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美术的核心在于创造,线、形、色、构图是美术教育的核心,色是审美信息中心之一。一幅成功的儿童作品离不开色彩的装饰,没有了色彩,孩子们无法将自己眼中美丽的世界表现出来。因此,色彩运用较之其他绘画技能技巧更为重要,它是一切美术活动的基础。孩子们要想画好画要先认识色彩,感受色彩,因此必须培养儿童对色彩性质的了解。在美术教育中发展儿童认识颜色的能力,通过美术活动提示以颜色的规律性为基础的色彩学规律,有助于儿童审美趣味的培养。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色彩运用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情感性是美术色彩教学的一个基本品质,不同的颜色可使人有不同的情绪变化,暖色调的花卉给人以温馨;冷色调的大海使人宁静致远;淡黄色调的居室给人舒适、和谐的感觉;热烈、质朴、纯真、自由的民间艺术色彩给人祈盼吉祥美好的朴素情怀等。初中新课程色彩教学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力、想象力、创造力。一、提高视觉感知色彩的能力在新课程美术教学中,蕴含着色彩基础知识———感知色彩,提高学生对色彩直觉而敏感的审美能力,使其色彩世界向更丰富、更直觉、更审美的高品质发展,可采用写生法。让学生真实的面对物象,去感受…  相似文献   

3.
绘本通过视觉来吸引孩子,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绘本活动中,在通过与优秀的绘本的接触、对话和欣赏,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优秀的绘本艺术的构图、线条、做画方式,对色彩的应用,甚至是某些艺术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丰富着孩子的艺术感觉,对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起着无可替代和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孩子们喜欢色彩,因为它璀璨而又缤纷,能唤起幼儿丰富的想象和表现的欲望。赤、橙、黄、绿、青、蓝、紫,孩子们认知世界就从这缤纷的色彩开始,色彩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同的色彩能带给人不同的感觉,万物的色彩是千变万化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然而在孩子们的绘画作业中,不难发现存在着概念化和模式化的色彩,如:太阳是红色,小草是绿色,天空是蓝色。孩子们的作品色彩单调,缺乏创造力。如何让幼儿创造性地使用色彩,大胆地画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一、观察和感受大自然中的色彩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当中,让孩子们…  相似文献   

5.
解读儿童画     
学生在儿童时期,为了表达自己的童心世界,反映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和认识,他们经常采取“以画言志”的方式,创造出一些天真烂漫的图画,我们将这些作品统称为“儿童画”。儿童画记录着儿童的生活,它有着独特的审美特点,这是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体现。应该说,生动活泼、无拘无束、丰富新奇的想像是儿童画明显的特征之一。儿童对事物的观察、理解和表现,无一不明显地受到他们生理、心理与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往往把房子画成透明的,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更是夸张甚至变形。但孩子们用稚拙的线条勾画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无不生动地表现出儿童自身的审美情趣,与他们的童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儿童受“自我中心”意识的影响,对色彩的认识主要源于直觉反应。他们表现的色彩往往是看到色彩后的感觉,对色彩有更多主观的表现,这就形成了儿童色彩表现的独特之处。教师应正确加以引导,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感知世界,涂抹出有个性的色彩感觉,使他们不仅对绘画产生兴趣,拥有自信和能力,而且促成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为此,在儿童色彩画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鼓励对色彩的多样化表现儿童色彩画是不受固有色限制的,他们喜欢用鲜艳强烈的颜色来抒发感情。如,用红色画马,蓝色画太阳,这实际上已包含了“红色的太阳”。…  相似文献   

7.
在绘画中,色彩是最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它在表现对象、抒发情感、烘托氛围、创设意境等方面是其他表现手段无法代替的。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对儿童认识感受美的作用至关重要。小学美术课中的色彩教学是一个引领的过程,我们就是引领者,只有有效开发,才能帮助孩子们培养正确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8.
儿童依靠直觉把握物象基本特征,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意象,体现美的自然法则,这是人类的审美本能。儿童的线条是他们直觉的表现。儿童画线的渊源是因为他们从出生起一直在表现自己。这种用线来表现儿童内心世界的东西一旦被引上正规化的道路,将完成用线造型的环节。“线条添画”是将儿童的直觉、线条、联想和想像都连接起来。“线条添画”中包含两个概念:联想、想像。“线条添画”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儿童从无意到有意想像。通过“线条添画”的教学能够唤醒儿童“见异思迁”的创造潜能。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尝试。从儿童的认识特征入手运用“线条添画”使他们拥有联想的能力,实现创造性的思维。  相似文献   

