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引导学生就词的历史文化背景、语音、词形和词义展开联想,去发现单词内部的联系、词与词之间的联系、词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强化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由于数学知识间存在着各种联系,运用联想思维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开发学生的智能。笔者认为,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可进行以下几种形式的联想训练:一、注意横向联想,拓展学生思维有些应用题的形式虽不同...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乘着联想的翅膀,启动联想教学的载体,在复习历史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4.
冰心先生曾说过“语文就是生活”。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当中 ,如果不注意与广泛的生活相联系 ,那么 ,语文教学则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实际上 ,这也就是语文教学事倍功半 ,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浓厚兴趣的根本原因。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究竟如何才能联系起来呢 ?笔者体会是 ,联想与想像是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一、通过寻找事物间的联系 ,学会联想和想像。社会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本身就是互相联系的 ,由此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寻找事物间的联系 ,学会联想和想像。比如 ,在写作训练时 ,学生常常提起笔头 ,愁上心头 ,感觉腹中空空如也 ,把写…  相似文献   

5.
汪宪华 《成才之路》2011,(18):24-25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那么,就让我们乘着联想的翅膀,启动联想教学的载体,在复习历史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下,为了便于学生感知教材和接受理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较为熟悉和相信的事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所掌握的实际知识联系教材授课,会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所获得的实际知识,多数来自其生长地,那里的社会生活习俗、自然景观、生产实际等,学生比较熟悉,容易引起联想,再现有关表象。在此,  相似文献   

7.
联想是由某种概念引起其他相关概念的心理过程,是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纵横联想、整体联想、中外联想、古今联想等,使学生在有限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自我扩充,变"死读书"为"活读书".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创新史。学习历史,对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那么,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历史联系现实
  例如在教《中国近现代史》上册中《辛亥革命》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写一篇题为《话说孙中山》的文章,有些学生整篇文章洋溢着爱国之情,而且表现出许多创新性思维的特点。如,有位学生由孙中山的历史展开"纵向联想",指出孙中山的力量源泉来自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炽热的爱国之情";接着又展开"逆向联想",痛斥当今社会中极少数的失去民族气节的社会渣滓;最后在文章中还展开"横向联想",联想当今青少年身上肩负的历史重担,号召同学们努力奋斗。在教学过程中,在平时学习中,历史教师应当启发学生,把历史知识联系社会现实,用历史知识分析当今社会,展望明天,并使学生养成一种自学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77):115-116
联想式教学法是适应学生特点和时代特征,符合历史学科知识丰富多彩的特点的一种深受中职师生欢迎的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以联想点拨为抓手,充分调动学生发挥联想力,联想有关信息知识,通过纵向及横向的联系,强化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对增强中职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联想是指一种心理过程引起与之相联的另一种心理过程的现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由眼前的知识联想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常常能帮助学生探索新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智能。在教学中,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联想,把学生的求知欲与思考引自新的领域。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与培养,便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本文就应用题教学为例,谈在应用题教学中联想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正> 联想,是思维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教育心理学认为,联想可以使思维由此及彼,举一隅而反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逐渐教会学员联想,以发展学员的思维能力。怎样更好地诱发学员的联想,提高学员的联想能力,这无疑是成人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从概念的教学中,诱发学员的联想。数学的概念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在教学中注意挖掘这些联系,就能诱发学员联想。在讲解解析几何中的“圆与直线的位  相似文献   

12.
联想是指“由所感触或思考的事件、现象以及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它与之相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它可以由当前的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回忆。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所以历史教学中采用联想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整体记忆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乘着联想的翅膀,启动联想教学的载体,可以大大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记忆必须以联想为基础,联想又是打开回忆大门的金钥匙。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教学中充分利用利用这种联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联想与想象     
教学目标:1.认识联想与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2.掌握联想与想象的方法3.提高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联想与想象的区别与联系2.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与想象  相似文献   

16.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逐渐教会学生掌握联想的方法,并恰当地诱发学生的联想,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一、教会学生联想的方法外界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便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在教学中,应根据知识的不同特点,教学的不同需要,教会学生各种不同的联想方法。1.接近联想:即从比较接近的图形、式子或问  相似文献   

17.
数学联想能力培养举例青铜峡市培红小学马桂华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联想可以使我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沟通问题条件和结论之间的联系。那么,如何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呢?一、引发学生联想,促...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在教学中,应注意沟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通过类比、联想、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等方式,使学生体会不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数学中有许多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能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提高辨别能力,防止知识  相似文献   

19.
时间和空间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也是学习历史的两大要素,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发现历史事件的联系.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将教材内容和时间空间联系起来,给学生渗透时空观念,注意引领学生结合时间表纵观历史,培养和巩固时空意识,鼓励其挖掘不同时空下历史事件的联系,在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同时,使其能更加清晰、有思路地记忆历史内容.文章立足于当前历史教学现状,就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教学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怎样读书,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善于发现各个问题之间的联系,揭示问题之间联系的规律;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智力。笔者在不断的数学教学实践当中,立足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如何读书、联想,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