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推行军队保障社会化,是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重要内容,对于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提高军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能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大地震”,震级8.0,性质为浅源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短短80秒,数百万生命被推到生死边缘。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一线希望,百倍努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难见大爱,大灾显大勇。抗震救灾中所体现出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感天动地,同样也震惊和感动了世界。汶川地震是一本教科书,它教育我们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何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的进步,科学救灾、科学减灾。汶川精神是一台播种机,它进一步唤醒了隐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对美好人性的追求,促进了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升华,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与完善。汶川现象是一支集结的号角,它号召我们面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如何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攻坚破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强大的中国永远挺立在世界的东方。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对灾后重建的严峻挑战,作为高校教师和理论工作者,除了积极捐钱捐物、踊跃献血之外,我们还能为抗震救灾做些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们脑中。本刊对汶川大地震特稿的策划,就是想运用我们的所知所学,从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和地质学等角度,通过多学科视野,对这次地震中所出现的现象与问题、反映出来的态度与精神进行客观的分析、科学的审视、积极的讴歌和理性的反思,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为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灾难预防积极建言献策,以我们的知识和智慧直接或间接地为抗震救灾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次特稿由笔谈和论文两部分组成,内容涉及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3.
整形消费热背后隐含的一系列社会因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文明化进程日益加快,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生活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身体社会化程度在逐渐加深。如何处理好个人身体与社会诸因素的关系已成为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以此作为认识和解决某些社会问题的切入点加以探讨,可以更好地促使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与进步。  相似文献   

4.
本刊编辑部在参阅主要媒体关于四川汶川地震信息资料基础上,将四川汶川地震灾情和全国人民支援抗震救灾实践轭要,摘编成文,并配合之简要介绍了1949年后中国特大地震概况及汶川地震留给地学界最有探索性的命题——地震可测性与地震不可测性。  相似文献   

5.
从以人为本的精神、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社会主义互助精神等方面对汶川抗震救灾之中国人文精神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6.
人的社会化是个体取得特定社会成员资格的唯一途径,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其跨入社会后的成败。但是,当代大学生在知识、心理、技能等方面的社会化程度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探索这些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大地震,我校及时组织了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的援助活动,全体教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外聘人员)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大家表示,要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向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救援和重建工作。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全校教职工捐款47935.50元;在校的各类大学生也尽己所能,踊跃捐款31573.30元。  相似文献   

8.
伴随医学文明的进步,医学模式步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时代.区别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新型医学模式给卫勤保障注入了心理学与社会学元素.我院曾多次成功组织实施了湖南省常德、益阳地区抗洪抢险卫勤保障任务.本文综合我院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工作方面的经验,从医学模式的变迁透视卫勤保障任务的新思路、新特点.  相似文献   

9.
汶川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经验是我们今后应对巨灾和进行社会经济建设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汶川地震灾害发生、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值得吸取和借鉴的教训.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对经验与教训加以总结与凝练.  相似文献   

10.
8.0级!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大地震,以相当于数百颗原子弹的能量,震撼了大半个中国。  相似文献   

11.
情景:乔和林芝刚刚募捐了善款,帮助四川灾区人民灾后重建。 乔:好了,现在我们至少尽力做了些事情去帮助他们。我希望我们能做的更多。 林芝:是啊。我真的很羡慕那些真正到灾区救助的志愿者。那可真需要很大的勇气啊。  相似文献   

12.
人文主义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尺。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权利、自由、尊严和个体的价值及对世俗生活幸福的追求。历史教育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还要重视对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因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  相似文献   

13.
人文主义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尺。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权利、自由、尊严和个体的价值及对世俗生活幸福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加强军队医院卫勤保障平战结合形式的研究已成为军队医院卫勤保障的重要课题[1]。本研究旨在探讨军队医院卫勤保障平战结合的形式,寻求做好卫勤保障准备工作的有效途径。1指挥体制,寻求战时垂直指挥我军已实行新的联勤保障体制,军队医院由多头领导管理,变为联勤统一领导管理,这样,军队医院业务领导关系也就十分明确了。领导体制的变革,较好地解决了战时医院垂直领导、指挥问题。战时从总部(战略)、军区(战役)、集团军、联勤分部指挥所内设立卫勤指挥小组,为合成军军政首长统一筹划卫勤保障、使用卫勤力量、组织伤病员医疗后送和将卫勤保障纳入后方保障方案创造了条件。2学科设置,寻求战时最佳结合目前,我军各类医院包括驻军医院、中心医院、总医院和疗养院等,都是在固定院址内按照分科收治伤病员。随着军队编制体制的改革和精简,军队医院数量减少、规模缩小,按照平战结合卫勤保障需求,须探讨战时医院保障体制与运行机制。不少军队医院寻求大专科小综合,试行大内、外科的分科形式,目的是为卫勤保障平战结合及平时为战时野战内科、战(创)伤外科做准备。但军队医院卫勤保障平战结合仍存在不少问题,如何正确分析军队医院卫勤保障平战结合的影响因素,军队医院如何平战结合、快速...  相似文献   

15.
李德强  李照 《华章》2007,(12):118-118
对外开放和及经济全球化无法回避信息安全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对外开放可能产生经济安全问题而对其简单排斥.当对外开放和军队采购安全之间产生冲突,进而有可能威胁到国防安全时,我们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制定对外开放情况下加强军队采购信息安全管理的政策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军用保障是军队后勤保障的重要内容,本文分四个方面对宋代军队的服装供给和保障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指出宋廷在其军队提供各类服装保障,从布帛的筹措,军服的缝制及其发放等方面确实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宋代在军队军服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因军服供给不足发放不及时而“致使人兵赤露,军容不振”的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外来务工人员已经逐步成为后勤服务支撑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主力军,如何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不仅是高校后勤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维护高校教学秩序的重大任务。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务工人员的权益现状以及原因的分析,来探讨高校后勤外来务工人员权益保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地区叫法有很大的差异。如德国轿车,在香港叫“宾士”,在北京叫“奔驰”;而America,中文叫“美国”,在日本则摇身一变成了“米国”。细看这些翻译,你便可以发现,不同的文化对翻译的导向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从翻译出发,透视文化差异的现象。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可以从不同的文化视角出发,得到全新的解释。每个地区的文化都是不同的,是经过短则几百年,长则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而成,而非源于一朝一夕。东方人的勤劳与智慧,西方人的冒险与开拓;吉普赛人的浪漫与不羁,爱斯基摩人的无畏严寒。我们总是津津乐道其它民族…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群体透视社会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迅速发展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中国社会的转型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变迁尤其令人瞩目。近20余年间,在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的强烈呼唤之下,学术界对近代中外社会转型与变迁的研究日益重视,古老的历史学同样也是如此。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中,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似乎已成为许多学者的共同旨趣。分析现有成果及研究的发展趋势不难看出,从社会群体考察社会变迁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也称得上是一个别具特色的研究视角。群体与社会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新兴社会群体的产生,就是社会变迁的具体反映。虽然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20.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文艺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古今中外没有那个文艺家不把情感放在艺术创作的首要地位,情感是开启文学之门的一把金钥匙。那么什么是文学的情感呢?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同自己的具体关系的体验,是主体对外界刺激所持态度的反应,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功能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受着人的生理机制和社会经验的制约。人类对世界的把握有两种方式,一是理性的判断,二是情感的体验,判断是种认识活动,体验则是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