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国古史研究上,“士有朋友”这种人际关系尚是个没被揭示的问题。这种人际关系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活跃于整个古代社会(奴隶制)时代,即夏商周三代包括春秋时期。它是构成那个时期社会繁多等级关系的重要成分和传统的积极因素。本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是提示“士有朋友”这种人际关系的社会属性;下篇是提示这种人际关系在夏商周三代,以及春秋时期的表现形式及其发展衰败的原因,从而为战国时期出现的“士”的阶层找到了承继渊源。因而在古史研究上是具有启迪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延安之行给了我决定性的影响,我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当时我就坚信反动派不能统治中国,新中国一定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诞生。——爱泼斯坦  相似文献   

3.
《文化学刊》2008,(3):141-141
李钧在2008年1月17日《中国教育报》第7版《十字街头中国学术如何整合与重建》一文中指出:"有学问的思想"与"有思想的学问"都是现代学统的组成部分。它不保  相似文献   

4.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高悬在夜空,离它越远就越能看清其轮廓。”走在岁月的长河边,人们往往会愿意停下来,悉心聆听,听山谷的回响,听岁月的回音…… 2005年,《对外大传播》刊登了《怀念敬爱的母亲王作民》、《我的中国同事——陈休征》、《怀念与希望——送别爱老归来》等文章,读者纷纷来信,表达了他们的感受, 认为这每一篇文章都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理想的润泽。中国有句古语叫“温故而知新”,我们回忆往事并不是用昨天的历史来桎梏今天的思想。为此,我们开办了《历史回廊》栏目,其目的是通过探寻中国新闻路上前人的足迹,为我们今天的外宣事业找到更清晰的路标。在此, 本专栏诚邀广大外宣工作者拨冗撰稿或提供线索和信息。本期文章是原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回忆早年与日本专家菅沼不二男共事,并由此了解其人的故事。摘自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友谊铸春秋》,日文版题目为《为新中国作贡献的日本人》。本刊将此文分上、下篇刊出,请读者垂注。  相似文献   

5.
正价值观是文化中处于最核心地位的要素,外层的要素都是围绕着价值观这一中心形成的,并且在方方面面都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想要把握中国文化的核心,就要把握住价值观。而当一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被他国欣然认同时,该文化就获得了深刻影响他国文化和社会的基础,进而获得了影响国际关系的关键力量。那么,海外民众对代表中国文化最核心思想的价值观的认知情况如何,这些情况又与哪些因素相关,海外民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创立新世界观和新哲学过程中有几个重大的历史事实和理论问题必须搞清楚、弄明白,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开始,而异化劳动理论则是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新哲学开始形成的重大标志;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本质和精髓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核心和归宿;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和超越发展了抽象的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形成自己现实的人本主义本体论和人道主义价值观,创立了以现实的个人为本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新现实世界观和新哲学。黄楠森先生提出的"不能以人本主义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没有马克思哲学原著和文本的事实依据;他因没有读懂、读明白马克思原著和文本而误解、曲解和批评马克思的正确论述,成为一大历史笑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