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打破“尼采美学没有体系”的成见 ,着力揭示尼采美学的内在体系结构。尼采美学思想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变化 ,应当以尼采美学思想的成熟期为基准 ,来建构尼采美学思想的体系结构。尼采美学是由艺术哲学和美论两部分组成 ,艺术哲学是其重心所在 ,它由艺术生理学和艺术形而上学两部分构成 ,这两者共同完成“重估艺术价值”的使命。尼采美学的核心概念是“强力意志”。  相似文献   

2.
所谓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并非如初闻乍见的那样决绝,其中既有翻译本身所带来的问题,也有过度阐释或误读的因素。回归黑格尔美学讲演录本身,可以发现这个单一论题的复杂面相,甚至是矛盾之处。黑格尔本人未能将这些复杂的面相整合为自洽的一体,也未能将此中的矛盾一一化解,但他将它们推进到一个“现代性状况”之中进行考察,已经显示出他对于其时代的那种深刻的“哲学把握”,对于艺术发展转型期的敏锐洞见。  相似文献   

3.
从唯物主义的角度高度评价了“重估一切价值”的价值,认为尼采哲学之可贵就在于它能唤醒并激励人们的思想,并使人们摆脱“教条主义的昏睡”;同时文章认为,“价值的重估”是人类每处于精种信仰危机时所必然面临的问题,并且提示中国在从政治时代向经济时代的过渡中,同样面临着新的价值世界的选择问题;最后文章客观地分析了“重估一切价值”学说乃是唯心主义的、非理性主义的、贵族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4.
阿Q精神隐喻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鲁迅在创作过程中,就已经对阿Q进行着价值的重估,表明了价值意向的迁移。阿Q形集集中体现了鲁迅艺术世界对“反常”精神现象的关切,阿Q与狂人、未庄的关系隐含着鲁迅内在的精神矛盾与痛苦。“精神胜利法”作为生存困境中精神超越,具有思想化及个体生存上的特殊价值。重估阿Q就是对精神的自觉、自主乃至自足性的肯定。鲁迅通过阿Q精神对传统化精神的反思也应当在新的观念下予以反思,并由此进入对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与命运的重新神视。  相似文献   

5.
认为尼采的艺术形而上学是尼采美学完成“重佑艺术价值”使命的主要手段,它由一个总命题和三组分命题构成,是一个有着内在关联的结构系统。要注意澄清这些命题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6.
从尼采对形而上学的变革看现代形而上学的价值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以强力意志永恒轮回的生成世界观、透视认识论和生存价值论颠覆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实现了形而上学的价值转向,即把传统的绝对实在的形而上学变为了相对阐释的形而上学;把传统的观念世界的形而上学变成了生活世界的形而上学;把传统的理性本体的形而上学变为了非理性本体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7.
当下教育信息化普遍使用于各个领域,教育正处在中西文化、新旧课程文化冲突融合的时代。传统教师文化面临崩溃的危险、利用教育信息技术的不良文化泛滥。这种现象在课程转型时期出现是不足为奇的,但需要教师具有理性的思维去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如何避免教师在课改中重复出现的弊病,又能使中国传统文化更新变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这是当前站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外语教学界一直把耗时低效的哑巴英语归咎于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的结果,因其对知识的过分讲解和句型的机械操练。忽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等诸多弊端而遭人诟病。自20世纪70年代交际教学法产生以来,许多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认为语法不起作用,特别是Krasen(1981)提出的监控模式认为有意识学习语言与无意识习得语言是有区别的,有意识学到的内容无法转变成无意识的能力。他继而提出语言应该通过自然地接触语境而习得,而不应该通过正式学习学得。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Krashen和Terell提出外语教学的“自然法”,主张自然习得语言,反对语法教学。他们的观点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如Skehan(1998)、Dekeyser(1998)等,他们认为正式的语法课只能使学生获得称述性知识,而不能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法形式的过程性能力,因为这两种知识在大脑中以不同的体系存在,其间没有接口。Chomsky的普遍语法更是强调意义的交流,忽视语法形式,他提出了人的先天语言习得机制,普遍语法是生成的,语法教学隐身匿迹。逐步淡出。然而轻视语法教学的后果是严重的。学生的读写能力下降了,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的准确性也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尼采对西方文化进行尖锐批判,进行价值总结,由此重新肯定人类生活及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克服世界和人的虚无主义。本文认为,尼采的艺术形而上学思想主要表现为通过对世界本体的重构,探讨审美人生的表现及其审美人生的意义发生,并此来透视艺术的形而上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认为尼采的艺术形而上学是尼采美学完成“重估艺术价值”使命的主要手段 ,它由一个总命题和三组分命题构成 ,是一个有着内在关联的结构系统。要注意澄清这些命题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1.
道德是一切哲学研究的主题之一。在尼采哲学中,道德哲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尼采的道德哲学是以“一切价值重估”为出发点,并以对“道德的重估”为重点的。本文主要从尼采对基督教思想的批判切入来阐发尼采的道德思想,并对他的道德哲学进行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12.
教育哲学实践价值的"缺失",使得教育哲学的研究不断遭受到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者的质疑而陷入严重的价值危机.剖析"缺失"产生的根源,重估就显得格外重要.重估教育哲学实践价值的目的,就是要重新阐述教育哲学对教育者的理性发展和在实践活动中的意义.教育哲学应当深入到教育实践和广泛的社会与生活实践中,追问、反思和批判,澄清教育的价值,从而使教育实践和人的生活方式趋向于完善.  相似文献   

