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一翻近几年的中考满分作文,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阅卷老师总是偏好有创新有特色的文章。正因为这一点,考场作文如何力求一个“新”字,粘住老师的眼睛,拨动老师的心弦,至关重要。我们可从结构、语言几个方面努力,对考场作文进行创新“包装”。  相似文献   

2.
中考结束,看过今年的满分作文的学生有的不以为然:不过是个别老师的评价而已。的确,考场作文有它的特殊性:它的读者只有两个,一个是考生自己,另一个就是阅卷老师。阅卷老师给你的作文判分,决定你语文成绩的高低。所以,要想取得考场作文的高分,最重要的是要打动阅卷老师。作为中考作文阅卷负责人,我可以教你几招。我们阅卷老师有一个形象的说法: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千万不能给阅卷老师漆黑一片的感觉。也就是说,考场作文必须要有“视觉冲击力”,以让阅卷老师在一瞬间被它所吸引。比如,今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有一篇满分作文——门外又响起了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轻微的脚步声。我知道,那是爸爸正在黑暗中摸索着准备出门了,而我,则正享受着别人无法理解的父爱。(文章以“黑”作标题,一下子吸引了老师的视线,同时为下文进一步写“黑”作了铺垫。)黑!黑!!黑!!!笔下魔方说实话,我家并不是很富裕,是爸爸拼死拼活挣钱、干苦力,我才能安心地坐在教室里同那些富裕人家的孩子一样享受着幸福和快乐。为了给我多买些营养品,爸爸决意要利用凌晨1-2点钟的时间去卖点...  相似文献   

3.
考场作文一直是语文的重中之重,要想从众多考生作文中脱颖而出,取得高分,就要善于营构作文亮点,从而迅速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给阅卷老师一个震撼,一个惊喜。那么,怎样才能使你的作文标新立异呢?可以从以下几"新"进行尝试。一、标题"新""花香蜂自来,题好文一半",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考场作文如果能有一个新鲜亮丽的标题,就能打动阅卷老师的"芳心",给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这就等于有了一个成功的开端。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其实,这句话也有形无形地反映着考生对考场作文评分的一些看法和“希望”,谁不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谁不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究竟怎样才能在考场上写出令自己和阅卷老师都  相似文献   

5.
正考场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老师的阅卷速度非常快,要想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使你的作文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讲究一点"包装"技巧。我们应如何来"包装"一篇考场作文呢?一、花香蝶自来题美养人眼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题目,就像一双秋波流转、顾盼生辉的美目,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题目只有确切精练、独到新颖、有意蕴、有文采,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精彩而又富有个性的题目,能为作者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点,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激发起阅卷老师的阅读欲望。  相似文献   

6.
中考结束,看过今年的满分作文的学生有的不以为然:不过是个别老师的评价而已。的确,考场作文有它的特殊性:它的读者只有两个,一个是考生自己.另一个就是阅卷老师。阅卷老师给你的作文判分,决定你语文成绩的高低。所以,要想取得考场作文的高分.最重要的是要打动阅卷老师。作为中考作文阅卷负责人.我可以教你几招。  相似文献   

7.
倘若要评选近年考场作文十大“人气”最旺的词,“创新”无疑会名列榜首。近几年来,不少学校以“创新作文”、“个性化作文”为研究课题,更多的学生则在创新的旗帜下叛离自以为传统的作文,表现出可贵的勇气和创新精神。然而,从大量的学生作文来看,不少同学对创新作文、个性化作文的认识肤浅,他们的创新作文、个性化作文的实践已明显陷入一些误区。误区之一:创新等于结构上的新奇近几年,许多中考满分作文在讲究文章内容和语言的前提下,因形式上的创新给阅卷老师带来了视觉上的愉悦而增加了分值。抽样调查表明:注重了考场作文包装技巧的考生比…  相似文献   

8.
靓丽精彩的结尾可以使文章熠熠生辉,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艺术效果,给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一个好的结尾,无疑是一篇文章的“亮点”,同时也是赢得阅卷老师青睐的重要“法宝”。下面就以2005年高考佳作为例,从语言、内容、句式、结构等方面简单罗列十种令考场作文结尾出  相似文献   

9.
考场作文,不同于竞赛作文。竞赛作文需要层层选拔,优中选优,秀中选秀,最后选出几个奖项的优胜者,而考场作文则如相面一样,根据特定的要求做出整体的判定,打出“分解分”。因此,面对考官——阅卷老师,我们不妨在作文中多抛几个“媚眼”,给考官留下美好印象,多争取些印象分,让“亮丽”文眉,吸引阅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其实,这句话也有形无形地反映着考生对考场作文评分的一些看法和“希望”,谁不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谁不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究竟怎样才能在考场上写出令自己和阅卷老师都满意的作文呢?我相信,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你可以用绚丽多姿的语言感染读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正>爱美之人,大都懂得装扮自己,生活中就有"三分长相,七分打扮"的说法,作文也是如此。别具一格的创新"构思",能使精心包装的考场作文彰显"亮人眼眸"的魅力。对于考场议论文写作而言,我们要想方设法扮靓文章的结构,即不但要达到文章结构严谨、完整的基本要求,还要追求文章结构的新颖、独特、巧妙,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获得更高的分数。妙用"一线串珠",通过标题  相似文献   

