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因此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也随季节的变化而移动。为了直观地展示太阳直射点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我设计制作了一框话动投影片,具有转动、平动两种动感效果,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制作与使用方法介绍如下:此投影片为旋转、抽拉复合片。以旋转力使旋转片转动并带动抽拉片平动。复合效果如图1所示。一、制作方法1.制作定片(如图2所示)。片中部偏左绘出半径为R的圆(表示地球),并标出重要的纬度;片的上部绘出夏至日,春分、秋分日,冬至日的显示框,显示框的高度为…  相似文献   

2.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上稳定 ,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 ,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使得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随纬度、时间而发生变化。一、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同一天 ,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有规律地变化。如图 1:图 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示意图a.夏至日 ;b .太阳直射 15°N纬线时 ;c.二分日 ;d .冬至日从图 1可以看出 ,同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以北回归线为中…  相似文献   

3.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第一章的教学重点之一,而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从而在地球表面形成四季更替是教学难点,这一节知识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今后有关章节的教学,怎样突出重点分析难点,化繁为简呢?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叠加投影片进行演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叠加片的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在教学“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前认真地分析了学生的学情状况,如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智力水平等;也研究了教材,认为一节课的容量只能学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规律,变化的结果即四季和五带可放到下一节课去学,并进行练习巩固。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和掌握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规律。2.根据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纬度、不同日期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1 简易四季变化演示器的制作 四季的本质是由于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发生变化,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从而使地面上太阳热能也随之变化,出现季节变化.简易四季变化演示器制作方法和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6.
邱涛 《地理教育》2003,(4):41-42
一、难点突破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直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各类考试中,又常常出现与公转有关的一些问题,如昼夜长短问题、正午太阳高度问题、季节问题等.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直射点的移动过程.因为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及四季的产生都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黄赤交角决定着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使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规律地变化.如果黄赤交角发生变化,则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也跟着相应地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范围,使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规律的变化。如果黄赤交角发生变化,则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也跟着相应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正>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常常会有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考题。此类题目重点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空间转换能力,难度较大,考生掌握情况不乐观。因此在高一的新授课学习和高三的复习备考中,教师应予以特别重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对学生本部分知识的接受情况分析,我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昼夜长短变化的基本规律(一)昼夜长短的静态定性规律  相似文献   

10.
【知识点击】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相似文献   

11.
在教授高中地理(必修)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时,我指导学生自制学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演示板",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制作目的1.演示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2.演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3.演示正午楼影的朝向和楼影长短的变化规律;4.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与季节变化规律及原因(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①春分日与秋分日,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原因: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②夏至日,太阳辐射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原因: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③冬至日,太阳辐射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原因: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①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季节变化小。原因:正午太阳高度大,且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小。②中纬度地区,当地夏季太阳辐射强,当地冬季太阳辐射弱。原因: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昼夜长短变化较大。③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少。原因:昼夜长短变化最大,太阳高度小。2.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规律(1)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的规律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纬度越高偏转越明显,只有在赤道上不会发生偏转。(2)地转偏向力人们把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它是一个假设力,只有受力者,没有施力者,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并不改变物体运动速...  相似文献   

13.
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的基本内容有: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地方时、北京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推断与图示时间相关的日期(节气)、季节及地理现象等。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4.
一、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的基本内容有: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地方时、北京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推断与图示时间相关的日期(节气)、季节及地理现象等。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  相似文献   

15.
一、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的基本内容有: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地方时、北京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推断与图示时间相关的日期(节气)、季节及地理现象等。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16.
解读地理     
《招生考试通讯》2007,(3):44-47
(一)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形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简化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是以观测点为中心,太阳在天球上运行所形成的轨迹示意图。通过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任一地点任意一天内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以及它们随季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太阳视运动图是以观测点为中心,目视太阳在天球上运行所形成的轨迹图.能直观地反映出某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能反映某地全年日出日落方向的变化,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现象.  相似文献   

19.
以一年为周期,地球周而复始的变化叫周年变化,也叫季节变化。一、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两者的变化趋势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一般要注意三种不同区域的情况:(1)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其正午太阳高度与昼长时间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不一致。(2)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地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从太阳高度看,极昼是指一天中最小(0时整)太阳高度不小于0;极夜是指一天中最大(12时整)太阳高度不大于0。(3)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与昼长时间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二、气温的季节变化研究全球气温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20.
考纲变奏     
(一)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形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简化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二)将“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