中认为清朝统治者是黑暗的“民族牢狱”,清代的民族压迫与歧视,始终极其尖锐和严重。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始终是主要的。刘大年同志在1961年《论康熙》一文中,给康熙帝作出了高度评价,他断言,清初压倒一切的社会矛盾,不过是民族矛盾旗子掩盖下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是“反满派”地主和“拥满派”地主争夺统治权力的斗争。他不仅不把民族矛盾说成是当时的主要矛盾,并且认为清初各种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也  相似文献   

10.
元朝海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海外政策同唐宋相比,更具有开放性。但元朝也曾出现过“禁商下海”的海禁,中国海禁自元朝开始,后被明清所继承和强化。海禁虽然对元朝海外贸易没有产生重大影响,但它表明封建统治试图加强对海外贸易的控制。了解元朝海禁有助于全面理解元朝的海外贸易政策,并从中管窥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1.
关于清代闭关政策有两个问题须进一步分析认识。一、关于“一口通商”。闭关政策并非意味着始终“一口通商”。清初,清政府为割断东南沿海居民与郑成功等领导的抗清力量的联系,曾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片板不许下海”。清军收复台湾后,一度开放海禁,允许中国商民出海贸易,并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今连云港附近)四个地方为通商口岸,同时采  相似文献   

12.
清初何时开放海禁?目前史学界有多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开了海禁,允许外商自由到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等四口通商;另一种观点认为,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开了海禁,设闽、粤、江、浙四关;还有一种观点认为,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正式停止海禁,次年分别设立四省海关。以上说法笔者均不敢苟同。本文试就清代前期开放海禁的过程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3.
人教社2007年版《历史》必修二第18页将明朝的对外封闭政策称为“海禁”,而将清朝的对外封闭政策称为“闭关锁国”。人民版、岳麓版也是“海禁”、“闭关锁国”混用。那么,是使用“闭关”类词语.还是用“海禁”更好呢?笔者认为,用“海禁”更加贴合史实,更加客观公允。  相似文献   

14.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廷设粤、闽、浙、江四海关,这是我国历史上正式以“海关”命名机构的开始。而据广东潮州民间文献《庵埠邓氏族谱》记载,顺治之时即有“粤东海关”及其分支“庵埠海关”。但考证相关文献,其所载“粤东海关”应为“广东市舶司”;而“庵埠海关”则应为潮州府海阳县税课局征收杂税关卡,粤海关设立后成为潮州海关总口。《庵埠邓氏族谱》的记载模糊了清初广东海外贸易政策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明朝洪武年间的私人贸易,由于受元末外留思想和沿海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的一直很活跃,国家对外贸易则经历了由鼓励海外诸国与私商来华贸易到只允许政府间的朝贡贸易的演变过程。这期间“海禁”主要是针对明政府的敌对势力、“倭寇”以及对前来朝贡的国家的使臣与限制。  相似文献   

16.
汪直     
汪直是明末歙县柘林村人,号五峰。《辞海》误为王直。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汪直乘明朝海禁政策松缓之时,与同乡叶宗满等人一同赴广东,在当地建造了大型海船,装载了硫磺、丝棉等当时禁止出口的货物,赴日本、暹罗等海外诸国从事贸易,积蓄了巨额财富,深受外国人的信赖。后来朱纨任浙江巡抚后,推行严厉的海禁。无法充分进行贸易活动,特别是在走投无路时,  相似文献   

17.
汪直     
汪直是明末歙县柘林村人,号五峰。《辞海》误为王直。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汪直乘明朝海禁政策松缓之时,与同乡叶宗满等人一同赴广东,在当地建造了大型海船,装载了硫磺、丝棉等当时禁止出口的货物,赴日本、暹罗等海外诸国从事贸易,积蓄了巨额财富,深受外国人的信赖。后来朱纨任浙江巡抚后,推行严厉的海禁。无法充分进行贸易活动,特别是在走投无路时,  相似文献   

18.
统计笔者所见一题如下: 下表(表二)中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表二清代北洋贸易三大区域沿海贸易税收 A.古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B.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清代“海禁”政策的松弛D.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据笔者所见.该题曾为2013年湖北省、石家庄市、承德县、锦州市、吉林市、江西省信丰及上高等地高中各年级试题及数种高考复习备考资料试题所采用,足见影响之广。该题所给答案为C,即清代“海禁”政策的松弛。笔者认为将清代“海禁”政策的松弛当作清代北洋贸易三大区域沿海贸易税收统计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明初商业政策的演变及其历史影响。认为:不能把明初的商业政策看成是单纯的“抑商”政策或单纯的“通商”政策;从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四朝民族贸易政策、海外贸易政策和金融税务政策的演变过程上看,当时商业政策在总体上呈现出从“抑商”到“便商”的变化趋向;这一经济政策的变化趋势,取决于社会经济变迁的作用和影响,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而为明中后期“边禁”、“海禁”、“银禁”的开放与商人活跃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元朝海禁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疆域范围最广的王朝,对外海陆贸易也最为繁荣。但是鲜有人知道元朝也是首开海禁政策的朝代,元朝90余年的历史中曾经有过四次海禁,海禁政策的实施对元朝海外贸易、对外关系等方面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