12.
稀世珍宝和氏璧洲减于石中而被人视为顽石,卞和也因此被砍去双脚;买椟还珠的故事却告诉我们漂亮的包装几乎能达到喧宾夺主的效果。要想使我们的作文被阅卷老师“一见钟情”,思想内容固然重要,而文章的表现形式也不可轻视,我们要注意作文的包装技巧,使作文“靓”起来,让人耳目一新,从而提高作文的档次。如何使考场作文“靓”起来呢?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翻一翻近几年来的高考满分作文,我们也不难发现阅卷老师们总是偏好于有创新特色的作文。那么,考场作文如何出新呢?一、标题上显新一个人能有一双聪慧明亮的大眼睛,那就可以很好地传情达意。有人把作文的题目比作人的眼睛。如果我们能够为作文嵌上一双美丽而又明亮的大眼睛,那么,我们的作品将会赢得更多的青睐,将会产生使人一见钟情的奇特效果。文章拟题方法有多种,如制造悬念法、借用修辞格等。但最能给人新颖、深刻印象的拟题方法就是“翻作”,即…  相似文献   

14.
从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分值设定来看,在50分-60分这个范围,几乎占据了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因此,作文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最后的语文成绩的高低。由于中考阅卷时间短,任务量大,阅卷老师不可能有充足时间去细读每一篇作文,而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考场作文,自然不会给阅卷老师留下较深的印象,那么创新就成了中考作文获得高分的“华山一条路”。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在高考,还是在平时的改卷当中,我们常发现有些作文写得不错,立意似乎也暗扣了主题,但文章就是不点主题或不点明话题,乍读过去给人主题不明的感觉,结果得分很低,确实可惜。我们说,主旨是文章的灵魂,犹如山中神仙,水中蛟龙。古有“诗眼”“文眼”之说,现在有“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之说。考场作文尤其要把点题放在显要位置,因为话题作文的点题不同于一般作文的点题,其点的是材料中给定的话题,向阅卷老师昭示的是自己的作文始终没有脱离话题范围。那么在短时间内如何点题,才能让自己的文章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获得阅卷老师的好感…  相似文献   

16.
古人将文章的开头比作“凤头”,意在强调开篇之重要,特别是阅卷时间非常有限的考场作文,若能有一个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的开头,一定会让你的文章增色不少,必将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博得阅卷老师的“欢心”,印象分自然不低了。所谓“凤头”赢得“百媚生”说的便是这个道理。综观2003年各省市中考满分作文,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有个漂亮的开始:新颖、脱俗。  相似文献   

17.
2005年高考,山东省首次单独命题,作文实行网上阅卷,这给我们的考生提出了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网上阅卷除了文面之外,还存在着快速阅卷的问题。如何在短时间内取悦于阅卷老师,抓住阅卷老师的心,是考生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文章是由很多“点”组合的,如果能使这些“眼睛”亮起来,考生的作文就会大放光彩。那么,如何才能使作文亮起来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角度要“可眼”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是很宽泛的,但是考生如果对话题泛泛而谈,往往会像“政治家的眼睛,大而无当”。《围(城》)因此,写作时不要面面俱到,力求“一针见血”。如…  相似文献   

18.
考场作文除了观点正确、结构严谨之外,能拉开档次的就是语言了。个性化的语言往往会让人悦读、乐读,给阅卷老师以耳目一新之感。在考场作文中,如何做到语言个性化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法。  相似文献   

19.
考场作文怎样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呢? 优秀考场作文获得成功的奥妙何在呢?我的回答是:个性化。个性化的作文就是抒真情、写实感,“我手写我心”,而不人云亦云,不矫情伪饰,就是以独特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抄套范文,不按惯常模式为文。一句话,就是有鲜明的特色。下面从几个方面加以解说:  相似文献   

20.
凌士彬 《学语文》2009,(1):29-30
考场作文浩如烟海,阅卷任务繁重,千人一面的文章难免让人审美疲劳。如果文章没有个性和特色,即使你的作文“基础”不错,甚或有很好的“发展”潜质,也很容易淹没在芸芸众“生”之中。著名特级教师,在北京阅卷领导小组负责编纂《阅卷纵横》的王大绩老师说过,高考作文是“一两分钟,一(几)位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