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戈文 《声屏世界》2004,(4):53-53
3月23日,新华网发了一条“世界断肢再植之父”陈中伟院士不慎坠楼身亡的消息。 读完这条消息后,我对陈中伟不幸身亡深感惋惜,但同时也为这条出自新华网,由新华网和上海《新民晚报》记者之手采制的两条消息,由新华网编辑合并串联而成的  相似文献   

2.
今年春节过后,北京下了一场好雪。人们盼雪盼得好久,自然心情格外舒畅,因此也特别想看看报纸上有关雪的消息。在首都几家报纸上,分别刊登着三条写法各不相同的消息。除了《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发表的是他们各自的记者写的消息外,其他报纸大都刊登了新华社发的消息。说一说这几条消息的短长,也许有些意思。先看导语。新华社2月17日消息的导语是:  相似文献   

3.
论追踪报道     
追踪报道经常出现在近几年的报纸上,且大多雄踞版面的显著位置,是各报着意经营的一类重头稿件。常见的四种类型一,向前追踪1988年2月,河北省政府奖给“满负荷工作法”的发明者张兴让一万元奖金。消息发布后,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张兴让怎样处理这笔奖金?群众对此怎样反应?新华社追踪了这一事态的发展,一个月之后,即3月2日,播发了一篇追踪报道《万元奖金给张兴让带来的麻烦事》。向前追踪就是追踪事物发展的轨迹。二,向后追踪1988年1月,上海甲肝流行。到2月底,疫情得到控制。按过去的思路,报道至此也就相应结束了。出人意料的是,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均在3月初,仍在就此做文章。3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甲型肝炎流行的醒悟》。解放日报发表了几篇追踪报道,从不  相似文献   

4.
11月6日《华商报》“都市新闻”刊发一条《员工灶上煮狗食副总不赔礼员工告上庭》的消息报道。两天之后,我报新闻中心给编辑中心发过来记者采写的这条消息,很显然这条新闻已滞后,尽管消息的内容比《华商报》刊发的消息还要详实些,编辑中心还是把稿件退还给了采写的记者。接过被“枪毙”的稿件,记者感到十分委屈,这是个典型“共源性”新闻,早报记者和《华商报》记者是同时得到新闻线索的。11月6日是周末,正赶上我们休息没有报,所以让《华商报》抢先发稿了。《华商报》抢先发稿,俗话说“抢先上市的果子未免有些酸涩”。对类似…  相似文献   

5.
西方记者常把能够猎取耸人听闻的消息作为记者事业成功的一个标帜.从这一点来说,美国《华盛顿邮报》原驻莫斯科首席记者达斯科·多德尔称得上一名成就非凡的驻外记者.1984年2月10日,《华盛顿邮报》编辑部收到多德尔从莫斯科发回的急电:苏联最高领导人安德罗波夫病逝.这是一条不同寻常的重大新闻,又是领先于全世界各国新闻媒体的独家消息.得意洋洋的总编辑如获至宝,立即将它安排在次日早版头版头条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一) 1988年4月27日,《新疆日报》第一版刊登评述性消息《我区引进项目效益差的问题急需改变》,配发评论员文章《必须加强舆论监督》:同时刊登区党委书记宋汉良赞扬新疆电视台一条批评消息的报道《党委要支持舆论监督》和区党委副书记赞扬本报一条批评消息的表态。这个要闻版受到了读者的称赞,这也是《新疆日报》第一次明确提出新闻媒介要实行舆论监督。我们提出舆论监督这个问题,经过了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7.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6年4月11日的消息《地学科研愁的是"没人花钱"》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是记者从"地质人才培养座谈会"上捕捉到的一条"鲜活大鱼"。这篇消息之所  相似文献   

8.
一九四三年六月,蒋介石调动大批军队,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延安《解放日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发挥了强大的舆论战斗作用。这一点,在《解放日报》社长博古同志所写的一条消息里,得到了生动的反映。这条消息,登在七月十日二版头条。标题是:《延安三万民众大会一致表示,誓死消灭日寇及其第五纵队》。约一千一百多字。当年在延安参加采访这次大会的记者,对这条消息的写作过程,都还记得很清楚。大会之前,报社组织了一个采访班子,由一位“首席记者”采写大会消息,其他记者摘发大会讲话的内容,写大会特写。记者参加大  相似文献   

9.
2002年2月27日上午,在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13号,来自海内外的记者云集一起,参加两会新闻中心召开的通气会,与此同时,两会新闻中心正式启动。随即,新华社播发了中心启动的消息,消息称: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全国一些媒体当天转发了这一消息,有的媒体还以最醒目的位置转发,例如《北京青年报》,27日以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这一消息,并配发两条相关的消息。当天上午,笔者来到位于格兰  相似文献   

10.
街上为什么要设专卖店?就是要独树一帜、求个性,专卖某种名牌,进了这个店的商品有身份,价码高。报上的好栏目就是好稿的专卖店。你要当名记者,你的稿子就要想方设法挤进名栏目,记者要学会利用栏目的名牌效应提高自己稿件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当然,这也是一个提高自己的写稿水平,向高标准看齐的过程。 人民日报二版的《权威发布》开办已经1个多月,过去主要发布各部委的权威消息,2月16日首次发布了一条地方消息《黑龙江冬季接待游客逾千万人次》,开了地方记者在《权威发布》栏上稿的先例。其实,这条消息10天前就收到了,原题为《黑…  相似文献   

