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伯荣、廖序东二位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是现今在我国高校语法教学上很有影响的教科书之一,由试用本到修订本到增订本,几经增删修正,虽在内容、体系上日臻完善,但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仅在“语法”部分,就明显地存在着一些不得不让人思考的问题。笔者不揣浅陋,略举数端,加以剖析,以就教于方家。 问题之一:美于“词的结构”的体例安排。教材说:“语法学分词法学和句法学两部分。词法学的研究范围是词的结构、调形变化和词类。句法学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P下_1)这种对语法学研究范围的界定无疑是正确的。但问题是,既然词  相似文献   

2.
怎样确定“宝钢在建设中”之“在”的词性?黄伯荣、廖序东二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下册351页这样解说:“‘在……中’中间如果插入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则表示该动作、行为正在进行。如‘宝钢在建设中’,‘新一代在茁壮成长中’,这时‘在’是副词,等于‘正在’”。 依据划分词类主要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兼顾词义的标准,考察这个“在”的词性,我以为黄、廖二先生的解释似可商榷,特提出来向他们请教。  相似文献   

3.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是一部理论性、科学性强并能联系实际的好教材,但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存在。本文就教材语法、词类、语音、文字等部分出现的问题如“实词中的区别词问题”、“比况短语”和“歧义短语”问题、“双宾语”与“动+宾+补”关系、“连谓兼语融合句”以及“单复句”的界定及层次划分作了分析与探讨,并对教材中标示、分析、符号规范上的明显错误作了指正。  相似文献   

4.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法概念,但这一概念的外延仍然模糊不清,不少语法著作把一些不属于词类活用的问题看成“词类活用”,如词类的兼用,动词形容词的代用、谓语宾语之间特殊的语义关系等等。本文对这三方面的语法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它们不属于“词类活用”。  相似文献   

5.
在汉语语法专著及现代汉语教材中,专家们都把动词作为重要内容来研究,吕叔湘先生说:“动词为什么重要,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动词是句子的中心、核心、重心,别的成份都跟它挂钩,被它吸住。”但另一方面,正如范晓先生在《动词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中说:“就语法学发展对动词研究的要求来看,无论从深度或广度都很不够,有些问题还只是开了个头,对许多问题认识也还不一致。”由于对动词及其相关语法现象研究还不充分,还不全  相似文献   

6.
《汉语知识》(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出版)在代词一章里谈到代词的语法特点时说:人称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只在书面上偶然有“生活在新社会里的我”、“受到表扬的他”这一类说法),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都“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刘世儒先生在《现代汉语语法讲义》的“词和词类”一章中说:代词“一般不常受定语修饰(但五四以后有了新发展,如‘英勇的他’)”。新近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师范学校教材《语文基础知识》(第三册)在谈到代词的语法特点时也说:“代词一般不  相似文献   

7.
黄伯荣、廖序东两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本,以下称教材者皆指此书)在动词充当谓语中心的问题上说法不一、自相矛盾.这种现象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试图根据教材的语法体系对这一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以为求教之道.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一些古汉语教材将“衣”字带宾语或受副词修饰作谓语中心的用法视为“词类活用”的问题,章引用了大量例证来说明“衣”字这种用法在古汉语中绝不是临时的、个别的现象,因此,“衣”字在古汉语中应当是一个兼有名词和动词语法特点的兼类词。章还分析了“衣”字活用说产生的原因,提出严格界定活用与兼美的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动词是英语句子的生命,是英语语法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所在。英语句子的基本格式或者句型及其语序和句子成分的确定无一不和动词有关;而且,动词与其它词类的关系密切,涉及的语法问题较多,如时态、语态和语气等无一不是由动词引起的题目。但是,中外语法著作及其教材关于英语动词分类的建树却是:或不尽一致,或相去很远,且众说纷纭,各持已  相似文献   

10.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的一个很突出的现象.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从词有定类的观念出发,提出了“假借”之名,从理论上解决了古汉语词类活用的问题.陈承泽《国文法草创》则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首先明确提出了“词类活用”说,此说一出,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一直被看作古汉语语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也一直将词类活用作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无庸置疑,“词类活用”说确实解决了文言文阅读和注释中的一个大问题,而且这一理论,几十年来经过许多专家、学者的修正补充,正渐趋完善.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按“词类活用”说尚不能完满解决,特别是作为在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常会遇到许多困惑.本文就其中比较突出的几个方面,提出一些问题,以就教于专家、学者.一、关于词类活用的分类关于词类活用的分类,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分为名词用如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共五类.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分为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共四类.有些语法书,还有形容词、数词用如动  相似文献   

