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群与世博会有着特殊故事的人物。他们融入世博、奉献世博的脚步拉近着我们与世博的距离。 2010年,对他们而言意义非凡。因为他们,世博会与上海教育紧紧连在了一起;因为他们,世博会闪耀着智慧与活力的光芒;因为他们,世博才更精彩!  相似文献   

2.
杨雄 《上海教育》2010,(22):42-42
近来,世博后服务世博人员的去向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有媒体报道,上海启动了为期三年的世博会志愿者职业发展服务计划。在针对世博工作人员的专场招聘会上,很多用人单位表示,“小白菜”世博会前就经过层层选拔,本身就是不错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第41届综合性世博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v,Better Life)”。本届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开幕,10月31日闭幕,历时184天,以传播“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为了解世博知识,关注“科技世博、生态世博”并预祝世博会顺利举行。现编制一组世博相关试题,供学习和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权 《上海教育》2010,(15):41-41
百年期盼,八年筹办,在为期半年的世博舞台上,中国毫无疑问将成为世界的焦点。向世界奉献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是中国政府的庄严承诺,更是全中国人民、全上海市民责无旁贷的使命与义务。作为一名大学生,能通过层层选拔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园区志愿者,我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在我小小的世博岗位上,我手捂“中医海宝”徽章,在心中默默起誓:“我志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世博会志愿者,弘扬仁爱精神,践行志愿理念,争当中医海宝……奉献精彩世博,为岐黄增光,为世博添彩!”  相似文献   

5.
基于历届世博会效应分析,世博会与都市文化传播之间存在互动演化的关联:现代都市文化可以依托世博地缘关系,建立城市品牌效应,进行都市文化“点型”传播;都市文化可以依托都市群进行文化扩散,建构文化辐射效应,形成都市文化“面型”传播;同时都市文化传播又是世博精神再生的工作母机,可以加速世博会内在价值的转换和功能演化。总之,世博会是都市文化消费方式同时也是都市文化生产的重要方式,二者具有正向互动关联。上海在“后世博”时期应该依托都市文化创新,重构都市文化范式,整合长三角都市文化圈,扩大上海都市文化的国际营销,续写上海世博精神和都市文化的传奇。  相似文献   

6.
陈杰 《上海教育》2010,(15):23-23
不需要购买门票,不需要经历长时间的排队等待,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饱览世博盛况……这就是网上世博会带来的惊喜。2010上海世博会带给世人的最大惊喜之一是被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誉为“革命性创举”的网上世博会,网上世博会也让虚拟制造技术“一夜成名”。通过这一技术“搭建”起来的网上世博会,不仅把世博会528平方公里园区、园区内150多个展馆及实体世博会的精彩内容全都搬到互联网上,而且能让“网上世博游客”实时互动,在虚拟世博会里感受到真实的世博。  相似文献   

7.
梁晓 《上海教育》2010,(9):44-47
2000年,德国举办了在它的国土上的第一次世博会: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一场世博,引出了一个关于“未来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学校”的问题,得到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形成“世博效应链”。  相似文献   

8.
1933年之前的历届世博会并没有一个确定的主题.这一年的芝加哥世博会第一次确定了一个主题——“一个世纪的进步”。这使得这次世博会成为了,世人眼中世博历史的一个开端。下面我们选取几届世博会的主题,介绍给读者,给大家来分享一下各自的精彩。  相似文献   

9.
林琳 《中文自修》2009,(10):5-5
“今天距离世博会开幕还有×××天”,“世博会××馆已完工”,这些都无时无刻在提醒我们——世博会即将来临! 大街小巷中,关于世博各式各样的标语随处可见,世博会正一天天地向我们逼近。作为一个上海人,世博会就像奥运会对于北京人那样,在我们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即使是个童心未泯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少年科学》2009,(9):42-43
嗨!世博小选人海宝又和你们见面啦,让我们一起游赞神奇的世博轴吧!你一定经常听到“一轴四馆”这个说法吧,那么究竟什么是“一轴四馆”呢?海宝告诉你,一轴就是世博轴,四馆则是中国国家馆、世博会主题馆、世博中心和世博会演艺中心。上期我们已经向大家介绍过世博会的主题馆了,本期的主角就是连接四馆的“世博轴”!  相似文献   

11.
聚焦世博     
《双语学习》2009,(11):10-10
同学们,明年上海将举办为时半年的世博会。《双语学习》从本期开始增设“聚焦世博”栏目,关心世博会的同学们不要错过哦。  相似文献   

12.
臧莺 《上海教育》2010,(15):21-21
上海财经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成立了专职服务世博会及开展世博经济研究的科研机构,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作为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财经类高校,2004年,在世博会的早期筹划阶段,上海财经大学就整合应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方面的整体优势与研究资源,在国内高校当中率先成立了专职服务世博会及开展世博经济研究的科研机构——世博经济研究院。  相似文献   

13.
世博来了     
很难用一个词、一句话来概括上海世博会,因为它囊括了太多的精彩。184天,240多个国家参展,近百个城市案例——它让这个暑假显得不再冗长单调。或许你已经从上海归来,还没来得及从那股兴奋劲儿中转过弯来,见谁就讲自己的世博见闻;或许你正整理行装,兴致勃勃地开始你的世博之旅;也可能你还在网上搜寻,仔细地完善你的世博行“攻略”……那好,就让我们来分享一下大家眼中和心中的世博会吧。  相似文献   

14.
《八小时以外》2010,(5):20-21
shìbó(名) 【释义】 世界博览会(World Exhibition or Exposition,简称World Expo)又称国际博览会,简称世博会、世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国际性博览活动。最初的世博会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为主,后逐渐成为以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为主的展览会。因而,世博会也常常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世博会不只是一个用来展示商品和技术的“大货架”,  相似文献   

15.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隆重举行,这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高兴而自豪的事情,因为世博会不仅代表着上海的形象,同时也表现出了中国在全世界的地位。如何抓住世博契机,提高德育实效?如何营造世博氛围,传播世博文化?如何激发学生参与世博的热情,更好地让他们去了解世博?本期刊出两所学校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昕露 《上海教育》2010,(15):10-13
申博成功以来,上海各高校主动承担了服务世博会的责任,充分展示了上海高校的人才智力优势。自我国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以来,上海各高校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积极抢抓机遇,勇担国家责任,通过参与工程设计、构建研究平台、培训急需人才、提供决策咨询、策划主题论坛、弘扬世博文化等形式,全方位、不间断、多层次、有特色地服务世博会,从智力上支撑世博,乘“世”而上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7.
为世博喝彩     
2010年又是一个中国年,因为万众瞩目的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作为中国人,怎能不骄傲!世界博览会,又称国际博览会,简称世博会或世博。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  相似文献   

18.
《中学科技》2010,(3):24-24
2010年世博会即将在上海召开,本刊将陆续刊登世博会科普新知的报道,广大读者可以从中多角度了解世博盛会,并参加本刊主办的“科教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知识普及活动。  相似文献   

19.
臧莺 《上海教育》2010,(15):20-20
华东师范大学于2006年成立了世博研究院,来自人文、设计、资源与环境等不同学科的近50名专家参与了世博主题演绎等相关工作,发挥专业优势,服务世博。世博会的历史表明,人类文明是科技发展和人文发展的双重演进,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合二为一。为了进一步整合专家资源,凝聚专家智慧与力量,华东师范大学在智力支持世博、技术服务世博的过程中,为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积极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呜——?’课堂内外小记者世博游专列开动了,乐乐姐姐带着“咖啡”小记者们向着世博会进发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