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新媒体迅速发展,对传统报纸产生冲击。在这些传统报纸中有一类以少年儿童为受众的报纸——少儿报纸。目前,我国有少儿报纸150余种,占有相当份额的市场空间,具备一定的发展优势。但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环境中,传统少儿报纸要在坚定自身定位与宗旨的前提下,在发挥自身优势、赋予纸媒更多活力的同时,探索业内媒体融合方式,加快传统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走媒体融合之路,更好地为少年儿童的成长服务。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日益普及,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受众减少、广告下滑是报纸与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共同面对的生存和发展危机。如何在传播环境发生巨变的新形势下实现报业转型,让报纸既保持自身优势又吸收新媒体的长处,是报界苦苦思索并寻求破解的难题。笔者以为,报纸摆脱危饥,继续发展,必须在加强内容生产优势的同时.积极吸收新媒体的传播快捷优势,找到与新媒体的嫁接点.融合诸传统媒体的长处,实现报业转型,才能保持现有地位。  相似文献   

3.
冯丽 《报刊之友》2010,(12):142-143
媒体竞争和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报纸媒体面临严峻的生存与发展挑战。本文以如何做好报纸编辑为切入点,寻求报纸摆脱困境的途径。新媒体的出现,给报纸生存带来危机也带来发展新机遇,关键是要敢于摸索和实践。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报纸编辑需重新定位,变被动为主动,做好报纸的"决策人";整合网络信息,借力新媒体为我所用;强化自身优势,做好独家报道和深度报道;创新丰富编排手段,强化报纸版面视觉功能等。  相似文献   

4.
如何增强报纸和新媒体的融合?在融合中如何增强报纸与新媒体的粘合度?这是摆在报业面前的一个时代命题。今年5月10日,南京晨报正式推出全国第一份全媒体报纸,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全媒体报纸产生的背景、运作模式、对报业的影响等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面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报纸的未来曾一度成为热点。悲观者直接认为报纸将会消失。乐观派则认为报纸有其独特优势,未来依然看好。谁也不是预言家,报纸将会怎样,关键在于自身如何把握。的确,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可是,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候,传统媒体进步了吗?答案是否。多数报纸没有站住脚,盲目跟新媒体步调走,就如同邯郸学步,别人的没学到手,自身优势也没保住。目前报纸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报纸应该怎样把握自身命运呢?本文将尝试做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网络技术也随之兴起,这对于传统的媒体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报纸又是传统媒体中地位比较重要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在这场技术变革中也受到了冲击和挑战。报纸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信息传播作用,对于社会起到舆论的导向作用。在新媒体的影响之下,报纸不得不主动打破自身原有的格局,向新媒体靠近,在未来的新媒体发展之路上,为自己找到一条合适的生存方式。在本文中,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一些实际的生活经验,对于新媒体环境下报纸的发展方向做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同时对于未来报纸的发展之路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希望在未来的新媒体技术之下,能够保留报纸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以及自身机制体制矛盾的凸显,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运行遇到了带有共性和普遍性的困难,深化改革、 开拓创新是打破瓶颈、杀出重围的必由之路.新闻创新重点要在理念、技术、管理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8.
娄和军 《青年记者》2016,(21):49-51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创新优化报纸对重大新闻的特色编排,是当下报纸新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媒体新环境和报纸自身发展历史两方面进行考量,以近年国内外重大事件和获中国新闻奖的国内主要报纸版面为研究样本,分析重大新闻报纸编排处理的要素,并结合报纸夜班工作实践,就重大新闻编排创新路径进行探索. 创新重大新闻版面编排的背景 重大新闻版面编排必须创新,基于两个背景: 1.新媒体的挑战.今天,一条重大新闻信息,能在瞬间通过新媒体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报纸在时效性方面的劣势无需再言.同时,随着网络专题等方式的成熟,新媒体在深度处理和整合能力上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李航 《新闻传播》2022,(3):78-79
进入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仍然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策划意识、创新意识、读者意识等方面决定了传统报纸是否能够有效的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这就要求报纸编辑要充分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用良好专业的水平和职业素养出品更多的高质量版面与内容,为报纸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信息时代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兴起和快速发展,给报纸等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挑战。作为传统纸质媒介的报纸,也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不断探寻新的发展形态,完善自身,从而获得一种长久的发展潜力。本文通过分析数字报纸、手机报纸以及电子报纸等新兴媒体,探讨报纸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报纸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主要体现在新媒体的时效性、丰富的表达形式以及不受空间限制等方面,这些都是传统报纸无法比拟的。因此,传统报纸要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寻求自身的生存方式,就需要有明确的定位、非常强的专业能力,同时深入研究受众群体,并与新媒体进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红 《新闻世界》2012,(10):75-76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报纸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在新媒体不断蚕食传媒市场的局面下,传统报纸要正确认清自身的差异优势,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方能在现今网络技术El新月异的媒体市场中保持其固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廖云 《出版广角》2015,(8):52-53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报纸广告日渐式微.报纸广告在新媒体时代该何去何从?这成为报纸广告业深入思考与探索的课题.在新媒体全面覆盖的今天,报纸广告业应去除自身的劣势,跟从新媒体发展的脚步,与之进行有效的融合,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开辟出满足社会需要、符合社会特征、适应自身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袁星红  金玲 《新闻世界》2012,(8):232-233
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传媒格局,也使报纸的法院庭审报道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报纸既要发挥自身优势,也要转变思路,寻求创新。在新媒体环境中,报纸在做法院庭审报道中要做到“冷眼热心”,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坚持人文关怀,这样才是寻求发展、树立权威、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王坤 《新闻传播》2007,(11):41-42
新媒体之新,不仅仅在于技术,关键在于互动。纵观电台系列的重新崛起,从中可以窥见一斑——关键是找到自身与受众的结合点。传统媒体以往几乎都是从报纸到读者的单向传播,而新媒体则要求双向互动甚至是多向传播。面对同一个新闻事件、同一个话题,在报纸,优势资源首先是版面资源;在新闻网站,首先是网络互动平台资源。  相似文献   

