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10,(7):112-113
在业余选手的实战中.发长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发长球后的战术套路比较简单。对方在接发球时的手段和线路也相对简单明了,所以发球一方可以用更短的时间进行预动和调节。从另一方面看。业余选手发短球的能力稍差,通常弧线发短了,旋转出不来;旋转加强了。弧线又容易过长。因此这样的发球不利于后续战术套路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专业直板选手中已经很难见到反手发球了。这从侧面体现出如今乒乓球的技战术风格的变化——前三板以强势进攻为主,最大限度地创造正手进攻的机会、突出正手进攻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4.
《乒乓世界》2003,(12):50-51
~~施拉格正手发球全解析[顺旋转]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03,(12):52-53
~~施拉格正手发球全解析[逆旋转]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09,(11):114-119
用正手发逆侧旋(侧下旋)球是目前颇具威胁的发球技术,世界上很多优秀男选手使用逆侧旋发球的几率很高,比如德国的波尔、丹麦的梅兹,他们对此项技术的掌握十分出色。“钩子”发球属于逆侧旋发球的范畴,这种发球的技术动作更为小巧,并且在隐蔽性上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7.
作为乒乓球运动员,如果说有哪项技战术需要练上几乎整个运动生涯的话,那应该就是“发球抢攻”了。在当今乒坛,不要说进攻型选手必须练,哪怕是打削球的防守型选手,也肯定照练不误。施佳乐为我们展现的是发球抢攻技战术的建立过程,他的计划是侧身正手发下旋接正手位抢攻。  相似文献   

8.
李晋  边玉翔图 《乒乓世界》2010,(10):110-113
接发球是难度最大的技术环节,尤其对业余选手来说。接发球的方式和质量往往直接决定了这一分的胜负。之所以说接发球很难,是因为发球一方十分主动。在发球的旋转、落点以及后续的战术套路上都做好了准备。而接发球一方必须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来球的旋转、落点。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12,(11):104-105
1.“转不转”发球关键在于球拍和球接触的位置。纯转球的触球点在球拍的下沿部分,发力时摩擦的距离最长。纯不转球的触球点在球拍的靠上部分,发力时把球撞击出去。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12,(2):104-105
1、发球后利用正手抢冲的套路在比赛中用得比较多。如果准备好使用这个套路,那发球一般要发转一点而且短一点的下旋或者侧下旋,这样对方搓过来更方便自己进攻。  相似文献   

11.
刘萍萍 《羽毛球》2019,(12):86-89
发球是羽毛球击球技术中唯一不受对手限制的技术。在运用发球技术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结合不同发球技术运用战术,以获得主动权。在实战中,我们可以根据对手的站位和准备情况,将正手发网前球结合正手发高远球、正手发平高球和正手发平射球运用,起到迷惑对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网球天地》2011,(2):100-101
发球时能够将球控制在对方正手侧或反手侧,是对发球技术最基本的要求。但实际上,包括中级水平的练习者在内,很多人都在苦恼——为什么我的发球总会落到对方的正手侧呢?  相似文献   

13.
发完长球后,对方回接的球一般也会偏长,所以在衔接抢攻时最主要的就是要有重心还原的动作。因为当对方接发球前,发球方应该站在一个最稳妥的位置,对对方每一个回球落点,进行相应的准备。一旦对方出手,发球方判断清回球的落点后,脚下应该迅速移动,等球弹起时,顺势利用腿、腰、手同时发力,去击打来球。  相似文献   

14.
在本组图解中,韩国选手张禹珍在发球轮次被对方在台内使用反手拧拉压制,他在局势被动的情况下,通过步法的及时调整,使用擅长的正手技术解决场上问题,既展现了被动之中的相持能力,还展现了主动及连续进攻的能力。这组一三五板的衔接可以说这是一套完全围绕正手为主的战术选择,张禹珍在奥运会的赛场上能够使用出来,充分说明他对自己正手实力的自信和依赖。  相似文献   

15.
摆短是防止对方进攻最有效的接发球技术。如果把球摆得又低又短。对方就无法抢攻。而在高水平选手的较量中,控制质量一般的球,依旧会被对方进攻。所以中国运动员更要求摆短要有旋转。这样即使过去的球稍微有些高或者有些出台,都不会被对方强烈攻击。  相似文献   

16.
本期名将赏析为大家带来了三组不同类型的发球抢攻。第一组是马龙在关键局的关键比分,采用非惯用发球套路,利用变化干扰对手,轻松完成的一板抢攻得分。站在中路使用反手发球,本来就是一项自带“进攻性”的战术,使用者很大程度上都是要寻求两面上手,抢占回合的主动权。敢在关键时刻使用这样的战术,也充分展现了马龙的主动意识,以及围绕正手的特长技术组织战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乒乓世界》2012,(8):100-101
马龙在发球后的正手抢攻力量大、旋转强,往往能够为后面的衔接创造主动优势,形成快速得分。之所以能将这项技术的质量完成得如此之高,在于他在发球后准备侧身抢攻的步法调整得十分到位。首先,他在击球后利用“小碎步”实现迅速还原;然后在判断对方回球落点和速度的过程中,又及时起动了侧身步法,确保在击球前充分移动到位。这两次步法调整的节奏非常合理,脚下很干净,从而保证了身体重心辅助手上击球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杨川宁 《乒乓世界》2004,(11):55-55
“杀神”是陈玘在自己的个人论坛“玘迹”上注册的网名,他在比赛中也的确是冲劲十足、杀气腾嘴。显然,这种“杀气”和“杀技”的炼就非一日之功,必然是自小习得。这次,我们就请来了江苏省男队主教练杨川宁,为大家讲讲“杀神”当初在江苏队的六年是怎样练的。  相似文献   

19.
吴洪耀 《网球天地》2011,(2):117-117
在中级或准职业的青少年选手培训领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每个教练都有不同的教法。比如拉拍,有的要求向上提拉划—个圆圈后出拍:有的要求在腰间做水平拉拍,降低后出拍成半月形;还有些要求直接向下拉拍,省掉弧形动作。其实什么方法都可以,只要出拍时球拍低于来球即可。因此,教练员千万别主观拘泥于某一种方式,而应观察评估学员能力,鼓励他能够在最自然的感觉下做出动作,因为每个人对动作的感应都不同,尤其在移动当中。  相似文献   

20.
《乒乓世界》2012,(9):102-103
直板选手在练习发球时要注重体会手腕与手指配合的感觉,因为相较于横板而言,直板发球时的拍形变化更灵活,也更容易发出力量。在实战中,侧身位发球主要侧重于击球的隐蔽性和出球的落点控制。尤其是在侧上下旋配合的战术中,“假动作”对于出球的隐蔽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为了方便第三板抢攻,大家在发球落点的选择上也要多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