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蒙古部落中汪古、客列和乃蛮三部可算得上是真正信仰了基督教,这与它们的族源和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从族源上看,这三部曾是属于操突厥语族语言的突厥-回纥部落,而突厥-回纥部落曾经接受了基督教的聂斯脱利派;从文化上看,当时的蒙古各部落信奉萨满教,萨满教具有包容性的特点,在教义上与基督教有某种程度的契合,这是三部易于接受基督教的良好的基础条件。但是,基督教在三部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影响并不大,占主要地位的仍是萨满教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一个有着多重宗教信仰的民族,有"一亿日本人两亿宗教"的说法。除了本土宗教神道教外,还有佛教、基督教等宗教。佛教在传入日本后经历了与神道教对立、冲突、融合的阶段,现已完全日本化了。而基督教是在比较晚的16世纪才传入的,对于日本民族而言,如何面对这一异质的宗教的确成了很大的问题。该文拟通过对基督教在日本的传播发展的考察,探讨日本民族性和基督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属守安贫乐道中世纪各类基督教修会与耶会共有的特征,差别在于中世纪修会那里可看到一种由最初的严酷戒律后来的放荡生活所造成的巨大反差,而耶稣会表现出某种使理论尽可能接近变革中的社会实际,给戒律以灵活性的宽松精神;耶稣会不仅是反宗教改革的产物,同时也是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结果,16-17世纪欧洲社会的多元化无疑是赋予耶稣会的经济伦理一种时代精神的最大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十六七世纪基督教在日本传播现象的分析,从文化学角度探究异文化冲突和融合的原因。以相关史实为依据,围绕传教、锁国等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本以丰富史料为基础,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推理,系统考察了“部落联盟”时代中华民族共同地域的形成,作认为,从黄帝时期开发,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到虞舜时基本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地域。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在近代中国影响日益扩大,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基督教借不平等条约中的规定强行进入中国;二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获得中国民众的认同;三是中国国内的政治运动也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北美是英国的殖民地,它的货币问题深受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影响。北美殖民地的社会环境比较特殊:早期印第安人使用实物货币;殖民地不产金银,无法生产硬币;殖民地制造业能力不足,只能通过出口农产品和开展  相似文献   

8.
耶稣会基督教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是神学和科学的结合 ,它使利玛窦成为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和理性主义思想、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的传教士。利玛窦的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 ,集中地体现在他对异族文化的充分尊重和超越宗教神学领域的宽阔的文化视野———理解、尊重和赞美中华文明的“中国观”。  相似文献   

9.
易洛魁人是北美地区最重要的印第安人部族之一。从殖民地时代到美国建国初期,易洛魁人与白人的文化关系发生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经历了从最初的敌对,到中期的容忍和接受,最后回归到敌对的转变轨迹。这种变化反映出印第安人与白人文化接触过程的复杂性,对其进行考察有助于全面了解印、白文化关系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0.
广州是基督教新教人华第一站,在新教对华传教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1807年9月到1949年10月,新教在广州的传播经历了探索期、差会格局基本定型期、快速发展期、困难及短暂复员期等四个时期。新教在广州的传播特点表现为:以美国为背景的教会实力最强,医药文化传教手段并没有起到快速增加信徒的效果,利用福音船传教是以广州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特有的传教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分封制是先秦国家的基本统治形式,它起源于部落联盟组织转化为国家政权之际,联盟首领对各入盟部落首领地位的确认。因此,从黄帝到夏朝,部落分封是主要形式。但是,夏王朝对地方封国的控制力正在不断加强,诸侯国正在失去更多的自主权,这表明中国政治已向中央集权的方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12.
外国宗教对我国侨乡文化的影响是一个客现存在的事实,以前研究甚少,即使有也侧重其侵略性一面。本文从史实出发,辩证地看待它对地方文化影响的另一面,并对这种影响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清政府对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所采取的政策前后是有差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是实行逐步趋于严厉的禁教政策,禁止基督教会的传教;在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逐步实行支持、保护政策,允许基督教会在中国传教。而在贵州,贵州地方政府的政策基本上是与清政府的政策一致的,即前期禁止基督教的传播,而后期保护基督教的发展。政策的变化,对基督教在贵州民族地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部落问题,是中东历史上一直困扰着统治者、历史学家以及社会学家的一个问题。16、17世纪的伊朗正值萨法疆王朝(1502—1722年)统治时期,在建国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七大土库曼部落,逐渐成为国家分裂的重要因素。萨法维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包括军事、行政和财政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抑制了部落分裂的势头,加强了王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基督教文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其传播主要有三种途径:教会内部传播、报刊出版传播和网络空间传播。虽然这三种传播途径往往是共时存在,但仍然存在着一条线性的发展历程。考察这个发展历程,一方面可以解读基督教文化在新时期以来中国的传播,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窥探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精神的观念变化。而中国基督教文学则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坚定了自身存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基督教信众的迅速增加和信众成分的复杂化,农村基督教的发展已经对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治安等方面产生多层次、多方位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正确认识、冷静对待.  相似文献   

17.
一、本土化———基督教与民族文化之整合基督教与民族文化的差异会使基督教与民族文化发生激烈的冲突,但这些差异不会成为达成综合的鸿沟,而只是必须加以克服的障碍。本土化是基督教的在整个社会中占据一定地位的途径。基督教在与民族文化调和方面是充足够柔韧的,在政治和意识  相似文献   

18.
近代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传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得益于西方殖民主义政策的庇护,成就于民族化、世俗化的传教形式,其结果既带来了殖民文化的消极影响,也起到了推动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作为外来宗教文化 ,之所以能在东方文化典型代表的中国和韩国传播并产生影响 ,取决于两国本身的文化背景条件 ,以及该国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实际需要与可能 ;由此 ,也说明了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之冲突 ,及其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仰人数众多,流传广泛,历史悠久。但蒙元时期在华传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规模并非巨大,从整体上讲,它在中国的影响,要远小于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