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公布的里耶秦简牍,所记秦蜀郡县级政区共六个,分布于岷江、沱江流域,所记秦巴郡县级政区亦为六个,分布于嘉陵江及其支流涪江、渠江流域。秦人灭蜀后,岷江全流域处于蜀郡的控制之下,在李冰任蜀守期间,在僰人聚居区设置僰道,沿袭至汉晋未改。巴郡之宕渠为賨人聚居地,秦设宕渠道。在刘邦建汉过程中,賨人因功受赏,蠲免赋税,宕渠改道称县。秦灭蜀置郡在先,灭楚置郡在后,为了加强对楚地的管理,不少巴蜀官员转迁楚地各郡任职,里耶秦简牍记载的蜀郡资中县令史到新设立的洞庭郡迁陵县任职,就是一个十分具体的案例。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上党郡为36郡之一,公元前205年汉设置上党郡,2004年长治二中校址发现汉代建 筑遗址,可能是汉上党郡治。  相似文献   

3.
秦代巴郡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后设置巴郡(今川东地区),推行郡县制的综合统治措施,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川东地区的发展和巴族与汉民族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上党郡为36郡之一,公元前205年汉设置上党郡,2004年长治二中校址发现汉代建筑遗址,可能是汉上党郡治。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206年,项羽依仗其军事优势,自立为西楚霸王,占有秦南阳郡、东郡、颍川郡、泗水郡、郯(东海)郡、会稽郡、陈郡、薛郡和砀郡等地。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楚汉战争中失败,自刎鸟江。项羽依据“霸天下而臣诸侯”的思想和对既成事实的承认,实行全面分封。分封各派势力的代表人物十八人为王。他们是:汉王刘邦,领有秦巴郡、蜀郡和汉中郡,都南郑(今陕西汉中东),经过四年多的楚汉战争,于公元前201年称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是为汉高祖。雍王章邯,领有秦陇西郡、北地郡和内史  相似文献   

6.
郡的起源是中国历史政区地理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以往的研究大都是讨论“郡这个字”的来源,而不是讨论“郡这种制度”的来源。我认为县的地位的下降及其军事职能的丧失,是郡这种制度或说是郡县制产生的内在动因。战国中前期,郡的性质应该是一种军区,进入战国后期,郡的职能逐渐由军事向行政、司法等方面扩展,军区性质的郡也就逐渐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政区性质的郡。  相似文献   

7.
贵州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简称“黔”.按今天的行政区划有面积176128平方公里,约全国总面积的1.8%,居各省区的第16位,没有两个省辖市,3个自治州,名个地区,6个地区辖市,65个县.11个自治县,3个特区.贵州是我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开发历史较早,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统一中国后,贵州东西、西北部分田局邢、巴郡、黔中郡,并设置5县.但鉴于黔省山重岭复,地处西南山区,所以这种开发仅局限在部份地区,而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只是明情经过改上归流以后才出现的.从秦代五县发展到今天的七十九县(特区),这种巨大的变化正是贵…  相似文献   

8.
一、国力和民心是实现香港回归最重要的历史条件 香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香港地区的记载。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首次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赢政皇帝派大军南下,在岭南戌边、开垦,实行统治,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于当时的南海郡番禺县;之后历经汉、晋、隋、唐、五代、宋以至于明,这个地区曾先后隶属于东莞郡宝安县、广州府宝安县、广州府东莞县。增城县管辖。明神宗以后,隶属于从东莞划出来的新安县(后又改称宝安县也就是今日的深圳)。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第六册《出师表》中有这样一句话:“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课文对“南阳”一词是这样解释的:“郡名,现在湖北省襄阳县一带。”南阳郡是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设置的,治所在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襄阳县是西汉时设置的,在两汉时期均属于荆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下出土文物资料研究古代政区地理有着长远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出土文献的增加,对古代政区地理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从战国县制、秦郡和《汉书·地理志》等三个方面概述出土文献对政区地理研究的贡献,初步结论为:(1)战国县的生成方式约有4种:三晋齐燕由县鄙之县到县邑之县再到郡县之县,秦商鞅变法"聚小乡邑聚为县",楚"灭国设县",以及诸侯国在新占领地区先由点线占领再到军事控制区最后形成行政化区域。(2)秦郡的设立有一个从12郡再到36郡的过程,秦始皇36郡并不包括秦国本土的内史地区,而仅限于山东六国故地。(3)《汉书·地理志》的郡县名目及数量当有可靠的官方档案来源,可以信据;附注的郡国沿革部分可信度不高。  相似文献   

