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黎阳 《阅读》2006,(10):28-29
就这两样再普通不过的道具.就能完成从未听说过的“听”字魔术?我们半信半疑。赵老师先在白纸的中央画了个圈,接着让李杉杉上来,“在纸上随意写个字,但必须写在圆圈内。”赵老师讲述着要求,“写好了到门外叫我。”说完,便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过了一会儿,李杉杉写好了,赵老师胸有成竹地走进教室,拿起李杉杉折好的长方形纸条,又对折了一次,变成一个三角形,  相似文献   

2.
说自己的话     
冒继承 《阅读》2009,(4):22-23
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哲学家、史学家,他对诗学也很有研究。一天,有个人拿了自己的诗作,向黄宗羲请教。黄宗羲翻开诗稿,刚看了几句,就说:“这是杜诗。”再往下看,又连声说道:“杜诗!杜诗!”来人受宠若惊,喜形于色。要知道,杜甫可是诗圣呀,自己的诗被当作是杜甫写的,不就说明自己和杜甫水平相当了吗?可是黄宗羲接着说:“诗的确像杜甫的诗,可是你自己的诗在什么地方呢?”  相似文献   

3.
帅琦 《阅读》2005,(10)
最近发生了一件让我最后悔的事。有一天上语文课,秦老师问:“谁能简单叙述一下课文的内容?”我听了暗暗感到庆幸,心想一定是在检查预习的情况,幸亏我昨天读了一遍课文。我胸有成竹地把手举了起来。可是,转念一想,昨天只是走马观花地读了一遍,自己的复述会不会全面?同学们会不会嘲笑?于是又悄悄地把手缩进了抽屉。“潘雨阳来说。”潘雨阳站了起来,复述得很流利,秦老师表扬了她。接着又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有人举手,肯定没有认真预习课文。”我听了,刚刚平静下来的心又怦怦跳了起来,这不就是在说我吗?我感觉到老师的目光向我这边投来,我知…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小时候,一次和同学一起偷吃了和尚庙里的桃子,被老师发现,老师在对学生大加训斥之后说:“我出一上联,能对出下联者,免罚。”他出的上联是:“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略一思索,马上写出下联:“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老师看了很高兴,认定郭沫若日后必是奇才。 1962年秋天,郭沫若到普陀山游览,途中拾到一个笔记本,见扉页上有一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  相似文献   

5.
刘艳斌 《阅读》2015,(14):22-23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即使只见过一面,其行为举止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写文章也一样,抓住人物的特点,多角度描写,就能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印象深刻。一、描写行动,让人物“站”起来作家老舍说过:“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的确,动作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动作描写,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因为一个人的行动、动作最能反映他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所以同学们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人物的行为举止写具体,才能写“活”人物。例如:爷爷拾起我随手扔掉的饼干包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城吗?他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由于某些原因,阿城连中学都没读完,但他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呢?阿城在他的小说《孩子王》中,通过一位老师教孩子作文的故事,多少给我们透露了一点“秘诀”:“作文不能再抄(社论)。不抄,那写些什么呢?你们自己写,就写一件事,随便写什么,字不在多,但一定要把这件事情老老实实、清清楚楚地写出来……比如,写上学,那你就写:早上几点起来,干些什么,怎么走到学校,路上见到些什么——”(学生有人叫起来“:以前的老师说那是流水账!”“)流水账就流水账,能把流水账写清楚就不错了。别看你…  相似文献   

7.
在讲“根的作用”一课时,我问到:“怎样通过实验证明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有一个孩子站起来回答:“我觉得把植物的根放到盛有水的瓶子里,如果水少了,就说明根吸收水分了。”另一孩子说:“不行,水还会蒸发。”又站起一个孩子说:“我觉得把植物的根放到盛水的瓶子里,再放些食用油,在水面处做上记号,如果水少了就证明被根吸收了。”这个设计虽然和书本上的实验方法相同,我还是及时予以肯定。这时又一同学站起来说:“我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取两个同样的瓶子,盛同样多的水,其中一个放入带根的植物,另一个不放。过一段时间,如果放入植物的瓶子里的水…  相似文献   

8.
写人物,要写人物的外貌和精神;外貌写得酷似固不容易,而精神写得活起来,传神之笔更加见功夫。有时候,短短一句话,写得恰到好处,真正表现了一个人的气度和本色,令读者永志不忘,那又是功夫更深了一层。  相似文献   

9.
彭湃六岁开始上学,在学校里一直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经常帮助同学,大家都很喜欢他。一天中午放学,当同学们路过一个很大很高的围墙时,一个同学突然大声喊起来:“瞧,石榴,又红又大的石榴!”大家抬头看,果然高高的围墙上伸出了一枝石榴枝,枝头上挂满了红艳艳的大石榴。大家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好大的石榴啊!”“红通通的!”“一定能把人甜死!”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一个稍大一些的同学从旁边走过,看到这群小孩子站在那里眼巴巴地望着石榴树,就是没人动手摘,于是就说:“哎,你们这群小傻瓜,站着有什么用,快摘下来尝尝啊!”于是,他让…  相似文献   

10.
干露 《阅读》2005,(12)
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看见他们中的一些人往往临阵磨枪,我心情复杂。论积极性,孩子们总是耐心地簇拥在办公室的窗口,一旦发现我有一点空闲,就小雀似的蹦了进来:“干露姐姐,你看我刚写的文章,还行吗?”浏览一番后,常有假、大、空的“豆腐块”被我“红牌出局”。我知道,不少文章就是冲着竞赛突然“诞生”的,仓促得漏洞百出。一个平时不爱出声的小姑娘是个例外。她瞅我有空时,递上一本打印成的文集,也就薄薄的十来页纸,字号大大的。“干露姐姐,这都是我平时的周记,你看能挑出合适的文章,再修改一下参加比赛吗?”我不由得细细看起来。…  相似文献   

