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档案在距今3500年前已在我国出现,但"档案"一词的出现和被使用只有300多年历史.那么在"档案"出现之前,人们又是用什么词汇来称呼档案呢,它们之间的社会语言特征又是怎样呢?本文尝试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2.
许昌市档案局(馆)把“全面融入”作为一种档案服务理念,贯穿到档案工作的方方面面,收到了理想效果.所谓“全面融入”,就是通过全方位、多形式、无障碍的档案服务,让人们从内心感知档案、使用档案,从而爱护档案. 那么,具体工作中又是如何“全面融入”的呢? 融入百姓民心悦 “请进来”亲密接触档案.曾几何时,档案像戴着神秘面纱,藏于“深闺”,遭遇壁垒.  相似文献   

3.
网言网语     
如何界定“实物档案”
  《档案学词典》中没有“实物档案”这个名词,但在日常工作中,这个词却时常出现,到底应该如何界定呢?
  如果“实物档案”成立的话,任何一类档案都可以纳入“实物档案”范畴,包括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声像档案等,甚至还可以包括纸质档案。本人认为“实物档案”作为一级类目设置不科学。至于基层档案馆、室保存的奖杯、奖牌、锦旗之类是否是档案,目前还有待商榷。不过这并不妨碍基层档案馆、室保存这些实物,至于怎样命名称呼,我认为称其为“实物”类比“实物档案”类更妥当些。  相似文献   

4.
目前,已有为数不少的高校建立了档案馆。那么高校档案馆究竟是什么性质的档案馆呢?1989年10月10日原国家教委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认为,“高等学校档案馆属事业单位档案馆。它既是学校档案工作职能部门,又是永久保存和提供利用本校档案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但在档案学界,有一种观点始终认为,高校档案馆“实质上是机关档案室的性质”①。如果高校档案馆是永久保存档案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那么正如《办法》第34条所规定的那样,“高校档案馆应当按照规定向全校和社会开放档案”。如果高校档案馆只是机关档案…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对高校调研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即高校过期档案的销毁难问题。过期档案长期不进行鉴定销毁,形成了变相延长保管期限的“有进无出”的局面,导致档案库房中存在着大量的过期档案,这也许是高校档案“胀库”现象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笔者在此仅就高校过期档案销毁难的原因进行解析,以期引起高校同行重视,使此项工作能得到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6.
光阴荏苒,《中国档案报》创刊整整20周年。北京是首都,又是报社所在地,刊登过的北京故事数不胜数,今天与大家分享点什么呢?考虑到我曾经有幸参加了这份报纸的申办和创刊工作,今天就聊聊1995年1月9日《中国档案报》创刊号上的“北京往事”吧。  相似文献   

7.
中外档案学家和有关学者,围绕档案起源问题,在档案学术界内外进行了许多探讨。许多历史事实表明,档案并非自人类出现就同时产生的,而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和记录。那么,中国古代档案是缘何而生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可以从原始宗教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8.
口述档案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口述档案的启示吴品才“口述档案”(oralarchiares)一词,初一看似乎是不可思议,因为事后的口述与我们观念中的档案是格格不入的,怎么会有口述档案这一事物呢?但在国际上口述档案一词已出现颇多,而且在有些国家早就形成,有的国家如芬兰还具有保存口述...  相似文献   

9.
『中』-『当』-『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档案词源和意义的考察 ,仅凭对“档案”二字的词面作直观检索是不够的 ,还必须从字源和词义的沿袭等方面去寻找线索。过去 ,关于档案意义的“档”字 ,究竟源出满文化的生活与存档习惯 ,还是汉文化中档案术语自身的长期演变 ,一度曾有过激烈的争论 ,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其间 ,有的同志曾提出古代的“当”字就是现今“档”字的前身 ,有的坚信档案意义的“档”早在明代或更早些时候已经出现。如果这些说法成立 ,清初档案意义的“当”自然不能说是源出满语了。郑玄笔下的“当”字到底与现在的档案之“档”有没有关系呢?清代以前究竟…  相似文献   

10.
《湖北档案》2008,(12):5-5
岁末盘点2008年湖北档案工作,突出的感受是,又是一年丰收,又是一年辉煌。在众多的新事、大事、高兴事中,我们认真比较选择,兼顾方方面面,推出了“2008湖北档案工作十大亮点”,在湖北档案杂志刊出。谨以此献给为服务科学发展而辛勤工作、为繁荣湖北档案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基层档案工作者。  相似文献   