9.
教师重视对色彩的知识讲解和色彩感受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培养对美术乃至艺术的兴趣和喜爱.如何通过美术中丰富多样的色彩感受美术作品传达的内涵与情感,如何运用色彩表达内心的情绪及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这些都离不开色彩感受能力的培养.因此,立足于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从学生色彩感受能力的培养意义、目标、途径出发,引导学生提高审美知觉、情感、想象,强化对美的欣赏力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夏涛 《河北教育》2007,(6):42-42
在过去的美术教学中,常常是老师画范画,讲范画,学生照猫画虎,临摹老师的范画。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儿童失去想象的翅膀,失去自我。为了探索儿童美术教育的新思路,培养孩子们对绘画的兴趣,对事物的敏锐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让他们通过美术活动能够充分地表现自我,释放自我,我在教育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儿童喜欢的方法一玩、摸、看、画、说。  相似文献   

11.
绘本,就是绘画文本。以线描绘画形式加上文字描述形式,作为绘本的基本表现形式。我们在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尊重儿童的天性,以绘画来丰富孩子们的表象积累、形象记忆,在绘画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的同时,运用以文字表达的文本方式,让学生更有序、更深刻地描述和反映事物的形态及本质。通过“以文绘画,以画衬文”的形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以线条、图像及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此达到发展学生生活感受能力和审美表达能力,提供帮助学生建立精神家园的平台。同时,通过学科统整教学的途径,实施美术新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2.
要重视美术教学的过程江苏程凤鸣重视美术教学过程体现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色彩的感受能力……以往我上美术课,只重视教学的结果。孩子们画出来的画只要符合我的要求,就算成功。幼儿学画常以临摹老师的范例为主,老师怎么画,小朋友就怎...  相似文献   

13.
分析色彩艺术学习中规则与直觉的关系、提出时刻关注学习者的用色直觉敏感是提高色彩画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学习者通过在调色和笔触两方面的引导增进用色直觉敏感。  相似文献   

14.
吴永香 《学语文》2008,(2):50-50
古典诗歌.以其精练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丰富、动静相宜的生活画面,具有特殊的审美教育功能。因此,诗歌画面的生活化教学,抓住“诗中有域”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让学生走进画面,看画悟画,再走出画面,展开联想,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绘画是幼儿感受世界、表达内心的一种手段,绘画学习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积累,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现世界,我们教会孩子怎样看、怎样画、怎样表达,在教学中,根据幼儿的能力,实施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实施兴趣教育与能力教育、实施主题教育与游戏教育,都良好的促进幼儿素质发展,使幼儿整体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但是,笔者在组织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时,却常发现孩子们没东西可画,画面不丰富,即使有构图、布局比较出色的作品,也只是范画的“复制品”。究其根源,美术教学的现状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提倡的“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促进儿童艺术活动中的感受、表现”的要求相去甚远。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创作?让孩子想画、敢画、会画?笔者认为应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逐步培养孩子的艺术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进行线描写生活动能让儿童更深刻地认识事物、表现事物,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造型能力及审美能力。那么,孩子在线描写生中如何进行观察,怎样表现才能驾驭线条这种美术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呢?让孩子们学会"看",看什么、怎么看,是进行线描写生的首要条件。教师要在学习活动中调动孩子的知觉体验,唤起对描绘的事物的兴趣,他们积极主动地对事物进行研究,才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线描写生如何进行表现,在表现中应该引导学生注意哪些问题,最后呈现出什么样的作业效果,在表现过程中孩子们得到了哪些能力发展,是进行线描写生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任务: 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造型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 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要想画出一幅漂亮的画是离不开变化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的.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直线和波浪线,让学生说出不同的两条线带给我们什么不同的感觉.(波浪线比直线更具有动感.)  相似文献   

19.
梁璐 《青海教育》2015,(Z1):105
电脑绘画教学是信息技术课学习模块之一,是以儿童绘画、电脑软件操作为基础,通过主题绘画作品走进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创想绘画作品启迪孩子们的智慧,通过斑斓的色彩丰富孩子们的情感世界,通过绘画创作张扬孩子们的个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在电脑绘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想力?如何培养学生乐于创作、乐于思考的良好品质?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究。  相似文献   

20.
目前,速写科目是各省艺术统考和国内部分艺术院校招生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它已渐渐引起了我们对它的重视,而且速写画得好了,对素描和色彩学科的提高也是显而易见的.根据笔者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发现,要彻底提高学生的速写水平,使学生摆脱以上的困惑,作为教学者首先应带领学生向古代大师学习,使其站在巨人的肩上,从而提高眼力,提高审美能力;接着在实践中体会,通过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速写水平;“艺术来源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后重视速写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用速写记录生活,积累创作素材,在生活中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通过不断地积累和练习,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艺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