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魏开“斜谷旧道”发生在秦汉褒斜道上,唐褒斜道武休关至风州段不是在北魏“回车道”基础上修筑的。“回车道”的产生是北宋以后人们因袭《资治通鉴》的讹误和对《元和郡县志》中关于西魏达奚武攻汉中行进路线不准确记载的进一步错误“移植”造成的,目前还不能证明存在一条新辟的“回车道”。《石门铭》中的回车应在秦汉褒斜道经过的今陕西留坝江口一带。  相似文献   

2.
《石门铭》是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镌刻在古褒斜栈道南端石门隧道东壁的摩崖石刻,通高175、宽215厘米,文27行,行23字,字径5—6厘米,体介楷隶之间。在此摩崖右下方,另有一段摩崖刻字,其后署名贾三德,世称《石门铭小记》,或《贾三德题记》,这两段摩崖文字记述褒斜道改道和复通石门事,是研究褒斜道及其石门的变迁、通塞的重要资料。在书法上堪与“龙门二十品齐名,以其超逸俊秀之风,在北魏刻石中独树一帜。近代书法家于佑仁师法《石门铭》,卓然自成一家。今人  相似文献   

3.
李白《蜀道难》描写由秦入蜀之蜀道,已为公论.然古由秦入蜀非仅一道,李白所述者何?古今注释家多阙.翻检古藉,古由秦入蜀,多由今西安始发,先至汉中以为中转,而后抵成都.《读史方舆纪要》:“汉中入关(指关中地区)之道有三,而入蜀之道有二.所谓入关之道三者:一曰褒斜道,二曰倘骆道,三曰子午道.所谓入蜀之道二者:一曰金牛道,二曰米仓道.”又“汉高祖烧绝栈道(指褒斜栈道),因别开西路,从故道(今凤县东北)出,以袭陈仓(今宝鸡).”此道古谓之陈仓道.据此,由秦入蜀,以汉中为中转之蜀道当划为南北两段:自西安至汉中为北段,其路有四,即陈仓道、褒斜道、倘骆道、子午道.此四者,虽开通有先后,兴废有变迁,然于唐代皆为通途.自汉中至成都为南段,其路有二,即金牛道(古称石牛道)、米仓道.此二者,自秦汉开通以来,通畅古今,唯米仓道路迂且遥,用之者少.  相似文献   

4.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我国的公民提出了“一基三德”的道德规范要求。“一基”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三德”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我们的教学中贯彻执行“一基三德”要求?又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基三德”人格素质的小公民?这是当前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最后一次攻魏,史称“由斜谷出”。这里所说的斜谷,通常指褒斜道而言,如汉《石门颂》摩崖中有“斜谷之川”和“诏书开斜”之句,其“斜谷”和“斜”皆为褒斜道之简称。此道累见于史,且为今人考古调查所证实。其南起汉中褒城,北至郿南之斜峪关,因褒斜二谷而得名,全长四百七十余里。但诸葛亮治乐城,乐城在城固,征之于史,其出兵五丈原,当取道城固,而不经褒谷。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就得考  相似文献   

6.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指出.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必须注重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即“三德”)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此处所说的“三德”冲突,并非指“三德”之间的冲突。而是指每一种道德与现实社会中诸多不良道德行为的冲突。本文拟在“三德”冲突问题上作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庆长精神与“三德”建设有良性互动关系,是“三德”建设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结果;是“三德”建设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结果,李庆长精神对深化“三德”建设具有引导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指出,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必须注重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即“三德”)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此处所说的“三德”冲突,并非指“三德”之间的冲突,而是指每一种道德与现实社会中诸多不良道德行为的冲突。本文拟在“三德”冲突问题上作一定的探讨。一、冲突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八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  相似文献   

9.
所谓“三德”是指学校的干德、师德、生德。“三德”建设,是指学校始终不渝地加强对干部、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区别于其它行业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出的“产品”是人才。学校的宗旨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为建...  相似文献   

10.
正蜀道是从汉唐首都长安通往成都的道路,或曰秦蜀间的道路、川陕间的道路。蜀道为多条而非一条,其中,贯通秦岭的有褒斜道(亦称斜谷道)、故道(亦称陈仓道、散关道)、傥骆道(亦称骆谷道)、子午道、文川道等,穿过巴山的有金牛道(亦称石牛道)、米仓道、荔枝道、洋(州)-壁(州)道等,此外,跨越岷山的阴平道,以及嘉陵江水道通常也归入蜀道。蜀道开辟利用时间早,与古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