11.
李宏声 《阅读》2013,(3):10-11
大肚熊贝尔睡了整整一个冬天,一次也没醒来。春天早就到了,贝尔终于咂巴咂巴嘴,睡醒了。“这真是一个甜甜的梦啊,”贝尔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从床上坐起来,“有那么多、那么多的蜂蜜!好吃极啦!”贝尔想要下床,脚还没落地,“哗啦”一声,碰倒了什么东西,低头一看——哇,有这么多的蜜罐呀!贝尔拍拍肚皮对自己说:“这是怎么回事?!”然后又拍了拍脑袋:“糟糕,我肯定还是在梦里呢!”  相似文献   

12.
1.听懂就是说教师的讲解要让学生“听得懂”。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不仅简洁明快、准确无误,而且要讲得“条理性强”、“语言风趣”。例如,某天天气乏人,学生上课时情绪低落。我见此情景,就略带表情地对学生说:“请大家帮我找一件宝贵的东西!”学生听了真的以为我丢了什么贵重的东西似的,顿时都目不转睛地望着我,等我说下去。接着我认真地说:“是我们班以往的那种青春活力不见了!”话音一落,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这话不是我信口道出的,课前知道他们有数学考试,加上天气又使人困乏,估计可能影响学生情绪,所以课前作了准备。在讲解动作要领时,为了使  相似文献   

13.
学贵有疑     
孙老师走进了课堂。他转身在黑板写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想问自己、问老师?”孙老师说。“我想知道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谁?作者为什么要写天游峰的扫路人?”“天游峰扫路人有什么特点?”“我想知道天游峰在什么地方?”……同学们七嘴八舌说开了。“同学们根据课题提了这么多去年寒冬的一个下午,我很不情愿地去商店给姐姐买墨水。忽然我发现我们班的李小文竟在小区广场背着课文。我问他怎么回事,他告诉我家里来了客人,没地方背书了,就到外边来了。后来,我就和李小文一同来到他家,互相背起来,很快就背…  相似文献   

14.
在讲“根的作用”一课时,我问到:“怎样通过实验证明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有一个孩子站起来回答:“我觉得把植物的根放到盛有水的瓶子里,如果水少了,就说明根吸收水分了。”另一孩子说:“不行,水还会蒸发。”又站起一个孩子说:“我觉得把植物的根放到盛水的瓶子里,再放些食用油,在水面处做上记号,如果水少了就证明被根吸收了。”这个设计虽然和书本上的实验方法相同,  相似文献   

15.
近日,我在《语文博览》一书中,读到一则海明威儿子回忆父亲的轶事:读到这里,我不禁窃笑起来,这情景与我倒是有些相似,每次写完作文初稿后,我也和海明威的儿子一样拿去给父亲看,也同样爱窥视老爸的眼神,解读他脸部的表情,期望从他细微的表情变化中捕捉一些有用的信息,以判断我作文的命运。有的时候,我写好作文,放在老爸面前,他的脸上立刻就能出现“暴风骤雨”:肌肉紧绷,神情严厉,眉毛堆成小山,习惯性地睁圆了双眼盯着我。每当这时,我就知道“完了”。接着,就是老爸把本子扔给我,一声怒喝:“什么狗屁文章,你自己读读,重写。”结果可想而知,我…  相似文献   

16.
陈林  冰样柠檬 《阅读》2006,(9):32-33
纪晓岚伴乾隆皇帝下江南,走出一寺庙时口渴难忍,于是顺手下路边梨树上的一只梨子,自顾自地吃了起来。乾隆责怪道:“孔融四岁尚且知道让梨,你怎么不懂礼貌呢?”  相似文献   

17.
推敲     
李晓愚 《阅读》2024,(18):50-53
<正>文人写诗常常要字斟句酌,比如王安石写《泊船瓜洲》,原本的句子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后来想想,“到”字死板,改成“春风又过江南岸”,“过”字更有动感,但还不够形象,接着改,一直改到“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有生气有色彩,把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致一下子凸显出来了。所以我们说写诗作文得推敲。“推敲”一词很有意思,“推”和“敲”这两个动作都跟手有关,为什么它们合在一起就变成了脑力活动呢?说到这个词的来历,我们不得不提唐代的一位大诗人——贾岛。  相似文献   

18.
会意类例     
会意,六书之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许慎《说文解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捞,武、信是也。”比,系两个事物(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体现造字者的意向。如“休”字,由“人”和“木”合成,表示人在树旁休息;“看”字,由“手”和“目”合成,表示手放在目上方,好挡住光线望。  相似文献   

19.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现,使我国的政制体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资本主义制度通过法律的形式在我国的合法化将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从驻港部队的第一代官兵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履行着党和人民赋于的神圣使命的那一刻起,这个问题也就成为站在“一国两制”融汇口上的当代军人必须正视的问题。怎样在  相似文献   

20.
竞选班干部     
叮呤呤,下课了,我们像出了笼的小鸟,一个个比什么都开心,因为下一节课就要竞选班干部了,我们跳上跳下。过了十分钟,上课了,我们回到座位上,安安静静地等老师来。陈老师走到讲台上,对大家说:“这节课我们竞选班干部!”话没说完,我们就叽里呱啦地讨论起来:“谁当班长?”“给何梦馨吧!”“不,给周全!”……陈老师说:“请同学们安静下来!”说完,她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写完之后,陈老师对我们说:“谁上来演讲,机会就给谁。”第一个上去的是童子豪,他说:“我想当班长……”接着于倩上去了,她居然与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