16.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挑战传统媒体,强势不容逆转。作为城市主流媒体的报纸如何保持先进性和主流地位来应对新媒体的冲击是纠结所在。报纸的出路唯有融合新技术,强大自身内功,将平面变成立体、多元化、复合式传播才是延续强势地位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7.
田莉 《采.写.编》2023,(12):43-45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新媒体的强势崛起。新媒体具有鲜明的优势,例如海量的信息、及时的传播以及贴心的用户体验,使得普通大众很快适应了新媒体的传播模式。这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巨大的发展挑战,尤其是对于传统报纸新闻媒体而言更是遭遇了生存危机。因此报纸新闻编辑必须加速自身的转型以带动报纸媒体的优化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述了当前报纸新闻媒体面临的困境,由此引出报纸新闻编辑在融媒体环境下所必须实现的转型要求,最后就如何进行转型发展提出了几点策略,以期为报纸新闻编辑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现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媒体尤其是报纸,如何保持和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我认为,深度报道和评论是报纸的灵魂,也是报纸的优势所在。这是其他媒体无法可比的。宏观经济报道属于深度报道的范畴,需要努力提高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无论是实体报纸还是数字报纸都会受到网络媒体的影响,前者需要通过精致化的设计对版面进行优化,吸引更多的受众读者,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后者需要顺应目前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将科学技术融入其中,体现出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和特色。作为新媒体时代的美术编辑,应该做到不断地自我提升,通过学习创新设计理念和技巧,促进编辑能力的进步,实现报纸行业的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围绕新媒体时代报纸美术编辑的设计创新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的新闻媒体已经逐渐进入到了新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很大冲击,传统媒体的报纸编辑工作也逐渐发生了改变。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我国媒体进入到了大众化的时代,是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媒体传播中所诞生的新型媒体传播方式,是当前新闻传播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所做的转型,同时对于传统媒体报纸的编辑工作也是一种综合型的考验时期。在新媒体发展势头逐渐高涨的当前,能否适应新媒体带来的变化,成为了当前报纸编辑工作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也是关乎报纸编辑工作自身特点变化的重要阶段。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的报纸编辑工作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为新媒体环境下的报纸编辑工作转变提供理论借鉴和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