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话人生与教育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对话,在日常生活中是个极为平凡的字眼,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意蕴。然而,对话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在当代西方哲学中却是个不平常的、使用极为频繁的哲学范畴。在一些哲学家那里,对话或者被赋予存在论的意义,或者被赋予认识论的意义,或者被赋予社会哲学的意义。笔者感到,对话不仅仅是我们时代的哲学主题之一,同时也应该是我们时代的生活主  相似文献   

2.
对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我们每天都在和别人交流 ,和别人进行对话。但在当代西方哲学中 ,对话却是一个含义深刻、使用极其频繁的哲学范畴。在哲学家眼里 ,对话就是对话者双方相互理解的过程 ,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过程 ,也是人类和平共处的基本方式 ,它或者被赋予存在论的意义 ,或者被赋予认识论的意义 ,或者被赋予社会哲学的意义。这里所讲的对话 ,决不是我们平常意义上的说话 ,它是指主体双方从各自的理解出发 ,以语言为中介 ,以交往、沟通、意义为实践旨趣 ,促进主体双方取得更大视界融合的一种交往活动。这种“对话…  相似文献   

3.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是由海德格尔奠基并由伽达默尔创建的哲学解释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在西方哲学家那里被赋予了“存在论”的意义,认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对话”关系这一理论后来被引入语文教学,其意义则指的是师生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平等立场的基础上,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传统教育普遍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很多,而从他们那儿学得的很少,因而常以一种施恩者和高高在上的心态来看待和对待学生,导致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学…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的哲学研究,就是对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的揭示。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隐藏在“人与语言的关系”的命题中。在认识论的哲学视野里,人与语言是一种反映论的认识论关系,它强调语言对人的客观性,强调人对语言的疏离性;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在于“认识语言知识”。在存在论的哲学视野里,人与语言的关系统一到一种多极主体间的交往实践中,它强调人与语言的本体论关系,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在“对话”;“对话”成为存在论哲学基础的语文教育论的核心的、基础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孙建锋 《云南教育》2002,(28):16-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既是一种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又是一种阅读教学实践的新形态。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关系有多种,笔者试从“教学对话的内涵”、“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三个维度阐释学习体会。一、教学对话的内涵何谓对话?奥地利著名哲学家马丁·布贝尔认为,“对话”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就是一种对话关系,一种“我—你”的关系。对话的过程就是主体之间相互造就的过程,对话的实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上的相遇。何谓教学对话…  相似文献   

6.
建立在“本体论关系”、“之间”、“相遇”等对话哲学话语基础上的教育管理观,倡导主体的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它认为对话是在教育管理权力制度化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管理过程中各主体间的理解与互惠,实现双方共同成长的一种过程。  相似文献   

7.
对话理论是解释哲学的产物,揭示翻译过程的实质是一种主体间平等对话的参与过程.译者和读者从完全被动的接受者地位中解放出来,成为作品意义的构建者.作品的意义总是在对话的关系中不断被理解,被商讨,被深化.主体间性替代主体性,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交流.对话理论赋予了翻译活动主体间性特征,亦充分体现了其人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语文课程标准》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历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所没有提到的。何为对话?《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是:①两人或更多人的谈话。②国际上两方或几方之间的接触或谈判。哲学意义上的对话,中国最早是老子阐释的:“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即对立两极的相互作用,最后达到一种具有再生能力的和谐状态。文学意义上的对话,集中体现在巴赫金对话小说理论中,他认为:“对话性是具有同等价值的不同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文…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中的“对话”,人们一般将它区分为人-文对话(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人际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自我对话(学习者通过与文本对话和与他人对话而在自身内部展开的自我对话,一种历史性的、伦理或者审美的对话),而课堂,就是一种多重对话反复编织的对话场。在这多重对话中,人与文本的对话是对话教学的基础与前提,但这个对话主要是从学习(阅读)这个角度来展开的,而体现教学本体的对话,是课堂上的人际对话。考察课堂对话的种种形态,分清它们不同的价值取向及学理来源,对进一步就对话主题展开讨论,是不无裨益的。——编者  相似文献   