11.
《新疆新闻界》1986年第6期上,发表过一篇《用眼睛采访》的短文,读了颇有感触。这里写一点自己的体会作为补充。一位老记者和我合写的《自治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洽谈会开幕》消息(载新疆日报1985年8月21日一版),在自治区首届好新闻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这是八十五篇获奖作  相似文献   

12.
1993年2月14日,新疆日报一版头题位置发表《取消一纸签证,开启两扇大门》。这条消息先后获得一连串不同名目的新闻奖,其中包括全国省区党报好新闻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条新闻被新闻界看好的理由何在呢? 取消办理出疆物资签证是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它告诉读者这样一个事实: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又一道篱笆墙被推倒拆除了。在新疆,这个新闻事实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既能给人们带来轻松和振奋的感觉,又能勾起人们沉重和苦涩的回忆——地方保护主义曾多次使新疆自食苦果。报道这样一个时代脉搏跳动、历史意味深长的新闻事件,价值大,震动也大。这就要看记者怎样选择报道的切入口来充分袒露新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去年九月八日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节目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简明新闻》节目中,都播发了一条“据人民日报记者报道”的短新闻:《朱建华眼下不能硬拚》。回忆这条消息的采写过程,倒也费了一番心思的。九月七日下午,我和本报几位体育记者前往北京工人体育场,采访北京“燕舞杯”国际田径赛。那天,最引人注目的运动员就是我国跳高选手朱建华。事先,《体育报》《人民日报》都登载了朱建华将出场比赛的消息,引起了首都不少田径爱好者的关注。朱建华三年前在这里第一次打破世界纪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记者陈毛弟写的《上海早春奇暖》这则短新闻,知识性强,别具一格,很引人注目。首先,新闻抓住了读者的心理。上海在2月8、9、10日三天出现如此奇暖的原因,是广大读者急于了解的。作者及时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所以消息虽短,却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1989年12月14日,新华社转发了美联社的一则惊人消息《一颗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这条消息立即通过报纸和广播传遍了全国。一时间,引起了广大群众的恐慌和不安。然而,在当天电视的《新闻联播》中,人们却看到了江苏南京电视台两名记者采访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的另一条报道,消除了广大群众的恐慌和不安心情。  相似文献   

16.
记者张振国写的题为《安徽某些领导干部撕破脸皮要官省委书记不留情面提出严厉批评》的新闻,在12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后,立即在全国引起很大的震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天以头条新闻,在《早间新闻》中向全国播出。合肥晚报一字一句地把广播原话抄下来,在当天的头版头条登出。安徽日报总编辑很激动地对人民日报记者说:“我们全社同志都非常支持省委这样从严治党。”解放日报、文汇报和安徽日报等14家省市报纸都在10日这天转发了这一消息。大众日报和解放日报还在一版配了评论。12月13日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在上海文汇报一版上,以这条新闻的内容,画了题为《疑难杂症之卅九》的漫画,对那些撕破脸皮要官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这条新闻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响,首先是因为它触及到了一种时弊。中央组织部到安徽考察领导班子的三位同志,读了新闻后对记者说,这个批评针对性很强,多年少见,具有全国普遍意义。其次,这也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反映。安徽的理论、新闻、教育界一些同志认为,公开高层次党务活动是民主政治的一大进步。一些大学生也反映,这条消息好,好就好  相似文献   

17.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8,(1):108-109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6年4月11日的消息《地学科研愁的是“没人花钱”》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是记者从“地质人才培养座谈会”上捕捉到的一条“鲜活大鱼”。这篇消息之所以能获此殊荣,我认为主要在于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既然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形式,人类的两种基本思维方式都离不开,那么,作为两种思维方式都兼有的新闻工作,在其实践过程中,也必然离不开想象。试想,如果没有“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怎能将新近发生的事实变成语言文字传播出去呢?新华社记者阎吾采写的消息《战后谅山》中的这最后一段:“记者在谅山敌军的一些阵地上,看到所有的日历都没有翻到2月28日的,有的翻到了2月27日,可以想到,他们刚把日历翻过了26日那一页,就被我军打得丧魂落魄,再没有能往下翻了。”这段可谓精彩的“豹尾”之作,受到新闻界较高评价。那么,有没有人指责消息中“可以想到,……”这一句,是属于记者的想象而犯禁条、不真实呢?并没有。  相似文献   

19.
1987年11月1日湖南日报发表了一则200来字的消息,标题是《骑单车900公里赴穗采访省会14名记者昨冒雨登程》。这篇消息中没有点出他们是省会哪些新闻单位的哪14名记者,却用了近百字的篇幅排列了为记者们送行的七位领导同志的职务姓名。写新闻应从读者的方面来多考虑。象这条消息,读者所关注的不是送行的领导,而是那些记者,骑单车冒雨赴穗的记者应是这条新闻中的“主人翁”,没有这一基本事实,是不可能有人去送行的,当然也就无法构成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6,(17):67-69
<正>这是列宁参与处理的一起产生不良影响的消息报道事件。该事件源于1922年2月2日《消息报》刊登的一条苏俄罗斯塔社(1925年起改称塔斯社)发自华沙的电讯。这则消息中介绍了原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员亚·帕尔乌斯的小册子《挽救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