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仁布  马凯旋 《乒乓世界》2004,(6):i009-i009
旋转不强的球应打上升期的后段,这样可以更好的利用对方来球的力量。如果来球旋转较强,要打球的最高点,击球的中部。  相似文献   

2.
秦志戬  肖丹丹 《乒乓世界》2014,(10):104-105
本文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测试与分析的方法,对国乒队某年轻队员的正手弧圈球动作与马龙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行了技术诊断。该分析与诊断方法是一种新的尝试,建议在国家乒乓球队的日常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中引入该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林仁布  马凯旋 《乒乓世界》2004,(5):i015-i015
由于实际比赛的需要,在训练中要建立和掌握击球前调整手臂位置的能力。Due to①the necessity of the real match②situation③,one should④develop theability to adjust the position of the armprior to⑤hitting the ball in training.  相似文献   

4.
大家对正手弧圈球技术并不陌生,这项技术的威力强劲,具有超强的攻击力。我们在运用弧圈球技术时,必须要根据来球的情况采取变化,不能贸然发力。我们青说弧圈球的稳定性好,这是因为我们在拉球时通过摩擦制造弧线,可以在不同的击球点通过改变摩擦球的部伯和发力方向调节弧线。  相似文献   

5.
本期拆招解式为大家带来三组陈建安的技战术套路。作为中国台北队的后起之秀。陈建安这两年的上升势头很猛,在2014年世乒赛团体赛中为本队创造历史最佳成绩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技术风格属于比较凶狠的类型,上手积极,近台杀伤力非常大。这三组技战术图解虽然没有陈建安大开大合的攻防套路,但非常能体现其敢打敢拼的进攻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乒乓球运动员正手弧圈球技术的脚部用力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首先要求运动员发出的正手弧圈球力量能够明显区分,分为强力量和中等力量两种;其次从3个方向(垂直、水平、前后)对两种发球力量进行测量;最后分别对左右脚发力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并对两脚发力最大值进行对比。结果不管是用中等力量或强力量完成正手弧圈球,垂直方向的下肢脚部用力均大于左右和前后方向的脚部用力,且身体重心的转移将密切影响脚部用力的大小。结论运动员在发出正手弧圈球时,不仅要十分注意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脚部用力,同时还应调整身体的重心。  相似文献   

7.
柳天杨  王新  王家正 《体育学刊》2003,10(2):106-108
运用三维摄影与影片解析技术,对孔令辉正手近台反冲前冲弧圈球技术进行了定量分析与研究,第一次较完整地阐述了横拍反胶快攻结合弧圈选手正手近台反冲前冲弧圈球技术的特点与规律,结果显示,该项技术具有动作幅度较小,瞬间发力集中,回球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06,(10):79-79
尽管弧圈球几乎已成为一种全方位的进攻方式,但能用并不等于最好用,在处理某些球时,尤其台内球方面,以撞击为主的进攻技术仍有着独特的优势。以 A组图为例,柳承敏发球后(图1-3),波尔对其发球的旋转判断不够精准,上前搓接时拍面过平(图3-4),导致搓球冒高(图5-6),柳承敏扑上去用正手直接扣杀这一近网半高球得分(图7-11)。  相似文献   

