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则爱国短信是这样说的:“等两年咱们中国强大了,全叫老外考中文四、六级:文言文太简单。但要求使用毛笔答卷,这还是便宜他们了。惹急了,一人一把刻刀一个龟壳,刻甲骨文;听力全部用歌曲,《双截棍》听两遍,《菊花台》只准听一遍——这是咱们中国人最慢的语速了;默写:《义勇军进行曲》和《大海航行靠舵手》,要用繁体字;阅读理解题,全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1966年的5·16通知;口试要求唱京剧《红灯记》和绕口令‘吃了葡萄吐葡萄皮’;  相似文献   

2.
从吃完晚饭,你就一直在打电话,叫一遍不听,叫两遍不听,叫三遍不听,直到我吼:“你要打电话,就出去打!”“砰”的一声,你居然真冲出门去。外面正下着大雪,奶奶赶紧跑去看门边的衣柜,惟恐你没披外套。妈妈趴在窗户边张望,看你是往哪个方向跑。我则愕然地坐在客厅,想起电影《缇萦》中的一幕:  相似文献   

3.
幽默     
□爸爸今天打了我两次,第一次是因为看见我手里拿着一份两分的成绩单,第二次是因为他发现成绩单是他小时候的。□各位!今天是我太太30岁生日10周年纪念日!□我把电视遥控器别在腰上,装出一付买了新手机的样子。□你瞎了眼啊?这么大的盾牌你看不见,偏偏要把石头朝我脑袋上扔!□如果白痴会飞,那我的公司简直是个机场。□所有的男人生来平等,结婚的除外。□过去,闹钟响的时候,我常常有把它拍了再继续睡的毛病,但是自从我在闹钟旁放了三个老鼠夹之后,我的毛病就根除了。□我想我应该去减肥了,上次献血的时候,居然流出了一百毫升的油。□拿两条虫…  相似文献   

4.
《同学少年》2010,(2):24-24
蒙娜丽莎的微笑、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看了一遍还想看;《二泉映月》、《高山流水》,听了一遍还想听……这都是欣赏。然而欣赏又远不止这些。  相似文献   

5.
蒙娜丽莎的微笑、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看了一遍还想看;《二泉映月》、《高山流水》,听了一遍还想听……这都是欣赏。然而欣赏又远不止这些。  相似文献   

6.
《赤壁之战》(第九册)一课的开头写老将黄盖向周瑜献计火攻曹操。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样打,还得想个计策。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这里的“说了一遍”就只透了个风,至于  相似文献   

7.
说书     
<正>因为我是苏州人,望道先生要我谈谈苏州的说书。我从七八岁的时候起,私塾里放了学,常常跟着父亲去“听书”。到13岁进了学校才间断,这几年间听的“书”真不少。“小书”如《珍珠塔》《描金凤》《三笑》《文武香球》,“大书”如《三国志》《水浒》《英烈》《金台传》,都不止听一遍,最多的听了三四遍。但是现在差不多忘记干净了,不要说“书”里的情节,就是几个主要人物的姓名也说不齐全了。  相似文献   

8.
《疯狂的石头》我看了两遍。第一次看毫无防备,结果吓了一跳。吃惊的原因有两个,第一,这电影确实非同凡响,宁浩岁数不大,但那生猛鲜活的电影语感,着实叫人惊叹,他真有点儿一鸣惊人的势头;第二,其实我是被我那些写影评的年轻同行们的反应给惊着了,因为他们个个喜气扬扬,完全一扫看《无极》时笼罩全身的愤懑阴霾。这真的不容易,地球人都知道,全世界靠写影评吃饭的人,就数他们这伙人最挑剔。  相似文献   

