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泽会 《考试周刊》2014,(32):174-175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派的理论代表之一。由于时代的局限,他的教育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保守性,但在某些方面对当今的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章着重从儿童管理、教育性教学、道德教育三方面谈谈对其思想的认识及对当今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丽梅 《教育》2012,(1):60-60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1776—1841),德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这本书的主要教育思想如下:  相似文献   

3.
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年)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政治立场是保守的,代表着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人民抱着一定的敌视态度,但是他的教育理论在很多方面有着精辟的见解。赫尔巴特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家中第一个企图把教育学建立为一门科学的人,他明确提出教育学是一门科学,不能仅仅依赖于以往的经验、习惯,应当具有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他要求把哲学作为整个教育学的指导方向;用伦理学来决定教育的目的;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赫尔巴特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但是由于他的唯心主义、形而  相似文献   

4.
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Herbart,1776-1841)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普通教育学》出版于1806年,是赫尔巴特最  相似文献   

5.
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对他的教育思想,人们多持否定态度,把他作为传统教育的代表进行批判。本文对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作重新评价,认为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虽然带有一定的保守性,但其对教育理论的建树仍有无可争议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7.
自从《普通教育学》诞生以来,就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当然也包括中国。20世纪初期《普通教育学》传入中国,影响了中国教育学界的发展。回顾一百余年的历史,赫氏这篇巨著的命运可谓跌宕起伏。反思我们曾经的所作所为,《普通教育学》对现阶段教育学的发展依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现代特性,即,其目的是培养启蒙哲学所主张的在"独立使用自己理性"的个体,就其手段而言,管理是为了自由、教育性教学是为了促进自我思考、训育是为了促进自我行动,文章最后指出了这种教育学思想对于正在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教育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吕忠堂 《山东教育》2006,(7):123-123
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又做了十二年的校长。泰安十二中校长林相国出版了自己的《教育随笔》(中国文学出版社2006年1月)。尽管如他自己所说,随笔所写的都是一些“粗浅想法和认识”的“小豆腐块”文章,但却是他多年来“尽力地用脑子去想,睁大双眼去看”“日日夜夜琢磨学校教育怎样才能更好”的结晶,所以每一篇小文章都能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种启迪的话,那就是教育者当做有心人。  相似文献   

10.
介绍在《教育学》授课过程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如用李约瑟之谜贯穿课程始终,激发学生对中国教育的思考;同时采取借鉴策略,把社会学、经济学、史学等方面知识融入到教育学中,采用对比策略,把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进行一个对比;在内容上既有一些增加,如,中国经济改革带给教育改革的启示、现当代中国教育风云人物等,也压缩了一些理论课时;结合教学理论,大力推行一个学生实践项目:微型课。  相似文献   

11.
博仔 《湖南教育》2005,(5):12-13
名 家 小资 料 : 赫尔 巴 特(1776~1841),出 生 于 德 国 北 部 城 市 奥 尔 登堡 。 世 界 著 名 的 教 育 家 、心 理 学 家 、哲 学 家,其《普 通 教 育学》被 视 为世 界 教 育史 上 第 一部 具 有 科学 体 系 的教 育 学 著作 ,他本 人 在 教育 学 史 上享 有“ 科 学 教育 学 之 父”的美 誉 。教 育 思想 要 点 : 教育 之 目 的 是 培 养 五 种 道 德 观 念 心 理 学 是 教 育 的 首 要 科 学 管 理 论 教 育 性 教 学 多 方 面 兴 趣 理 论 及 课程 论 文 化 分 期说 形式 阶 段 论 训 育 论 在 人 类 科 学 史 上…  相似文献   

12.
朱蕾 《教书育人》2011,(13):23-24
中国历来都崇尚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方法,更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的治学名言。学习之苦犹如咖啡之苦是无法剔除的,但人们是为了享受而去喝咖啡,却很少有人是为了享受来学习。记得曾与一些学生讨论过"学习之苦乐",全班几十人竟没有一个人认为学习是快乐的,我感激学生的坦诚,却也由此一直希望我的生物课堂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我的教育能让  相似文献   

13.
全闳 《中国教师》2011,(23):77-78
<正>《窗边的小豆豆》[日]黑柳彻子著,赵玉皎译.南海出版社2003年版,文中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引自此书。一直喜欢读书,就连儿童文学也喜欢。我喜欢孩子们纯净无邪的世界,喜欢孩子天真可笑的想法,喜欢孩子们出其不意的行为。第一次读到《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在读师范时,当时我是把它当成儿童文学来读的,但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小豆豆,还有那位可爱的老校长。  相似文献   

14.
请老师们将自己读到的好书与更多的教育同仁分享,大家一起探讨,共同提高。同时,请关注我们的博客,并在博客上发起投票,选出湖北教师最爱读的书。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hbjyjx。教育从家庭开始,家长也是教育者。这是我读完木村久一写的《早期教育和天才》后的体会。木村久一在书中着重介绍了卡尔·威特的父亲教育威特的故事。威特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那年,威特考入了莱比锡大学。1814年,未满14岁的威特由于一篇论文而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卡尔·威特能够取得这些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而是因为他的父亲教育  相似文献   

15.
<正>读完卢梭的教育哲学专著——《爱弥尔》后,我感触颇深。其深入浅出的写作风格蕴涵着卢梭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真知灼见,为我打开了另一扇思维的窗,指引着我开拓专业视野,思考未来的职业规划。这本世界名著的魅力在于,它让我静下心来思考我们的幼儿教育方向是否科学。下面,我就其中的一些观点谈谈自己的理解。"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1939年12月答复一位朋友的信《谈生活教育》可以称得上是一篇探讨生活教育理论的精辟论文。1937年,从七七事变到八一三事变,全国进入抗日战争,到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当时,陶行知先生受全国各界救国会委托乘出席世界教育会议之便,前  相似文献   

17.
孙松波 《教育》2013,(18):62
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教师万玮受学校派遣,于2012年3月中旬至7月上旬,赴美国波士顿对波士顿英语学院、斯卡斯代尔高中、康科德学院、布莱克莱恩高中、波士顿大学、哈佛大学等进行了学习考察。学习期间,万玮坚持每天写博客,将自己的见闻、感受记录下来。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向美国学教育》一书,就是由这些博  相似文献   

18.
静读龙应台的《目送》,是近来每个夜晚睡前的最后程序。“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9.
20.
陶行知先生在毕生“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进行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创立了恢弘的教育理论体系,他的科学教育思想是这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他的科学教育思想与实践具有前瞻性与科学性,至今仍熠熠生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是着眼于儿童,着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