11.
“我喜欢他老实” 这类句子,目前在现代汉语里的句式归类仍然存在种种分歧,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一般认为是兼语式,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现代汉语》(一九九一年版); 第二、有的认为是双宾句,如宋玉柱著《现代汉语语法十讲》(一九八六年版)“准双宾语句的类型”一文所谈,史有为先生《现代汉语语法教程》(一九七九年版)也有此说,  相似文献   

12.
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是一部理论性、科学性较强并能密切联系实际的好教材,发行时间长(自1980年3月至今),发行量大,受到了全国高校有关专业师生的欢迎。1991年11月该教材出了增订版,对原版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增补了有关内容,语法术语和析句法也作了较大的变动。此外还配合增订版编写了辅助教材《〈现代汉语〉教学说明与习题答案》。无疑,增订版更适应于教学,更受使用者的欢迎。但是,增订版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拟就增订版(1993年4月重印)“语法”章中的有关问题提出商榷意见。1、教材第94页讲可能补语有两…  相似文献   

13.
《简明现代汉浯》系93级文秘、英语等专业的必修课。本文对该教材语法部份的五个重点问题,作些辅导性的阐述。 一、词类划分 通常说名词表示事物的名称,动词表示动作或行为,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这些说法往往给人们以一种误解,似乎词类是根据词的意义划分出来的了。其实并不然,表示同类概念的词,它们的语法功能不一定相同。例如“争”和“打仗”都表示一种行为,但“战争”是名词,“打仗”是动词;“蓝”和“蓝色”都表示一种颜色,但  相似文献   

14.
一、词类活用概念的界定 “词类活用”说已经流传了80多年,国内两部重要高校文科教材——分别由王力、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中都有“词类活用”的内容,观点基本一致,其他各家都分别从语法层面及修辞角度对词类活用的概念进行界定,虽然具体说法不尽相同,但其论述的本质具有相通之处。郭书中关于“词类活用”的描述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上册,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相似文献   

15.
汉语里究竟哪些词是副词,哪些词不是,历来争论不休。近年来出版的语法教材、语法著作尽管说法不一,但都认为副词“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一般不修饰名词。”可是,在对副词的主要语法功能认识一致的前提下,各家所确定的副词范围却有分歧。分歧的原因何在呢? 我以为,不能把“副词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一般不修饰名词”的原则贯彻于划分词类的始终,是副词范围分歧的第一个原因。比如,有人把“单独、暂时、刚才、相互”等看作副词。诚然,它们是经常修饰动词、形容词的,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一册教材语法知识词性辨析,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实词类);副词、介词、助词、连词、叹词、拟声词(虚词类)等12种词的分类,并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划出词的意义单位,辨别词的性质。名词、动词、形容词在实际当中运用最广,学生对动词和形容词往往掌握不好,容易混淆。怎样能准确区分动词和形容词呢?教学中发现动词和形容词有如下几点不同:  相似文献   

17.
词类的活用,是古汉语词汇的重要特点,现列举中学文言文教材中形容词用如动词四十例,供教学参考。(1)穷:“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译文:尽我有生之年的光阴来医治那些梅花呢?又:“欲穷其  相似文献   

18.
语法教学是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高中语法中“非谓语动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许多学生感到“非谓语动词”难掌握。在多年的外语教学中我对“非谓语动词”教学做了一些探讨。 一、利用母语进行非谓语动词教学 以往讲语法时我都给学生提供大量例句,让学生通过例句自己找规律,从而掌握语法规律。在教学中我发现“非谓语动词”这项语法虽然很复杂,但“非谓语动词”的汉语意思很明显,所以我通常用母语进行教学。“非谓语动词”顾名思义,就是“不能做谓语的动词”。既然是动词,就有时态类、语态类变化,就有自己的逻辑主语、宾语…  相似文献   

19.
词类活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古汉语词类活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说法是否成立、词类活用的界定、量化分析方法等,阐明了作者的见解,并强调指出,词类活用虽是语法问题,但与整个词义系统密切相关,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词类活用的许多问题才能得到科学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从<小说月报>2008年第1期搜集到的语言材料为例,运用朱德熙和黄伯荣先生的语法理论,采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着重从词类活用、词语兼类、词语重叠、词语形象化和词语方言性等五个方面来分析汉语语法通则和词语个性,以期能够对语法通则和词语个性获得更深的理解和熟练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