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论教育习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习俗是一个含括范围比较广的概念,但它也不能囊括一切。人们在理解和界定教育习俗的时候,常常忽视了对教育习俗概念的边界和外延的确定,把许多非教育习俗的因素放进教育习俗规定性的范围中去,结果使讨论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混乱。对教育习俗与非教育习俗的界分,对教育习俗不同于什么的界定,都是我们从理论上科学把握教育习俗内涵所必须做的。  相似文献   

2.
习俗是一种行为化了的文化形式。习俗对于民族文化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苗族的习俗相当完整和古老。习俗对于苗族来说 ,它的作用比汉族或其他民族要大得多。苗族基本上是一个“风俗统治”的民族 ,传统的习俗渗透在它生活的各个方面。苗族的生活习俗最突出的是服饰。苗族的婚姻习俗共同特点是通过歌舞的形式用集体交往的方式来进行情感交流 ,作为择偶的手段和方法。苗族的生产习俗、丧葬习俗、节日等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陕西民间刺绣中云纹纹样的载体及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民间刺绣中的云纹纹样,是历史文化与民间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发展和演变的物化载体,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以云纹纹样为设计题材的刺绣与节令习俗、婚俗、丧葬习俗、寿诞习俗、居住习俗、服饰习俗和宗教习俗都有密切的关系,成为陕西民间最常见和最有表现力的刺绣题材,也成为民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媒介。  相似文献   

4.
京族三岛海洋文化主要包括渔民的生产习俗、生活习俗、文艺习俗和信仰习俗等。京族三岛海洋民俗的形成原因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为京族三岛海洋习俗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广泛的异族交流是京族三岛重建海洋习俗的必然选择;中国传统文化是京族和汉民族海洋文化习俗共同的根。京族三岛海洋民俗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正>习俗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民族习俗的变迁在方式上与民族文化的整体变迁有内在的一致性,但习俗只是文化整体中的一个独立的子系统。民族习俗的变迁自然有其独特性,这些独特性归纳起来大致有四个方面,即:习俗因子的虚化律,习俗因子的非等速代谢律,习俗因子的牵连代谢律,习俗演化的定向适应律。  相似文献   

6.
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习俗具有重要的法学价值,因而从法学视角审视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习俗具有重要意义。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的法学价值有三:一是民族文化习俗中积极的部分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优秀本土资源;二是民族文化习俗可以协助国家法的实施,弥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调控机制的不足;三是民族文化习俗能够体现当地群众的公众意志,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均具有重要的规约价值。我们应加强对新疆少数民族乃至我国其他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习俗法学价值的理性审视。  相似文献   

7.
婚姻习俗中的闹洞房等世界各地都有,既有鬼神迷信色彩,也有性的禁忌色彩,中国先秦婚姻习俗淳朴肃穆,汉代以后,闹洞房等习俗开始了淫荡的变迁。这种习俗本身是陋习。但考察遗留至今的传统婚姻习俗中的点喜日、接亲戚、拜亲人、闹洞房、三回门、站对月等,客观的效果是性禁忌、性保健、性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8.
婚姻习俗中的闹洞房等世界各地都有,既有鬼神迷信色彩,也有性的禁忌色彩,中国先秦婚姻习俗淳朴肃穆,汉代以后,闹洞房等习俗开始了淫荡的变迁。这种习俗本身是陋习。但考察遗留至今的传统婚姻习俗中的点喜日、接亲戚、拜亲人、闹洞房、三回门、站对月等,客观的效果是性禁忌、性保健、性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校习俗是影响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理解学校习俗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物化环境、仪式或周期性活动、行为习惯和传统三个学校习俗的考察途径,提出了如何形成与强化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习俗命题。  相似文献   

10.
擂茶是中国客家人的传统饮茶习俗,也是中国古代饮茶习俗的延续。通过对擂茶的起源、制作方法、药理作用及其发展前景的研究,可以增强我们对客家人饮茶习俗及其文化内涵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风俗。命名习俗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满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极具民族特色的命名习俗。本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试图对满族命名习俗加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茶习俗包括了制茶习俗、饮茶习俗等内容。通过详细说明蒙古地区制茶.饮茶的饮食生活习惯,对各地区茶习俗进行具体分析,探究其共同点和普遍规律,并进行了理论阐释.不仅对茶用具、茶习俗等表面形式进行研究,还对蒙古人民族意识、心理特点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强调了茶文化的内在文化特性,认为茶与茶习俗不单是饮食对象与生理需要,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精神需求与享受。  相似文献   

13.
习俗是一种法律外的规则体系.作为人们已经习惯了的几乎熔铸在血液中的生活方式的习俗,在本质上具有刚性的一面,刚性的习俗可能会形成一个相互锁定的体系,对于法律产生重大的影响.立法应当尊重习惯,如果不尊重习俗,在法律和习俗博弈的过程中,习俗因其惯性会阻碍法律的执行,直至修改法律.  相似文献   

14.
团圆习俗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从两方面来探讨:一是中华民族团圆习俗概况。主要讲述春节和仲秋节两大团圆节日的一些民俗事象;二是团圆习俗的文化内涵。主要从团圆习俗的表现来论述其利弊,旨在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相似文献   

15.
学校习俗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理解学校习俗内涵的基础上,以鲁西北地区的茌平杜郎口中学和临清民族实验中学为例,具体分析两所学校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学校习俗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培育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学校习俗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为其成员无意识接受的共同生活规范。随着大工业和现代文明的发展,传统习俗与社会公德的冲突日趋增多,主要表现为伦理行为与习俗行为的冲突、"人情味"与"公德心"的冲突以及家族观念与公共精神的冲突。旧的生活习俗向现代社会的延伸,阻碍了社会公德的成熟,影响到和谐公共生活的构建。以创造新习俗克服旧习俗、提升公共意识和道德自觉,是有效克服习俗与公德的冲突,提升社会公德调控效果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为其成员无意识接受的共同生活规范。随着大工业和现代文明的发展.传统习俗与社会公德的冲突日趋增多,主要表现为伦理行为与习俗行为的冲突、“人情味”与“公德心”的冲突以及家族观念与公共精神的冲突。旧的生活习俗向现代社会的延伸,阻碍了社会公德的成熟,影响到和谐公共生活的构建。以创造新习俗克服旧习俗、提升公共意识和道德自觉,是有效克服习俗与公德的冲突,提升社会公德调控效果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邶、鄘、卫风中的婚恋诗是《诗经》婚恋诗的精华,它反映出那个时期先民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和习俗,文章结合有关卫地的史料记载和前贤的研究成果,系统地探讨了邶、鄘、卫风婚恋诗所反映出的婚俗:同姓不婚的习俗、投赠定情的习俗、婚前占卜的习俗、春秋冬举行婚礼的习俗、婚礼习俗、贵族女子的归宁礼俗和出游的习俗,从婚俗的角度对那个时期的婚恋文化做了一补充研究。  相似文献   

19.
凉山是彝族最为聚居的地方,凉山本土彝族传统的丧葬习俗以火葬为主。居住在都市的凉山彝族即“都市凉山彝族”虽传承了凉山本土彝族的丧葬习俗,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对凉山本土彝族和“都市凉山彝族”的丧葬习俗进行比较研究,是全面认识凉山彝族丧葬习俗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各国中,中国玉文化具有起源较早、持续时间最长的特点,而尚玉习俗是玉文化的重要内容。尚玉习俗是一种民间信仰习俗,在史前社会已经形成,它的产生对中国古代礼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