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通过写公仪休拒收鲤鱼的事,赞扬了他奉公守法、深明大义的高尚品质。其中“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和“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这两句看似矛盾的话,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中,我通过借文生疑,巧引争辩,既化解了难点,深化了认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个独幕剧,讲述了两千多年前鲁国宰相公仪休拒收鲤鱼的事,赞扬了他奉公守法、深明大义的品质.引导学生理解公仪休说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和"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这两句看似自相矛盾的话,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中,我通过借文生疑,巧引争辩,既帮助学生化解了难点,深化了认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4.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体会公仪休清正廉明、遵法守法的品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剧本特点1.师:同学们,春秋时期,鲁国有位宰相叫公仪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他廉洁的小故事。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4.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体会公仪休清正廉明、遵法守法的品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剧本特点1.师:同学们,春秋时期,鲁国有位宰相叫公仪休,他曾提出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  相似文献   

6.
(一)师:通过预习,有谁知道什么叫独幕剧?生:(略显迟疑)就是一幕剧吧。(轻微的笑声)师:别笑呀,理解得不错。不分幕的小型戏剧就叫独幕剧。课文中有两个词语明明白白点出了这是一个独幕剧,谁看出来了?生:课文开头的括号里有“幕起”字样,课文结尾部分括号里有“幕落”字样,点出了这是独幕剧。师:读书真细心!知道剧本里中括号和小括号里的文字所起的作用吗?(众摇头)括号里的文字,是分别用来交代舞台布景、人物活动,提示人物对话时的表情、动作的,既能衔接剧情,又可渲染气氛。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力争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生读课文)师:…  相似文献   

7.
8.
刘富 《成才之路》2009,(10):72-72
【设计内容】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讲了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一个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赞美了公仪休清正廉明、坚持原则的品质。本设计充分挖掘文中不同角色的性格,转换学生的位置,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精神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蒯威 《湖南教育》2013,(9):40-41
不知为什么,有些老师在阅读课文时,往往特别相信文本,相信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也许是因为潜意识里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听话的孩子,一个不敢随便提出疑问和困惑的孩子。结果文本中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擦肩而过。《公仪休拒收礼物》,独幕剧,改编自《史记·循吏列传》,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课文内容看似浅显,细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语文第八册课文《公仪休拒收礼物》,它取材于《史记》,是很强的人文作品,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喜爱鲤鱼,却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鲤鱼的故事。它是一部独幕剧戏剧,是极其生动的一种文学体裁。读戏、思戏,进入剧本是学习剧本的根本。怎样让学生入戏悟文,本人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环节中,注意循序渐进,边读文中的台词,边品味语言文学与人物个性,边演绎剧本,并对其表演初步尝试评议。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符合“大语文观”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徐静 《辅导员》2011,(26):20-22
课文背景:《公仪休拒收礼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两条鲤鱼的故事,赞扬了公仪休以身作则、清正廉明、聪明机智的品质。当课文学到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  相似文献   

12.
一、导入 (课件显示:在古筝《铁马吟》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显示舞台上公仪休拘收礼物的场景。)[评: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不仅了解了剧情,而且熟悉了剧中的人物。想不想尝尝做演员、做导演的滋味?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教学载体越来越先进,教学模式也越来越科学,微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发明的,其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从微课的概念入手,了解微课在解决初中地理知识难点过程中的作用,探究初中地理教师如何借助微课强大的教育力量来克服学科教学中遇到的难点知识,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放小鸟》(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得到了一只非常漂亮可爱的小鸟,小男孩将这只小鸟关在笼子里,小鸟不吃不喝,小男孩很着急。这时候,窗外飞来了一只大鸟,是鸟妈妈找孩子来了。看到此情此景,小男孩"决心"放走小鸟。小鸟飞走时向小男孩道谢。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感受小男孩对小鸟的"真爱"是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出示第三自然段:"我看了看笼子里的小鸟,决心放它回家去。"生读。)师:谁能用"决"再组个词?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师生普遍反映必修Ⅲ模块(人教版,下同)比较难,特别是西方文化史部分难教和难学。主要原因是这一模块有三大单元的知识涉及大家相对陌生的西方文化,即第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所谓"难教",首先难在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包含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内容,而且还包含政治史、思想史、人物史等内容。其次难在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不够。所谓"难学",首先难在学生没有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材篇目体裁样式多样,其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根据具体体裁样式。小学语文戏剧文学教学,需要从其情节、台词的感悟、理解上多思考,需要从学生表演的行为上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17.
《昆明的雨》教学难点来源于学生的存疑之处,而这些存疑之处往往正是文本的矛盾之处.教师可通过紧抓文本矛盾,巧借课文中的上下文信息、课文后的阅读提示及课本外的背景知识有效突破《昆明的雨》的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内容,这些知识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想能力的要求较高。针对地理学科内容相对繁杂的特点,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寻找突破难点之"巧"法,充分挖掘学生认知潜力,从而解除疑惑,破解难点之"难"。  相似文献   

19.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对于学生概念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模糊点、易混淆点、困难点等,教师可以巧借比较来帮助学生明晰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深化学生认知,提升概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课文《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名医扁鹊四见蔡桓公,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其治疗遭拒,最后以蔡桓公的不幸为结局,警示人们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做到防微杜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