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切莫学曹参     
最近又重读了《史记·曹相国世家》,颇有感触,不妨信笔写在下面。 曹参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臣名将,早在刘邦起兵于沛时,他就是刘邦的重要助手,转战南北,“攻城略地”,驰骋沙场,“身被七十创”,在建立西汉王朝的斗争中立下了卓越的功勋,故而由中涓、将军中尉、假左丞相累迁至齐之相国,被封为平阳侯,食邑“万六百三十户”,甚得汉高祖的器重、惠帝刘盈时,依照刘邦生前的安排,继萧何之后任中央的相国。  相似文献   

2.
西汉初期,叔孙通虽以儒学为高祖制礼仪,但也不过是点缀升平,并未被真正重视;陆贾著《新书》宣传文武之道,高祖忙于削平异姓侯王,儒学分封诸侯的思想,自然不适用。文帝喜"刑名,"景帝不任儒者。可见,儒学在西汉初期处于不得重视、暗中发展的情形。可是,黄老之学由于主张休养生息,清静无为,以及其"形名相实"的理论,最能适应西汉初期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黄老之学成为汉初70余年间的基本统治思想。这种局面的打破是武帝即位以后的事,从此儒学便被奉为官方哲学,走上了神坛。  相似文献   

3.
黄老思想指导了西汉前期的主要政治活动,汉高祖及其后继者所采取的"与民休息"政策,其实质就是黄老"无为"政治的集中体现.由于"无为"政治的持续推行,以至于在景帝末武帝初年出现了百姓丰衣足食,国家府库余财的繁荣富足局面.黄老"无为"政治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这些消极影响都能从消极处世的黄老思想中找到根源.  相似文献   

4.
“黄老之学”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思想体系?怎样起源和发展的?对当时学术争鸣引起多大的影响?还是争议未决的问题。长时期来,对它的探讨深不下去。有人说它流行于汉初,是“诸子学说的变态表现”;有人认为它就是宋尹之学;也有人从《史记·乐毅传》上找出线索,说它发源于战国之末,大行于汉初,而对同书中其他有关“黄老”的记载,却根本避而不谈。这个学术是非联系到对待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为了说明“黄老之学”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5.
先秦黄老之学渊源与发展研究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天道观、政治理念、君臣观念等方面。其军事观念主要见于《鹖冠子》《文子》《黄帝四经》和《淮南子·兵略训》等尚未获得应有关注的先秦黄老之学文献中,主要表现在:从出兵原则、战争性质和战争守则等方面对战争的认识;从以退为进、以谋略制敌出发,强调以柔取胜,构成了系统的以柔弱胜刚强为特色的用兵之道;在政治与军事关系认识方面,主张"兵之胜败皆在于政",较为客观全面并充满辩证色彩。  相似文献   

6.
《鹖冠子》的黄老政治学说,实是一个“法”、“术”、“势”、“时”兼容并蓄的理论体系。它推崇法治,认为应当集权中央,这表明了其时代的进步性;它讲究道术,发展了道家“君人南面”和“治官理民”之术;它强调“时”的思想,使其黄老学说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它推崇“势”,但更多的融入了为政与民的思想,而非法家提倡的“刻薄寡恩、冷酷威严”之势。可以说:《鹖冠子》一书的出现标志着战国以来黄老政治理论的成熟。  相似文献   

7.
黄老思想是由战国时期发展而来,兴起于先秦,盛行于汉初,其既讲执道,又主刑名;既尚无为,又紫法治;主张“文武并用”,“德刑相济”;“实行约法省禁”,“尊主安民”;要求“刑不厌轻”,“罚不患薄”。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为汉初法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汉初几十年中,统治者鉴于秦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道家治国理念,使黄老之术在统治阶级意识形态中一直稳站上风,居于绝对的主流地位.但汉初黄老思想毕竟只能作为过渡时期的权宜之策.当大一统封建王朝羽翼日渐丰满的时候,大有为的政治要求就决定了避世无为的黄老思想已无力维系强大王朝的发展和稳固,势必要退居次要地位,甚至被打入冷宫,而代之以经世入世的儒家学说.因此,汉初意识形态,在70年的以儒道为主兼及其他诸家的磨合融汇中,在汉武之世必然走上道衰儒兴的道路.<淮南子>这部汉初思想的鸿篇巨制从一定意义上正是这一融汇磨合的最好印证.  相似文献   