11.
编辑部的话     
近一两年,“创新”一词在档案报刊、杂志上频频出现,各地“创新”的新闻也比比皆是,档案服务创新的产物——“现行公开文件查阅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在全省各地的档案部门中涌现出来。创新可以促发展,可以使事业充满生机与活力,所以创新就成为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目前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期刊都在不停地奔跑,不停地飞跃,总想在读者心中留住自己精彩的篇章。“创新”的潮流如此之猛烈,势头如此之强劲,我们又岂能置若罔闻,无动于衷呢!古诗云:“大江东去,浪淘尽。”沐浴着改革的阳光,《云南档案》也要张开腾飞的翅膀,不断地创新,携读者走向档案…  相似文献   

12.
高校档案既是高校的历史见证,又是高校今后发展和规划的依据。高校档案管理是高校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工作的一部分,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已被学校的党政领导和档案工作者充分认识。本文从强化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治理学校档案“散”和“乱”的问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发挥档案服务功能五个方面,阐述了本校在新时期加强档案管理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3.
如何变“死”档案为“活”档案李毅,杨佩茹档案由“死”变“活”是档案利用与服务工作的核心。但如何才能使“死”档案变为“活”档案呢?一是熟悉业务。只有熟悉档案业务,才能把档案库的“死”材料变成利用灵便的社会财富,它对提高工作效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熟悉档...  相似文献   

14.
走出馆(室)议档案段小文档案工作某些环节常出现被动,如归档率不高,档案的利用几乎完全受利用者制的。这种状况虽非偶然,档案收集本身就存在着滞后性的特点,被动是难免的,但能不能争取一些主动呢?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走出馆(室)站在远...  相似文献   

15.
区县管理的档案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以下简称两个体系)建设,对于国家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具有基础性和现实性意义。其中必然要涉及专门档案资源管理这个一直困扰着区县档案部门的现实问题,而专门档案又是民生档案资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文书处理部门立卷的做法,是在建国初期由苏联档案专家介绍到我国来的。1955年我国首先在党内系统推行,195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那么文书处理部门立卷是否有理论依据呢?若有,又是什么呢?近读傅祥同志的《论文书处理部门立卷的理论依据》一文(以下简称《傅文》)①,笔者觉得这一问题仍有重新探讨的必要。《傅文》认为,“文书处理部门立卷制度……是总结实践经验制定的,而且历史上有着长期深厚的理论基础,这就是:对档案的形成及文书与档案之间关系的认识。”我国的档案学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不可能不对文书与档案的关系这…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档案馆收藏着6件唐朝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形成的档案,距今已近1300年,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纸质公文档案,也是世界最早的纸质公文档案,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更早的同类档案。数量虽只有6件,所记载的内容也属一般,但由于其年代久远,是我国档案的稀世珍品,其珍贵的文物价值更是远远超出档案内容本身。2002年,被列为世界记忆名录。这几件珍贵的档案经历了怎样的风雨沧桑,又是怎么收藏在辽宁省档案馆的呢?唐档出自敦煌莫高窟追根溯源,原来这几件唐档最早出自敦煌莫高窟,几经辗转,最后才落户在辽宁省档案馆。敦煌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档案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5月4日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江总书记的讲话 ,明确地指出了知识经济的到来 ,并且清楚地说明了它在世界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那么 ,什么是知识经济呢?它和我们档案工作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一个值得档案工作者研究的课题。一、知识经济的基础是知识。“知识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而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用以指当代一种新型且富有活力的经济形式。从产业结构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说 ,“…  相似文献   

19.
夏明 《云南档案》2006,(2):36-37
实施档案工作“八项工程”以来,“家庭档案”一词成了机关档案工作者的常用语和“流行词”。然而,怎样建家庭档案、建成什么样和怎样调动职工积极性等都成了机关档案工作者面临的难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怎么个难法呢?难就难在没有参照、没有经验、没有成品……凭你嘴上说得再好,职工看不见、摸不着,从而也就无法付诸行动。那么,怎样在把握大的方向和相关要求的同时,调动职工积极性,让职工投入到家庭档案建设中来呢?对此,罗平县审计局采取了以下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20.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研究工作和档案馆工作,原本属于同宗的。在我国古代,“史”这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历史”与“档案”,“历史研究者”与“档案工作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古代的“史官”既是历史研究者,同时又是国家典籍(包括档案)的管理者。相传我国春秋时的思想家、《道德经》的编修者老子李耳,就曾是周朝的“守藏室之史”,负责管理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