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HPS教育是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理念,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可行的途径,对提升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不仅包括对科学知识的了解,而且包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将科学史知识整合到科学教育中,已经成为国际上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科学史蕴涵着对科学发展历程的深层觉思,沟通着科学与人文社会  相似文献   

3.
我国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在第一部分《前言》中首先就强调要"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可见,理解科学的本质已经成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核心成分。  相似文献   

4.
"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一直是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而科学本质是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理科教师对科学本质的了解直接影响其教学行为,进而影响其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科学的理解。本文主要分析西方关于理科教师的科学本质观研究结果,并总结理科教育中科学本质观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土化思考。  相似文献   

5.
论学生的科学本质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培养学生适当的科学本质观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个人科学本质观是个体对科学知识发展所持有的信念和假设.它是一个观念系统,涉及对科学知识、科学研究与科学事业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学生的科学本质观是在日常生活经验、社会文化、科学课程和课本以及教师的教学影响下形成的.揭示学生科学本质观的结构和成因有助于预防并转变学生错误的、不充分的科学本质观.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一个永恒目标。适当理解科学本质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以“苯”这一教学内容为基点,以当代科学本质观为思考理念,进行“苯”的课堂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7.
帮助学生适当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化学教学理应承载科学本质教育的任务,主动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科学教育越来越关注在进行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本质教育,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我国,基础教育各个自然科学学科的课程标准都明确指出耍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美国为例,认为科学的本质已经成为科学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对科学本质特性的基本共识,为科学本质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即为科学本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有效的途经,可以在学校科学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对科学的本质的理解,这说明科学本质教育具有可行性;科学的本质是科学素养的基本因素之一,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或培养目标之一,这进一步说明了科学本质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科学素养的内涵之一是理解生物科学本质,现代科学本质观对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和科学事业进行了新的诠释。根据现代科学本质观,开展指向科学本质的生物学教学,构建科学本质教育的目标,实施融入科学本质的生物学教学策略,对于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开展科学的本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正确的科学本质观建立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基础之上。通过实施新的科学教育理念,改革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转变教师教学策略,使学习科学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必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外理科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并把它作为衡量中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在以往理科课程教学中没有引起对科学本质教育的重视。本文阐述了什么是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探究的科学本质教育功能,以引起理科教育者对科学探究中渗透科学本质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体现科学本质是科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本文从梳理科学本质的哲学渊源与内涵发展出发,论述了各国科学课程标准中蕴含的科学本质,探讨了科学课堂教学中体现科学本质的若干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4.
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素养的内涵之一,是实现提高科学素养的科学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现代科学本质观对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和科学事业进行了新的诠释。根据现代科学本质观,发展科学本质观下的科学教学理念,构建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形成融入科学本质的科学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科学本质观。  相似文献   

15.
科学探究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科学探究可以从六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进而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化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科学探究活动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取化学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有助于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1引言 把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也把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育目标纳人理科各科的课程标准中。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可是,该课程标准中对科学素养的理解不够全面。国外对科学素养的研究都一致认为,科学的本质是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欧美多个国家的课程文件中,  相似文献   

18.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世界各国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共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一个永恒目标。正确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早在1907年,美国科学和数学教师联合会(Centr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Teachers)就倡导形成科学本质观(NOS)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目标(importantgoal)。[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从哲学角度介绍了六个流派的科学本质观,并分析了科学教育界对科学本质的研究,认为对中学阶段应教授何种科学本质观逐步达成共识,并且发现科学教育文件中“融合”了不同哲学流派的科学本质观.  相似文献   

20.
HPS教育与科学课程改革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HPS)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界十分关注的一个科学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就因为它关系到科学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如何改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其科学精神,提高其科学素养。本文首先从科学教育史的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其次分析了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界关注它的原因,最后考察了以往课程改革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