13.
教育哲学实践价值的“缺失”,使得教育哲学的研究不断遭受到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者的质疑而陷入严重的价值危机。剖析“缺失”产生的根源,重估就显得格外重要。重估教育哲学实践价值的目的,就是要重新阐述教育哲学对教育者的理性发展和在实践活动中的意义。教育哲学应当深入到教育实践和广泛的社会与生活实践中,追问、反思和批判,澄清教育的价值。从而使教育实践和人的生活方式趋向于完善。  相似文献   

14.
尼采用“重估一切价值”打倒一切偶像,对西方文化的基础进行彻底的反思,颠覆了传统道德、宗教、理性所设置的二元世界,把人从虚幻的外在世界拉回到本真的生命世界。其不乏深刻的见解,对当今生活在急剧变化的多样世界、却日益丧失精神家因的人们,无疑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市场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加剧使现代性危机日益加深。市场逻辑的泛化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续颠覆,但又从另一面表现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依赖和召唤:传统文化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永恒眷注,成为消解现代性危机下肉体和精神二元分裂的根本原则;传统文化以"仁善"为核心的群体观念,对于现代人伦危机具有拯救价值;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观念提供了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致思取向。  相似文献   

16.
尼采早期认为艺术具有至高无上之价值;中期彻底否定了前期艺术价值观,认为艺术有害清醒的、自立自主的人生,提出科学将取代艺术;而后期重新肯定艺术具有至高无上之价值.尼采艺术价值观的变迁与他对理想人生、真理、文化、人类未来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尼采的艺术生理学由一个总命题和两个分命题构成。尼采艺术生理学的总观点是将艺术当作一种生理机能,认为艺术创作的生理前提是“醉”,艺术创造力根源于艺术家的身体活力。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研究存在着本体神话与科学神话,教育学者因而苦恼于教育学科性质的界定以及教育实践中隐藏的教育规律的探寻。随着对追寻确定性信念的质疑,教育学研究的固有价值取向日益凸显出与实践的疏离。教育学作为一门“实践之学”.其真正价值在于解释实践而非指导实践。解释力是评价教育学研究的基本价值尺度,而多样性的解释也隐含了不同的价值立场.需要包括教师、教育行政人员、教育学者在内的实践者根据实践逻辑作出相应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大视野中审视尼采哲学,通过对尼采哲学思想的疏理,笔者认为,尼采实现了一场哲学变革,实现了西方哲学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向,这些转向包括:价值转向、人学转向、语言转向和非理性转向。本文重点分析了尼采哲学关于形而上学和人生价值的两大转向。  相似文献   

20.
面对“现代性”话语的内在矛盾性,以杨炼、江河为代表的北京诗人群。率先企图借助“文化”的反思以求得这一矛盾的拆解。他们的“现代史诗”并没有超越历史,“历史”只不过是他们“宏大叙事”所赖以凭借的载体和价值依附的神性本体。以石光华、黎正光等为主要成员的“整体主义”,对于“史诗”派的发展和超越表现在较为自觉地越出了历史表象遍存的拘囿,而从古老的东方智慧和现代“全息宇宙生物律”中获得了启示。以廖亦武、欧阳江河为主要成员的“新传统主义”,通过对传统的批判,确实已将诗歌从对文化题材的迷恋转移到对当下生存经验的关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