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磊 《收藏界》2014,(3):96-99
竹器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具,大至竹楼、竹床,小到竹竿、笔筒,可以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竹子中空有节,被认为是高风亮节的象征。苏轼更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将竹子比作君子,认为它有坚毅、正直、谦虚和廉洁的特性,于是喜竹、爱竹成了风俗。时人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  相似文献   

2.
李挺 《收藏》2015,(1):93+92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名句。竹是正直、纯洁、谦虚的象征。中国人用竹、食竹、赏竹、咏竹、画竹历史悠久,除我中华民族外,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将竹子的实用性和审美特性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能赋予竹子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先秦时期,华夏先民用竹作为书写载体,同时也将竹制成日常生活器具。至唐、宋、元,中华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了一批素  相似文献   

3.
翠竹青青     
俞浩忠 《集邮博览》2014,(11):46-47
正我国是世界著名的竹乡,种类约占世界竹类的一半,分布在长江流域、华南、西南、台湾等地。主要有毛竹、淡竹、紫竹、箬竹、凤尾竹、金镶玉竹、茶干竹、佛肚竹、玉带竹、米竹、碧玉竹等。我国植竹、养竹、用竹的历史悠久,竹文化源远流长。因竹子杆直、空心、挺拔、有节、长青等优点,被人们赋予谦虚、高风亮节之美德,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苏东坡有一句名言被广为流传:"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对人类有很大的贡献。由于生长快、成材早、竿粗直、  相似文献   

4.
老叟 《收藏界》2010,(7):58-59
国人爱竹,由来已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并列其中,竹子既为“三友”之一,又是“四君子”之一,是古今文人最喜爱的绘画咏诗雕刻的题材。竹子清秀挺直,无牡丹之富贵,无青松之雄伟,无桃李之娇艳。可是它刚强正直,宁折不屈,它“根生大地、渴饮甘泉,未出土时便有节;枝横云梦,叶柏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代表了文人雅士的思想品格。自古就有许多文人雅士喜爱竹,宋代苏东坡写有许多首咏竹诗,其《干潜僧绿筠轩》最为脍炙人口:“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爱竹、画竹,在《题竹》中说:“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唯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相似文献   

5.
郎绍君 《收藏》2013,(13):324-327
在古代文献、诗词和士人生活中出现梅兰竹菊,可谓历史久远。《易·系辞上》有"同心之言,其奥如兰";《诗经·卫风·淇奥》有"瞻彼淇奥,绿竹猗猗";陶潜《归去来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绘画中出现梅、兰、竹、菊的题材,约在唐代,在文人之间流行并达到形式上的成熟,约在宋元。宋末的赵孟坚著有《梅谱》(佚),将四者编在一起,以画谱的形式传播,则始于明万历年间黄凤池辑的《梅兰竹菊四谱》。而称它们为"四君"、"四君子",则是陈继儒以后的事了。  相似文献   

6.
古人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而对广大垂钓爱好者来说,仅养竹是不够的,若开挖一个庭院鱼池,配上几块假山,栽上几棵荷花、睡莲,则会给庭院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钓友们都感到庭院鱼池有三个优点:其一,布置合  相似文献   

7.
君山竹韵     
位于烟波浩渺的东洞庭湖中的君山,有着独特的风姿和梦幻般的色彩。君山之神奇,在于它是一个天然的动植物园,山上特产众多,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竹子。君山自古多奇竹,而且随处可见。“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多画竹,爱竹如命,他说竹为龙种,神龙变化见首不见尾。又把竹子比为君子,“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但是,板桥先生所画之竹大多为一种,少有奇种怪类。在君山这  相似文献   

8.
正梅、兰、竹、菊"四君子",是中国文人画的常见题材,历朝历代画家们屡画不绝。齐白石也爱画梅、兰、竹、菊,在数量上,画梅花和菊花最多,竹子和兰花相对少一些。齐白石画竹,大多是"风竹",用笔横扫,竹叶似迎风飞舞,笔扫千军,疾风振林,这一点与海派大家吴昌硕颇有点像。齐白石画的"风竹"来源于吴昌硕,用笔上以书入画,有"金错刀"美誉。  相似文献   

9.
正据启功研究,董氏代笔者至少有赵左、沈士充、吴易、吴振、常莹、杨继盛等十余人(《启功丛稿》)。实际情形是,狭义上的"代笔",即他人代画并由董亲笔题款之案例几乎不见,而款画皆出自他人,即广义上的"代笔"则大量存在,当符合史实。常莹与董其昌关于董其昌代笔人常莹,清人画史记载甚少,且多有所误,大都将其视为李日华之子李肇亨。对此,徐邦达曾提出异议,惜无进一步考证。而持一人说者较盛,如《董其昌的世纪》《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国古代书画家印鉴款识》《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等。孰是孰非,客观上已经成为一桩悬而未决且易被大家  相似文献   

10.
苍璧礼天     
玉,因其与众不同的色彩和光泽及其温润通透的特性,自古以来就广受人们的尊重与珍爱。《礼记》:"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诗经》:"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几千年来,玉已不仅仅作为一种物质而存在,更上升到人们的精神领域了。以玉比德,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玉文化。可见炎黄子孙的崇玉、爱玉之情,确已根深  相似文献   

11.
麈尾     
麈,似鹿而大。据说,它与群鹿同行时,摇动尾巴能指挥鹿群的行动方向,有领袖群伦之义。 麈尾(图1、2)的用途为"拂秽清暑"(王导《麈尾铭》),似乎兼有拂尘和扇子的功能,然"御于君子",经清谈名士手执后,身价倍增。《辞海》解释为"拂尘。魏晋人清谈时常执的一种拂子,用麈的尾毛制成。"  相似文献   

12.
马焜 《垂钓》2010,(1):44-45
北方人习惯把竹钓竿称为“江苇竿”,因为竹钓竿的竹子非常像北方的江苇,而竹子和江苇又同属禾本科,叫错了也很正常。 竹钓竿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其实老钓鱼人都知道,竹钓竿的使用在中国北方有着悠久历史。  相似文献   

13.
    