10.
张博 《幼儿教育》2001,(2):10-11
三、互主体性是一种“对话”关系“对话”有不同层次的含义:①按照其原始意义,对话是一种语言活动,专指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谈话。在谈话过程中,言者和听者就所谈论的话题不断言说和倾听,从而达到理解或达成共识。②对话不限于用言语交谈。作为一种借喻的“对话”,它是消除了种种对立之后而形成的平等相互作用。在“对话”中双方都达到新的超越,共同创造出一个更美好的新世界。③“对话”是一种意识或境界,一种关系状态。这是作为借喻的“对话”最广泛的含义。这种意识,这种境界,这种关系状态,不仅可以支配人们的交谈,使人们的交谈成为对话,而且可以支配人的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信息时代,对话是生活与学习的一种基本方式。对话也是学校师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近年来,教育交往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独白式教育将由对话式教育代替。一、对话式教育的内涵布贝尔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就是一种对话的关系、一种“我和你”的关系,对话的过程就是主体之间的相互造就过程,对话的实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上的相遇。对话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是对话主体双方从各自理解的前结构出发而达成的一种视界融合。对话不同于独白,它是对话主体双方在平等基础上所进行的思想交流活动。对话作为认知方式,具有平等性、开放性、理…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在理论界,对话已经超越原始的语言学意义而在哲学的高度上被人们所关注和探讨。20世纪苏联最重要的思想家巴赫金认为:对话是人的存在方式。他说:“存在就意味着进行对话的交往。对话结束之时也就是一切终结之日。因此,实际上对话不可能、也不应该结束。”“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理念。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教学中的“对话”不能只是狭隘地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或者各方面之间的接触、谈判.它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追求。对话意味着相互平等、相互沟通、相互包容。意味着双向互动.意味着相互碰撞和共同建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句话对于教学而言。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的主体间对话过程。从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应该把握阅读教学中“对话”理念.应该在把握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理念的同时.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吴勇 《语文天地》2015,(11):16-19
当前形式主义的“对话”倾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突出表现为:许多教师简单地理解“对话”的概念,认为只要设计好一连串问答,然后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这就是“对话”教学。对话其实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巴赫金与对话理论》强调,对话是一种“在各种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对话是同意或反对关系,肯定和补充关系,问和答的关系”。那么,如何改变现状,让真正的“对话”激活课堂呢?笔者从以下  相似文献   

15.
"我-你"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我—你”型师生关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一)对话哲学是“我—你”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哲学基础“我—你”型师生关系是以“对话哲学”为哲学基础的。马丁·布伯区分了探索实在的两种不同方式“我—你”关系和“我—它”关系。他认为“我—它”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主客关系,人把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所谓“对话” ,从教育学的角度讲 ,是指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文本之间 ,不存在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 ,而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充满理解和建设性的双向交流关系。在对话中 ,人们不是探讨一个确定的主题 ,而是意在一种有待发现的真理 ,参与对话的人之间没有任何对立 ,他们只是想搞清楚某些共同面对的问题。语文阅读中的对话有利于以学生的心灵激活文体言语 ,以文本的言语点燃学生的心灵。既然承认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17.
一、言语对话规则的构建 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是有规范的,老师和学生建立师生对话关系也一样有着一定的言语对话规则,把握好一定的言语对话规则,师生之间才能真正达到“对话”交流。对话本身就是一种约束,一种规则。它要求对话者之间能够相互尊重,共同致力于主题的探讨。不遵守对话本身的所具有的这种自我约束的规则就是对对话的一种挑战,对话的进一步推进就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文从文本与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对话过程中的作用出发,阐述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之间的关系及在阅读教学中起到的作用;点明了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体现了阅读行为中人与人之间确定的一种平等、双向互动的对话关系。在这场“对话”中关键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许莉娟 《中学教育》2008,(12):62-64
《理想国》是古希腊柏拉图在学院阶段的早期作品,也是西方最早系统论述教育的著作,它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理想国”中教育的目的、意义、方法、内容等。它以“正义”为切人点阐述了三种不同的国家与三种不同的人的关系,被赋予金、银、铜与铁不同禀赋的人在理想国中应从事不同的职业,同时要对应不同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对话?对话是人类一个亘古久远的话题,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从狭义上讲,是指人与人(也包括“自我”与“他我”)之间的一种平等、自由的交流。广义上,则涉及到人类存在的基本哲学命题,涉及到人类的历史和文明。对话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方式,但是,对话又往往超越语言学的范畴,横跨哲学、宗教、文学、社会、教育等众多领域。对话理论的概念,最早由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提出。在其理论中,对话的前提就是对个体的尊重,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对话构成的基本条件是“他性”与差异的存在,否则对话是无法形成的。主体既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