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由于存在着巨大的阶级差别,以蒋介石为首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始终实行两面政策,即一面坚持抗日,一面又实行“溶共”、“防并”和反共的政策,国民党政策的这种两面性是抗战时期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我党根据抗日战争的长期性,从抗战一开始,就制定了与国民党长期合作的方针,即由合作抗日发展到合作建国,并且规定了两党长期合作的基本政策是“互助互让”。在八年抗战中,我党始终贯彻执行了这一方针,…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百年来在反对外敌入侵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坚持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本文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中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方针,以及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关系等作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者和坚定执行者,是全面持久抗战路线的制定者与彻底贯彻者,是人民大众利益的积极争取者和忠实维护者:这三者三位一体,共同构筑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柱石、前提和力量源泉。它们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又是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根本的保证;同时,也是中国其他任何政党和组织没有做好、或者是想到而没有做到、甚至是不愿做到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革命政党,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组织和领导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建立了大批抗日根据地,把解放区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5.
一、对抗日战争时期斗争形势的正确认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中日矛盾变动了国内的阶级关系,使资产阶级甚至军阀都遇到了存亡的问题,在他们及其政党内部逐渐地发生了改变政治态度的过程。这就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斗争实践中,积极倡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方针,并主张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结合起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指引下,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可以这么说,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根本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坚持正确的抗战路线,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根据地军民浴血奋战,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以民族利益为重,捐弃前嫌,推动国共合作,建立并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和团结以中间势力为主的各阶级、阶层力量共同抗日,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战的胜利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中国最先进的政党。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战全面爆发6年间的国共关系,即国共两党从尖锐对立到第二次合作的历程。文章的着重点在于分析国共两党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两党政策的演变。结论是国共两党在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时刻,能够捐弃前嫌,以民族利益为重,互谅互让,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的掀起并走向胜利,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和国民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我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与国民党发动的反共磨擦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这两个政党的抗日战争出发点与目的是不一致的,因此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出现了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抗日战场,即:中国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它领导的正面抗日战场;另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抗战路线与相应的敌后游击战场.这两条抗战路线、两个抗日战场,在抗日战争中,都曾经作出过自己的贡献,但坚持持久抗战、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决定因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敌后抗日战场的人民战争.抗日战争一开始,“我们共产党人就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两条路线:或是人民的全面的战争,这样就会胜利;或者是压迫人民的片面的战争,这样就会失败.我们又指出:战争将是长期的,必然要遇到许多艰难困苦;但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努力,最后胜利必归于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等全民族的统一战线.既有广泛的民族性,又包含了极其复杂而又尖锐的阶级斗争.刘少奇曾说:我们“在策略的指导上最复杂最需要冷静地思索和处理的问题,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阶级斗争问题”.①尤其是同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更是如此.这次国共联合抗日,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有所不同,既没有一个两党一致同意遵守的纲领,也没有两党合作的具体组织形式.双方却拥  相似文献   

12.
<正> 1937年9月22日和23日,国民党的中央通讯社先后发表了中共中央提出的国共合作的宣言和蒋介石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立。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给中国革命以巨大的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历了酝酿、形成和发展阶段。本文仅对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的过程作个简略的历史回顾。 “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渐成为我国的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等全民族的统一战线。既有广泛的民族性,又包含了极其复杂而又尖锐的阶级斗争。刘少奇曾说:我们“在策略的指导上最复杂最需要冷静地思索和处理的问题,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阶级斗争问题”。尤其是同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更是如此。这次国共联合抗日,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有所不同,既没有一个两党一致同意遵守的纲领,也没有两党合作的具体组织形式。双方却拥有政权和军队,一旦矛盾的尖锐化发展,很容易表现为武装冲突,而且各自都有十几年来的  相似文献   

14.
两党政治格局自加拿大联邦建立就成为加拿大政党政治的基础。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保守党的分裂以及改革党和魁北克集团两个新政党的崛起,两党政治力量对比严重失衡。进入21世纪后,两个右翼政党保守党和加拿大联盟合并成立新的保守党,两党政治重新成为加拿大政党政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都广泛参加的统一战线。由于参加统一战线的社会阶级的广泛和成分的复杂,就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为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党制定出正确的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16.
两党政治格局自加拿大联邦建立时起就成为加拿大政党政治的基础。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保守党的分裂以及改革党和魁北克集团两个新政党的崛起,两党政治力量对比严重失衡。进入21世纪后,两个右翼政党保守党和加拿大联盟合并成立新的保守党,两党政治重新成为加拿大政党政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7.
政治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本质规定和内在要求。抗日战争时期,为确保党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人》党刊中对党的政治建设进行了丰富而深入的实践探索,为把党建设成为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经验启示主要有:以夯实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根基来坚定政治信仰;以明确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议题来加强政治领导;以严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来提高政治能力;以打造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工程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从伟大历史实践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对新时代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五台山僧人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成立救亡组织,参加武装斗争,保护抗日干部,购买救国公债,并为抗日武装提供食宿,传递情报。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全国宗教界抗战的旗帜。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们仍可从中获得一些颇为有益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作用问题是《纲要》第六章需重笔浓抹的一个教学重点。本文认为应着重从三个方面阐述:一、中共在政治上积极倡导、促成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中共在军事上领导开展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三、中共在思想上揭示抗战发展规律,坚持持久战方针,成为全国抗战的指南。  相似文献   

20.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它之所以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法宝,是基于时代赋予它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领导力量、利益诉求与基本经验四个方面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