《集邮博览》2014,(7):1-1
正"异"是一个常用汉字,有多种含义和解释,在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是"不同"。世界上万事万物,有同的一面,也有异的一面。成语"和而不同",语出孔子《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体现了中国的哲学智慧,指在为人处世方面,正确的方法应是坚持原则又不排斥不同意见,在相互争论辩解中达成共识。在中国古代,"和而不同"是处理不同学术思想派别、不同文化  相似文献   

14.
0《中国钓鱼》总104期发表了潘龙先生《台钓"盲区"很大,不可盲目"拿来"》一文,读后颇感费解。从标题看,该文论述的要点是台钓中有"盲区",而且"盲区"很大,其结论是:告诫钓友,不可盲目照抄照搬。应当说,仅看标题,并无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而且事实上,确实有众多约友,对台约法颇有异议,或者说持相反态度;也有众多钓友,从台钓中吸取有益成分,对传统钓法加以改进,取得了明显钓绩。但是,"台钓"作为相对于"传统钓法"的一种新钓法,从钓具组合、操竿动作到调漂、看漂,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台钓的科学性、灵敏度和高效率,…  相似文献   

15.
郎绍君 《收藏》2013,(7):I0130-I0134
在古代文献、诗词和士人生活中出现梅兰竹菊,可谓历史久远。《易·系辞上》有“同心之言,其奥如兰”;《诗经·卫风·淇奥》有“瞻彼淇奥,绿竹猗猗”;陶潜《归去来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绘画中出现梅、兰、竹、菊的题材,约在唐代,在文人之间流行并达到形式上的成熟,约在宋元。宋末的赵孟坚著有《梅谱》(佚),将四者编在一起,以画谱的形式传播,则始于明万历年问黄凤池辑的《梅兰竹菊四谱》。而称它们为“四君”、“四君子”,则是陈继儒以后的事了。  相似文献   

16.
说“咽气”     
林书立 《武当》2012,(7):52-53
"咽气",在养生史上曾经是道家的一个重要修炼方法。唐宋时期称"服气法",十分流行。本文拟对"咽气"法作一些探讨。一、咽气、食气、服气咽气、食气、服气,在古代典籍中早有记述。咽气,如《内经·素问·刺法论》日:"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无数。"食气,如《太平经》日:"故上士修道,行当食气。"服气,如稽康《养生论》日:"呼吸吐纳,服气养生。"《晋书·张忠传》日:"恬  相似文献   

17.
季英伦 《收藏》2014,(1):178-179
梅花,又名五福花,象征快乐、幸福、和平、长寿,其独特的艺术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被赋予深厚的道德内涵。梅与兰、竹、菊尊称"四君子",与松、竹合称"岁寒三友",有花魁、花中气节最高坚之称。梅花还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人格的写照,有国魂之美誉。梅花凌风傲雪、先春而发的高尚品性,是我们中华民族坚强不屈伟大精神的象征,也是历代画家经常采用和人们喜闻乐见的绘画题材。在我国,梅花入画自唐代有千年历史,到宋代有《梅谱》《梅花喜神谱》等描绘、研究梅花的专著岀现,以后各个历史时期都岀现了诸多杰岀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6,(15)
正相信即使是玉器行内的资深人士,恐怕很多人也没有听过"琇莹玉"。这一名称的由来,其意取自中国典籍,如"充耳琇莹"(《诗经》);"琇莹,美石也。"(《毛苌传》);而其物则来自辽宁岫岩所产的岫玉。岫岩地区既有透闪石玉,如"河磨玉"与"黄白老玉",也有蛇纹石玉,而通常所说的岫玉,指的就是蛇纹石玉。岫玉历来以块体巨大而著称于世界,玉王迭出,雕刻及处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8,(5)
正由西安美术学院、陕西国画院、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中国画学会、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君子如玉——程征艺术展",3月18~30日在陕西美术博物馆举办。此次展览分为文献、绘画作品、木版年画捐赠三大板块,展出程征各个时期70余幅绘画作品,以及程征捐赠给陕西美术博物馆160幅墨线稿凤翔木版年画中的30幅精品。展览策展人张渝以程征的画作《玉》为启发,为展览定名:君子如玉。一来以玉寓程征之  相似文献   

20.
正一《文心雕龙》言:"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是说汉字在书籍中结构的组成。中国古书,因早期材质所限,又或用语习惯不同,积生出许多计量单位,最常见如"篇"与"卷"。(图1)我国现存最早的汉代图书目录《汉书·艺文志》,其中所载书籍的统计单位即"篇"或"卷",但也有"卷""篇"数并列标出的情况,绝少不注数。总体上,以"卷"计算的书不如以"篇"计算的多。例如《汉书·艺文志》记孔门学案三种,便是用到"卷"与"篇"两种单位:"《孔子家语》二十七卷。《孔子三朝》七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