9.
红楼细节     
有些人判断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的好坏,会用一个词---“经读”,这意思就是,被读上十遍二十遍还让人觉得好的,方为真正的好文字。用这个标准,《红楼梦》(前八十回)毫无疑问是真正的绝好文字,因为它不仅经得起读者读上十遍二十遍,还经得起一些著名作家终身的专业研究---几乎没有哪个著名作家没研读过《红楼梦》的,很多作家对《红楼梦》烂熟于心:茅盾对于《红楼梦》倒背如流,随便从哪一页都能背起;张爱玲一生都将《红楼梦》放置在床头,空了就拿出来读一读。
  可惜,普通读者离著名作家很远,中学生读者距离更大---《红楼梦》到底是本需要阅历去理解的书,没有这个阅历,要进入它很难。多年前听人说“没读过《红楼梦》的人,不算真正的中国人”,我心中大不以为然。也曾试图翻看,但每次都觉得干枯焦躁难忍,翻几页就扔下。成年后,看了一些解读红楼的书籍,倒是人情丰溢妙趣横生,于是开始原著的阅读,一遍又一遍,终为自己当年的轻狂而羞惭---遗憾啊,我的少年生活,竟然没有这本书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
<正>年年教《雷雨》,年年有感叹。"爱情这杯酒,谁喝都得醉。"这句一针见血的歌词简直可以涵盖古今中外所有对于爱情话题的感叹。《雷雨》当然也不例外。一个多情而残忍的周朴园,一个坚强而又恋旧的鲁侍萍,这二人注定了《雷雨》必然是一出好戏。初读《雷雨》,我曾经怀疑:生活中会有这样的周朴园与这样的鲁侍萍吗?他们的恩恩怨怨叫人还敢相信爱情么?三遍《雷雨》读下来,我改变了看法。我觉得自己读懂了《雷雨》,读透了  相似文献   

11.
我不是——音乐迷,我爱听——《红太阳》。“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父亲人在歌声中酩酊酣醉,小字辈在音律中畅游神往。六十年代的忠字舞,九十年代的的士高。《红太阳》唱过几代代人,《红太阳》唱了千万万遍。《红太阳》听过几代代人,《红太阳》听了千万万遍。我不是音乐迷,我爱听《红太阳》。  相似文献   

12.
在由《瞭望周刊》发起并联合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工作委员会等单位共同开展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推选"活动中,杭州市荣登幸福指数中国第一。这让全世界人民睁大了惊异的眼睛,盯紧着这座位于中国东南一隅的城市,也惊醒了部分"生在福中不知福"的杭州人。杭州人真的幸福吗?他们的幸福体现在哪些方面?让我们听一听来自杭州一所普通小学的大队辅导员的真实经历和体验。  相似文献   

13.
<正>西方有一首著名的乐曲,叫《黑色的星期天》。这首乐曲旋律十分悲伤、刺激,让人听了无法忍受,一些人听了以后,甚至会去自杀。在比利时一家酒吧里,由于播放《黑色  相似文献   

14.
刚开始听《稻香》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感觉。向来周杰伦每张新专辑中最出名的歌都是带着中国风的,而当我真正地看着歌词一遍又一遍聆听时,才发现,《稻香》是一首很单纯的歌,没有情情爱  相似文献   

15.
有一首歌,叫《龙的传人》。“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相似文献   

16.
有一首歌,叫《龙的传人》。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相似文献   

17.
【片段一】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毛驴怎么少了》,仔细听,听完了请说一说毛驴是怎么少的。(故事《毛驴怎么少了》:有一个人买了10头毛驴,当他骑上1头毛驴的时候高兴地数了数,发现只有9头,他吓出了一身冷汗,马上跳下来又数了一遍,这时就又是10头毛驴了。于是他想:我步行就可以多出1头毛驴,骑上毛驴就会损失1头,看来我还是步行好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长沙路小学青年教师高建毓上了一堂听音乐作文课——“猫捉老鼠”。这堂课融音乐、作文训练于一体,给人不少启示。上课了,老师首先板书乐曲的标题——《猫捉老鼠》,接着要求学生听乐曲两遍,听第一遍要知道是什么乐器演奏的,第二遍要知道乐曲可分几段。然后她按动键钮,录音机里就响起了美妙的乐曲。学生们聆听着乐曲,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神情,他们个个很自然地用手指或脚合着节奏,轻轻地叩着桌子或踏着地板,显然,这些孩子是有音乐“细胞”的。接着老师让学生分段细听,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  相似文献   

19.
我们总是《心太软》,总不敢反抗,老师家长们却认为《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他们不知道《做个小孩真是不容易》。作业压了一层又一层,夜深了我们还在《星星点灯》。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唯唯诺  相似文献   

20.
一上课,我先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听潮》的写作背景,同时在黑板上用简笔画勾勒了一幅大海的画面,力求把学生的情绪带入那种特定年代里的特定环境——海边的一个露台上。然后叫同学们闭上眼睛,听朗诵带《听潮》。在听之前,我没有给学生布置任何题目,目的是让他们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