9.
10.
游士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阶层,曾在先秦、汉初时期活跃一时。他们的本质特征便是"游",即奔走于诸侯之间,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先秦游士之游是一种政治性较强的社会活动,他们以游历的方式,增长见闻、宣扬政见、实现抱负。汉初游士之游,虽仍有先秦之余风,但已逐渐形成了结伴而行,欣赏美景的游览活动。游士身上体现的"游"的内涵的发展与演变,首先缘于汉初游士的分化,而其根本原因则在于汉代大一统的政治体制,使游士逐渐失去了政治舞台。  相似文献   

11.
秦亡汉立 ,汉初统治者注意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 ,批判秦朝暴政并对之反拨。君臣多受以老子思想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影响 ,从宽治国 ,与民休息。本文即从节约开支、约法省刑、鼓励农业生产等方面反映老子思想对汉初政治的影响。这种“自然无为”的政治思想在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也成为汉初政治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2.
贾谊、晁错与汉初思想和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来史学家认为汉初实行的是黄老无为的思想,但从贾谊、晁错等人的思想脉络一直寻觅到汉武帝时期的思想和政策,发现汉初思想的继承性非常明显。贾谊、晁错则主要鉴于秦亡的教训,都主张用儒家的“仁政”思想来中和法家易于造成统治者和农民之间矛盾的局面,这就造成了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局面的形成。贾、晁的经济思想亦影响了司马迁的食货思想。  相似文献   

13.
汉初是我国古代史学的一个大发展时期。“资治”思想是这一时期史学的集中体现。其表现形式是封建史家通过对以前各代,尤其是秦代的成败盛衰的总结,为汉统治者提供统治依据,从而达到史学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因此探讨这一思想,极有意义。汉代,我国的封建制度已经成熟。汉初史学领域“资治”思想的出现,反映了这一现实,表明了我国史学日趋发展。所以,这种思想的形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资治”思想的出现,和西汉统治集团关心历史盛衰的思想旨趣分不开。秦亡汉兴,楚败汉成。而对这一历史巨变,现实社会要求对它与现实的联系做出解释,新兴的西汉统治者更希望通过对秦汉更替的总结来阐释汉王朝的合理性,从而寻觅  相似文献   

14.
汉初,戍卒出身的刘敬向刘邦提出"定都关中""和亲匈奴""强本弱末"三项政策。基于此,文章梳理了相关史料,从汉初时代背景出发,对刘敬在汉初立国时做出的贡献作一探究,并认为刘敬对汉朝历史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史学研究应充分强调刘敬在历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娄敬为戍卒出身,在汉初,他审时度势,向高祖刘邦提出了“定都长安”,“和亲匈奴”,与“迁徒贵族”三项建议,皆为高祖采纳。对此,笔者从汉初特定的环境出发,评价其所作所为。重点在探讨娄敬与汉初政局的关系上。从而得出其三项建议有利于汉初政局的安定、政权的巩固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结论。并指出他在汉代历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曹参档案曹参,美籍华人。留美深造多年,先后在中国台湾、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大学及俄亥俄州立大学研习公共行政、政治哲学、数学、工业系统工程和电脑等专业并获得多个学位。1975年-1979年任Ohio州首府Co-lumbus市政府管理分析师;1980年-1983年在DennisonTRGSystems软件公司任企业系统软件产品研发部副总经理;1984年-1989年创立DaybreakTechnologiesInc,任总经理,推出电子试算表Silk,获得PCMagazine之Editor'sChoice奖;1989年-1990年为丰业电脑在美设立分公司,任公司总经理;1990年-1998年曾为工研院、资策会、郭家电子、方元电子…  相似文献   

17.
18.
19.
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汉初儒学的复兴有着重要意义。陆贾是汉代第一位力倡儒学的思想家、是汉初复兴儒学的先驱,由于他对儒学的改造和变通,儒学的价值才为统治者所认识,儒学由此渐次步入统治思想的殿堂。而陆贾的思想发展也指示着其后儒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刘邦性格呈豁达大度、平易近人和阴狠猜忌的双重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性格有着不同的作用。在建国过程中,前发挥着主导作用,吸引团结了一批臣武将,使刘邦集团最具活力、智慧和凝聚力。在称帝以后,其阴狠猜忌的一面则日益膨胀,对铲除异姓王,巩固刘氏家天下,维护君臣等级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