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教育信息》2008,(11):13-13
前不久法国第戎大学教育研究所发表的一份关于中学会考评分的研究报告对至今已有200年历史的法国中学会考制度提出批评。该研究所负责人布鲁诺·苏寿指出,中学毕业会考的考卷评分武断,两名考官对同一份考卷的评分可能最多相差10分。  相似文献   

2.
历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中,对原电池、电解池原理的要求都是理解层次。因此电化学原理考查一直是高考卷中的常考点。本文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卷中该考点试题的解析与反思,望同学们能对电化学试题分析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在学校的普及,教师经常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那么是否可以用PowerPoint来制作电子考卷呢?经过学习与研究,笔者用Power Point软件及其VAB(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功能成功打造了物理电子考卷系统,该系统具有自动生成考生答卷、客观题自动评判的功能。现将物理电子考卷系统的制作过程写出来与大家交流分享。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中国,梁启超被公认是一位重建中国知识思想信仰世界的中坚人物,80年来,随着阐释范武的转移和研究焦点的转换,梁启超五四前后文化思想研究不断深入,新成果不断涌现,本文从梁启超文化化合思想形成的内外理路及价值评判、梁启超文化"化合"思想与五四西化派激进思想之间的关系、梁启超文化化合与新儒家的关系及<欧游心影录>文本研究等角度系统梳理80年来该领域梁启超研究的学术成果,并标示继续研究的可能空间.  相似文献   

5.
考砸了     
今天,老师把数学考卷发了下来.我一看考卷的角上写着大大的红字--"75",心想:这次可考砸了. 放学了,我走在路上想:如果这张考卷被爸爸看见的话,他肯定会大发雷霆的.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需要把考卷装订成册,我发明了一种便宜、实用、方便携带的考卷装订装置——单孔杠杆式钻孔钳(如图1、图2)。使用时把考卷放人上下手柄之间,按动上下手柄,打孔针就会在考卷上打出孔来,再用绳子或活页夹装订起来就可以啦。另外,我还设计了移动式杠杆钻孔板(图3)、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系列文件、标准相继出台,指明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方向,对高考试题的命制有很强的指导性。在文件和标准的引领下,不管是全国高考卷还是地方高考卷,命题专家都在做有益的尝试。我们该如何看待具有明显过渡性和探索性的高考命题?该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备考?围绕这两个问题,从点评一道最新高考试题切入,分析了考试内容改革背景下高考化学试题特点,提出了考试内容改革背景下高三化学备考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高考卷与模考卷比较,领会能力立意的内涵,分析能力立意下物理卷的特点,诊断出模考卷在能力立意方面的不足:命题前对试卷能力立意的认识和落实有待加强;试卷命制过程中需要体现物理思维的考查存在不足;组卷过程中对能力结构要求需要进一步完善;提出能力立意下如何提高模考卷命题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在语文教学的复习方法上,作了一点小小的尝试——让学生出考卷,就是教师要学生自己通过出考卷,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叫学生出考卷,学生具有强烈的兴趣。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他们就有可能出好考卷。教师先讲清目的要求,如果是初次出卷,还要说明基本形式、具体方法,也可以指出考卷的重点、范围;然后让学生仔细地看书(要出到的内容),初步确定出卷的内容及其侧重点;接着让学生动手出卷,教师要求学生边想  相似文献   

10.
180分的断想     
吴雁驰 《湖南教育》2013,(12):25-26
北京高考改革,将语文考卷的分值从150分提升到180分,而英语考卷从150分降到了100分,这体现了北京教育充分发挥高考评价的积极作用,以高考评价为手段,调整、完善课程实施的课改思路。该举措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民族文化的忧患意识和植根母语文化全面发展学生素养的教育思想。母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根深才能叶茂。而事实上,目前的语文教育并不尽如人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曾经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过一篇未署名的批评文章《青年之堕落》,对清末出版的一本"淫书"《吾妻镜》大肆挞伐。该批评随后激起很多读者的反响,他们从不同角度回应梁启超,指出其批评中的武断、轻率与自相矛盾之处,激进的《大陆报》甚至进而攻击梁启超人格。由此可反映出梁启超在清末知识界的广泛影响,一言一行都会引起读者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12.
<正>我家女儿凯丽去年上五年级,一次我去她的班上做义工,帮忙布置"秋季Party",看到班主任老师让两个孩子发已经批完了的考卷。她在把考卷递给他们俩的时候,做了一个鬼脸说:"记得要没有表情噢!"两个孩子点点头。转过身来面无表情地按照名字将考卷发给了每一位同学。发考卷为什么不能有表情?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真是太奇怪了。  相似文献   

13.
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none作为代词的考点时有涉及。在2012年的试卷中,又有四份考卷考查了该语法点。作为最佳答案选项的是下面两题:  相似文献   

14.
《阳光搜索》2005,(9):14-14
1.递推定律:你偷看前面的人的考卷时,后面的人一定在偷看你的考卷。  相似文献   

15.
论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的科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梁启超将清代思潮的变迁过程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而贯穿三个阶段他所予以重视的关键性精神即是“科学精神”.梁启超所关心的问题在于学问该如何得到发展,并且忧虑“致用”的主观动机容易介入研究过程,从而影响其客观性,因此,梁启超主张学者应避开去问所治的学问是否实用.“为学问而治学问”,这就是梁启超《清代学术概念》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梁启超深刻地体会到了政治权力主宰真理和正义的严酷现实,他所站到的非政治性立场本身就在政治社会环境中.《概论》在政治思想史学上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案例:某一学科教师在每次月考时,总要准备三份考卷(在学生不知道的情况下),甲种非常难,乙种中等,丙种非常容易。甲种考卷给程度高的同学,乙种考卷给中等程度的同学,程度不好的同学拿到丙种考卷。这些程度不好的同学每次考试,至少能得到60分,对于这些同学来说,60分已经不容易了,从此,他们有了自尊心,也开始有了自信,一旦有了自信,他们就不会放弃这一科了。这位老师的教学成功就在于他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文化思想是梁启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本文意欲通过对梁启超文化思想的演变及其线索、梁启超文化思想的评价以及梁启超的中西文化观等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以促进这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8.
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求学期间,姚名达与导师梁启超往来密切且结下深厚情谊。一方面,初涉史学研究的姚名达受到梁启超治学方法的启发而初窥治学堂奥;另一方面,他在梁启超的影响下立志开展史学史研究,传承并发展梁启超的史学史思想。本研究主要分析姚名达对梁启超治学精神的传承。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和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对他的研究,一向为学界所关注.最近,人民出版社推出了由李喜所、元青合著的人物传记——《梁启超传》,把该人物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胡真  杨彬 《文教资料》2021,(1):57-59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更是我国众多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梁启超在史学上做出了很大成就,这些成就不仅让梁启超在当时受人尊敬,而且让后人仰望。梁启超虽然没有活过60岁,但一生并无大病,最后因偶然因素去世。但正是因为偶然的小病,影响了梁启超史学著作的写作,其中三部史书未能完成是中国史学的损失。本文从梁启超作为史学家的角度出发,以其身体状况为线索,分析梁启超的史学创作与健康状况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