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我国城乡社会阶层分化的现实国情出发,以“知沟”理论为视角探讨法律传播活动中的“知沟”效应,把传播效果研究纳入社会平等、民主与发展的框架内,将提升法律传播效果研究的现实性和批判性。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自诞生至今,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以及现在的数字时代。数字时代就是电子信息时代的代名词,它的特点就是大量信息的爆炸式发展与变化,就是我们现在做说的"大数据"。大数据时代所承载的海量信息能否为所有的地球村的村民带来福利,是否会降低"知沟"理论的假设结果,以及如何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此文将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个社会是否有足够的上升空间留给出身卑微却奋发向上的青年人让他们改变命运是广为关注的.但当社会的上升空间越来越窄时,中国“上位”文化何去何从?对此,本文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个社会是否有足够的上升空间留给出身卑微却奋发向上的青年人让他们改变命运是广为关注的。但当社会的上升空间越来越窄时,中国"上位"文化何去何从?对此,本文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最初的知沟假说认为,当大众媒介向社会体系传播的信息不断增加的时候,社会中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比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通常能更快地获知这些信息。由于社会发展在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均等,导致人们经济地位的不同,从而发生"知沟"扩大的现象,这在信息社会同样如此。对我国学生群体在网络环境中的"知沟"状况进行分析,发现这个特殊的群体会因为网络环境的熏陶,使得经济地位不同产生的阶层分化并由此导致的"知沟"趋于弱化。  相似文献   

6.
从“知沟”现象看弱势群体的媒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在媒介接触、信息获取等方面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在当今知识信息社会中有扩大的危险。实际上,弱势群体的媒介地位是弱势的、消极的、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和媒介之间存在着很深的“信任沟”。  相似文献   

7.
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在媒介接触、信息获取等方面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在当今信息社会中有扩大的趋势。实际上,弱势群体的媒介地位是弱势的、消极的、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和媒介之间存在着很深的“信任沟”,这很值得人们反思。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领域中,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我国教育发展中长期存在不均衡现象,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网络远程教育的自身特点,揭示出现代网络远程教育在弥合这种“数字鸿沟”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可以预言,网络远程教育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农远工程是本世纪我国推出的为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的一项巨大工程。农远工程自2003年开展到现在,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城乡和区域教育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所取得的成果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从“知沟理论”视野下,对农远工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知沟”假说产生于美国社会在对教育机会平等的呼吁声中。即大众传播使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之间的知识量的差距拉大,“知沟”变宽。几十年来,经过学者的研究,这一理论得到了充实与发展。当前,新技术层出不穷,互联网的使用日益普及,爆炸的信息呈现过量趋势.西方国家的信息霸权造成全球性信息不平衡。如何填补信息时代的“数字鸿沟”呢?  相似文献   

11.
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知识断层及衔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武汉市首批实施《科学》课程的“课改生”进入高中,初、高中知识断层问题“浮出水面”。课改断层催生“衔接指导”。以武汉版初中《科学》教材为例,从课程目标、知识体系等方面剖析断层原因,分析初高中课程衔接的主要难点,提出了教学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声波在二维声子带隙材料中的传输特性 ,把声子带隙材料作为一个散射体进行处理 .在远场近似下 (kr 1) ,计算了声波在有限范围内声子带隙材料中的传输系数 ,得到了与带结构符合很好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别从隐性知识转移主体、隐性知识转移双方间的关系、隐性知识自身、隐性知识转移媒介和转移环境五个方面着手,对隐性知识转移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以往相关文献的梳理,特别是对近年来这方面最新研究成果的归纳与借鉴,力图对隐性知识转移中的影响因素有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语教学中,有目的的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利于学生克服文化差异障碍,提高交际能力。本文论述了在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的重要性、可行性及传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观经过了从“专才”到“通才”,再到“元才”的变迁,但教育模式并未发生相应变革,致使“专才”的知识特点落后,“通才”的知识特点亦难以实现。“元才”的知识建构则采用信息化教育的理念与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对于知识建构结构化强、特异化低的特点,并发挥其在应变、认知、创新等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网络的教师知识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时代人类对知识的处理方式发生了变化。本文在分析教师知识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环境下教师知识管理的模型,在实践中探索了知识管理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分析提出了建立个人门户,与自主专业发展相结合,创建知识共享的单位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知识生产的定义,阐述了知识生产服务业的定义和特点,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知识生产模式,并分析了其创新实质和优势。  相似文献   

18.
Irrational Numbers: The Gap between Formal and Intuitive Knowledg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report focuses on prospective secondary mathematics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irrational numbers. Various dimensions of participants’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sets, rational and irrational, are examined. Three issues are addressed: richness and density of numbers, the fitting of rational and irrational numbers on the real number line, and operations amongst the elements of the two se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participants’ intuitions and their formal and algorithmic knowledge. Explanations used by the vast majority of participants relied primarily on considering the infinite non-repeating decimal representations of irrationals, which provided a limited access to issues mentioned above.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的知识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与知识活动相关的研究开始备受人们的关注,人们期望通过对知识活动的研究,能更有效地使用知识、创造价值。对知识转移活动进行探究,在分析相关概念、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知识转移活动的理论模型,即基于双螺旋知识结构的知识转移模型,分析模型中知识转移过程中的内部转移过程和外部转移过程及其作用机制,并以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为例,从知识转移的角度,利用该模型分析其显隐性知识的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