11.
巴文化研究活动的开展前后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30年~1949年),此阶段里由于考古发现资料很少,故研究者主要是从历史文献学方面着手研究,老一辈史学大师吴致华、顾颉刚、徐中舒、董作宾、童书业、卫聚贤等对巴、蜀民族的由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并提出了“巴蜀文化”这一概念,这是巴蜀文化研究的第一个高潮;第二阶段(1950年~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三峡地区开展了一些调查和发掘工作,据广元宝轮院、巴县冬笋坝、涪陵小田溪几处战国时期墓葬的发掘资料,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记载,专家们提出了“巴文化”概念,进而认为这些战国时期的墓葬资料当属于“晚期巴文化遗存”.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三峡东部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时期人类居住遗址,对其文化性质,专家们分析认为应属于“早期巴文化遗存”.出版了一批具有影响的研究著作和研究论文,此乃巴文化研究的第二个高潮;第三阶段(1980年~2010年),考古工作者在三峡地区发掘出了大批巴人遗址和墓群,对巴文化起源由过去判断是在夏商时期的认识又向前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建立起了一批巴文化学术研究组织,举办了多次巴文化研究学术活动,创办了一些巴文化研究刊物,这一时期为巴文化学术研究活动的最高峰.文章对巴文化研究活动兴起与深入前后80余年研究活动情况进行了全面概述.  相似文献   

12.
毕节地区彝族土司历史文化研究导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毕节地区彝族土司主要是指历史上形成的水西土司、乌撒土司、扯勒土司,其形成、发展、终结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除与彝族社会历史发展和彝族迁入贵州的历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外,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历代中央王朝,尤其是元明清三代为维护封建专治统治而建立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历史上毕节地区彝族土司共经历了历史铺垫、形成、发展、终结四个阶段,对其进行研究,旨在以史为镜、加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构建和谐毕节,达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个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3.
巴文化研究活动的开展前后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30年~1949年),此阶段由于考古发现资料很少,故研究者主要是从历史文献学方面着手研究,老一辈的史学大师吴致华、顾颉刚、徐中舒、董作宾、童书业、卫聚贤等对巴、蜀民族的由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并提出了“巴蜀文化”这一概念,这是巴蜀文化研究的第一个高潮;第二阶段(1950年~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三峡地区开展了一些调查和发掘工作,据广元宝轮院、巴县冬笋坝、涪陵小田溪几处战国时期墓葬的发掘资料,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记载,专家们提出了“巴文化”概念,进而认为这些战国时期的墓葬资料当属“晚期巴文化遗存”,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三峡东部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时期人类居住遗址,对其文化性质,专家们分析认为应属“早期巴文化遗存”,出版了一批具有影响的研究著作和研究论文,此乃巴文化研究的第二个高潮;第三阶段(1980年~2010年),考古工作者在三峡地区发掘出了大批巴人遗址和墓群,对巴文化起源由过去判断是在夏商时期的认识又向前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建立起了一批巴文化学术研究的组织,举办了多次巴文化研究的学术活动,创办了一些巴文化研究刊物,这一时期为巴文化学术研究活动的最高峰。文章对巴文化研究活动兴起与深入前后80余年研究活动情况进行了全面概况。  相似文献   

14.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根本社会制度,清历朝皇帝认为它是“国家之根本”。因此,由官方先后编纂了两部重要文献,分别命名为《八旗通志初集》和《钦定八旗通志》,两部文献既有关系,又有不同。因此,笔者利用有关档案文献、历史文献及学者研究成果,明确了清朝八旗制度方面的重要文献《八旗通志初集》之“初集”称谓的来历和产生的具体时间,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该称谓的产生与嘉庆年间成书的《钦定八旗通志》没有直接关系。再次,针对《钦定八旗通志》被称为是M《八旗通志初集》的续编或二编的看法,提出了两部《八旗通志》既有联系又是完全独立的两部文献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从民间传承的角度,论述赣剧"江湖十八本"的产生及其特点,并结合赣地地理、人文特点以及赣剧历史给予分析,揭示民间各地形成的文化现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巴蜀文化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长期接触、交流与融会的过程。巴文化与蜀文化同根同源,同质同体,两者相互最高的文化认同,是巴蜀文化共同体形成的基础;巴与蜀的互补结构及其差异性发展,是巴蜀文化共同发展的动力;巴与蜀的特色整合,是川渝文化合作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有关巴人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未有定论。一般认为,巴人名称的由来有五种说法,均有一定的依据。巴人名称来源于鱼的说法是运用民族语言学和民俗学资料提出的一个新的观点,揭示了巴人及巴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巴渝诗鸟瞰     
巴渝诗是巴渝大地孕育、生长的学奇葩,堪称源远流长。具发展大体可分三个阶段:唐前为滥觞期,唐、宋为鼎盛期,元、明、清则走向衰落。巴渝诗是外籍作家和本土作家共同创造的结晶,是巴渝学中的瑰宝,无愧为巴渝化璀璨的明珠,自有其鲜明的特色和不朽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古代巴族拥有悠久的崇虎历史,巴式青铜兵器上大量存在的虎纹图案反映出巴人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崇虎宗教文化内涵.文章在对虎纹释解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记载阐述了巴人崇虎的宗教文化内涵和意义,以期从新的角度全面认识巴人崇虎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20.
巴金家庭题材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一个"从离家到归家"的过程。这种观点认为,在巴金前期的这类作品中,"家庭"是封建专制的象征,它是青年叛逆者要挣脱的牢笼;而在其后期创作中,则呈现了"家"中蕴含的脉脉温情,表达了作家对"家"的认同。这种对家庭中美好情感的怀念在巴金的前期代表作《家》中就已现端倪,即使在青年巴金的心底,依然有着对"家"的眷顾,这构成了与其后期家庭题材小说的情感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