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其作品具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是对文学传统的戏仿和颠覆。本文通过对其短篇小说《玻璃山》的结构与内容的分析,揭示出这个童话模式之下隐藏着的一个社会政治批判的潜文本,是对美国主流社会中存在的“美国梦”的戏仿、解构和颠覆。  相似文献   

2.
艾伦·伍德认为,资本逻辑的全球扩张并不代表出现了一个后现代主义的时期,也不能说是现代性的终结,而只能说是资本逻辑在当代新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本质上是反马克思主义的西方思潮,其具有否定一切、怀疑一切,否定宏大叙事和普遍主义,主张差异和多元化等特点。后现代主义否定阶级政治,强调话语政治,质疑启蒙运动的价值,但是后现代主义自身就是启蒙运动产物,并走向启蒙运动的反面。无论后现代主义如何标榜自己,其背离马克思主义,粉饰资本主义,走向逻辑自戕的结果并没有改变。后现代主义实质上主张一种碎片化的解构式的历史观,它否定启蒙运动的价值观。伍德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能够解蔽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态势,揭示资本逻辑与全球化的关系及其当代效应。伍德对后现代主义的分析,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我们的这个时代的确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但是资本主义并没有向着“普遍的人类之善”方面发展,反而越来越显露出其非正义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3.
批判和反思近代认识论的基础主义倾向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共同话题,也是后现代主义的显著特点。但偏执于认识的差异、多元的后现代主义在批判基础主义否定客观真理存在之后,却缺乏重建认识论,的维度,在反基础主义的同时.又陷入了相对主义的误区。通过分析后现代主义对传统认识论基础堂文立场的批判,反思这种批判的合理性和非合理性.并在揭示后现代主义启身的悖论后,指出后现代主义批判之后认识论重建的方向是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它在中国走红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移植西方学术界的话语.在这个热点当中,新马克思主义是谈论得最多的一个论域.与一般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同的是,戴维·哈维研究后现代主义的著作,既没有走思想批判的道路,也没有走文化批判的道路,而是坚持从政治-经济批判的经典思路,得出了全然不同于新马克思主义的结论,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5.
鲁迅历时十三年而创作的小说集《故事新编》以鲜明的反文化、反传统、反理性的激进方式,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出了深刻质疑和大胆反叛。反讽与戏仿是后现代主义文本常用的艺术手法,本文通过分析《故事新编》中大量运用的反讽与戏仿艺术,揭示其与后现代主义文本策略的惊人暗合,体现了文本的开放、多元、不确定性特征。进而阐释《故事新编》文本超越时代、跨越时空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研究,顾名思义,依赖文学研究和翻译研究的双重探索。而文化研究则是文学翻译研究的必要延伸,其揭示了翻译背后的动态和多元文化动机。借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转向的视角,我们能够更好地研究文学翻译背后的非语言性影响因素。该文将从提出背景,不确定性特征以及对于大众文化的偏爱三个方面证明后现代主义视角与文化视角的相似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两者在文学翻译研究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思想的批判性特征决定了其世界历史理论的批判本质.在理论层面,通过哲学批判,马克思揭示了世界历史生成与发展的现实性,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阐明了世界历史的资本本性.在实践层面,指认共产主义是扬弃资本的世界历史的现实运动.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将共产主义运动定位于人类解放的高度,才真正构成对资本的世界历史的实践批判;经由共产主义运动生成的世界历史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学界对资本伦理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多数学者着重于对资本与道德之间的内在关系、马克思自身伦理思想的内在阐释以及资本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之内在性的揭示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上看,这一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时代,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所带来的诸多重大而现实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资本伦理研究的空间和领地有待拓展。  相似文献   

9.
哈维与罗萨沿着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框架,根据变化了的社会现实,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空间扩张与时间加速问题,切中了时代之痛。但是,他们对现实问题的批判与解决都不及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与彻底。哈维虽然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空间扩张问题展开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但却因过度聚焦于空间,对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的论述往往服务于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方式的批判,最终导致其空间问题的解决之道放弃了资本逻辑。罗萨对社会加速的批判甚至仅仅停留于社会文化心理层面,没有从资本逻辑深入政治经济学批判层面,对社会加速问题的解决更显苍白无力。他们的批判理论启示我们:在实践中,处于现代化进程的国家,由于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得不与资本打交道,因而同样会面临空间扩张与时间加速问题,要克服这些问题,必须回到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资本这个根源上入手,而不能仅从问题本身入手;在理论上,立足历史唯物主义,在时空两个维度上全面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的问题域,从而深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后现代主义这样一种文化和社会现实出发,认为无论人们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是多么的泛滥、矛盾与冲突,其形式又是怎样的丰富而让人难以把握,但它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独立体系.其实质只是现代性危机社会和文化的观照.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四个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像学史上关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乃至现代主义的争论一样,关于后现代主义的争论不仅存在于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内部,而且存在于各种以“客观身份”从事后现代主义研究的理论家中间。争论的内容从后现代主义发生的时间到其内涵,再到其价值批评,可说是无所不包。当然最有争议的还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内涵,它不仅仅是一个考据学上的问题,更是一个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定位、分析和评价的问题。本企图从众多理论家的分析中总结出关于后现代主义的基本论述,从而为我们理解后现代主义思潮提供一个大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曾经辉煌一时的文艺思潮,自诞生起就引起了无数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运用各种理论、从诸多角度出发探讨文学的现代主义。文章借助文化视阈追溯和重新审视现代主义的历史,探究现代主义产生、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来龙去脉,考察现代主义与性别、民族主义、原始主义和种族的关联,剖析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和市场的密切联系,从而探讨现代主义的文化史。  相似文献   

13.
詹姆逊(Fredric Jameson)是当代重要的后现代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他对后现代理论建构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并总结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这不仅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建构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建设也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化思潮的总称。它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超越。其概念最早在建筑设计领域出现,而后扩展到学艺术的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15.
莫言的作品扎根于高密东北乡,他将现代主义手法和乡土文学进行嫁接,运用审丑、荒诞、变形等现代主义手法书写乡土中国,加上自己独特的感觉和体验,创造出了“现代主义化的乡土中国景观”。这不仅同鲁迅、沈从文等人的乡土文学大异其趣,也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开阔了新的天地。这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特殊现象,也是莫言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现代主义思潮的背景下,废名的小说创作出现了新的迹象和新的蕴含,一改以往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手法,大胆走向现代主义,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这正是他极具前卫和先锋意识地运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样式和创作手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主义绘画和现代主义设计都是20世纪初期在欧洲出现的,且分别在西方绘画史和西方设计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对现代主义绘画和现代主义设计作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分别从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发展和现代主义绘画对现代设计的理论支持三方面入手研究了现代主义绘画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曾诣 《嘉应学院学报》2011,29(12):37-40
后现代主义思潮错综复杂的思想内涵中凸显着一种"基础与反基础"的"罗素悖论",这不是对现代主义的完全否定与消解,而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势对现代主义进行的有力反思,并且也对现实世界的发展产生着有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主义学过去理论界认为是从西方现代主义学引进、借鉴的产物,它产生于当代中国的新时期。其实,中国现代主义学与西方现代主义学既有紧密的关联,又有根本的区别。从“异体起源”来说,中国现代主义学产生于化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现实中;从“本体起源”来说,它是在革时期的地下学中得以绽出新芽的。  相似文献   

20.
继古典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成为美学话语转型有力工具。对后现代主义,不能机械地理解,要参透解构的精神气质,并且在学科反思中依据中国国情,实事求时地作出结论,不能人支亦云,步西方后现代主义后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