9.
林仁布  马凯旋 《乒乓世界》2004,(1):i010-i010
这是目前进攻型选手必须掌握的技术。This is an essential1 technique which shoulobe mastered2 by offensive players① essential:(形)必要的;不可缺的。② master:(动)精通;掌握。 它的特点是:使用范围广泛,兼顾了威胁性与稳定性,近、中台均可使用。它还具有节奏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程存德 《体育科学》2000,20(4):36-37,85
近台快攻打法是我国的传统打法,自60年代世界乒坛出现了弧圈打法以来,我国 的近台快攻受到了一定的威胁。在研究攻打,快速圈球的基础上,提出了正手挤打弧圈球技术,它降低了击球难度,增加了击球的稳健性,从而弥补了快速打法正手位对付弧圈球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通过使用美国APAS三维立体影像解析系统,获取辽宁省乒乓球队男队优秀运动员正手反拉高吊和前冲两项弧圈技术动作及球运行轨迹的运动学参数,从运动员基本技术动作入手,对反拉高吊与前冲弧圈技术进行系统直观的论述.通过对两项技术中运动员下肢、重心、上肢及球拍运动学参数进行系统的分析,并结合运动生物力学找出两项技术及其每个环节运动的特征和差异,来阐述对作用球产生的不同运动学效应,为乒乓球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术动作的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及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晋 《乒乓世界》2010,(2):100-111
世界顶尖选手波尔的技术十分全面,从整体来看,他的力量并不占绝对优势。真正具有威胁的是他在速度和旋转方面能够灵活变化,可以充分借用对方回球的力量,以此改变击球的节奏,这是他最突出的技术特点。波尔的整体技术风格与大多数欧派选手略有不同:首先他的击球动作更为小巧。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09,(11):114-119
用正手发逆侧旋(侧下旋)球是目前颇具威胁的发球技术,世界上很多优秀男选手使用逆侧旋发球的几率很高,比如德国的波尔、丹麦的梅兹,他们对此项技术的掌握十分出色。“钩子”发球属于逆侧旋发球的范畴,这种发球的技术动作更为小巧,并且在隐蔽性上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4.
谢春英 《乒乓世界》2012,(11):92-93
使用台内技术的基本要求是:首先不让对方在下一板进攻,为此回球要短要低,通过加假动作等控制对方。然后为了能在回合上占据主动,要更加注重使用台内进攻技术。  相似文献   

15.
《乒乓世界》2014,(5):94-95
我们把这种技术的组合有时叫做“高低手练习”,计划的名称是:拉后打(或扣杀),教练员一般会用多球展开训练:第一板送出下旋球,运动员拉的这板球再回来后就变成了上旋,第二板要求他们再用。陕攻技术打。在实战中,这组衔接最佳的效果就是由发起进攻到完成得分,这一拉一打之间,持拍手及前臂击球前位置的高低是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10,(1):102-105
进攻将出台的技术我们曾经介绍过很多,这项技术是强行进攻的一种手段。高水平选手在运用此项技术时,总会根据来球的不同情况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压制和调动对方的作用。进攻将出台球有一定的风险:第一,对来球的弧线判断必须精确,一旦判断失误,则很难在瞬间进行调节,导致回球失误:  相似文献   

17.
在实战中,我们无法保证每一板球都在最合理的位置、最佳的击球点完成击球动作,加之比赛中有很多不可预测的情况,这会导致步法跑动不够精准,击球动作变形的现象。高水平选手在训练中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对击球原理的认识越来越深。无论在什么位置击球,只要能够在触球瞬间制造足够的摩擦,只要能够制造合理的弧线,只要能够利用身体或手臂的力量增加回球的威胁,这样的击球就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5):102-103
我们常说,击球时要注重身体重心的调节,要有重心交换,要依靠腰部的转动来发力.尤其是在正手进攻的过程中,要先将重心放在右腿上,击球时要转腰,将重心转移到左腿上,这是正手进攻的基本动作。然而在比赛中,来球的落点是随时变化的,击球者几乎都是在跑动中击球,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完成最“标准”的击球动作,此时就要靠运动员自身的调节,通过调整身体重心和击球动作,尽量合理地回球,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反拉技术是弧圈球选手的一项必备技术,运用得好,可使其在退台后从相持或被动中转为主动,是防守转攻的杀招。笔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训练,现就如何提高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正手反拉能力的训练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0.
《乒乓世界》2010,(12):92-94
本篇为各位球友介绍的是直板正胶打法中一项非常实用的发抢套路,即正手发逆侧上旋急长球后接正手进攻。正手发抢套路是直板正胶打法的主要得分手段,从细节上看,用正手击打上旋球与下旋球的技术动作和击球效果都有所区别:突击下旋球时,选手的动作幅度小,出球速度快,突然性很强,击球的弧线很长;击打上旋球时,撞击的成分更多,由于正胶胶粒的特性,回球弧线更加低平、更为下沉,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球很“贼”,球在落到对方球台之后向下“栽”的趋势比较明显,对方在判断回球落点时也会容易出现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