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音乐鉴赏是一个以审美为主的教育过程,它作用于每一个艺术作品的审视,洁净人们的心灵.在交响曲盛行的年代,人们聆听音乐、感悟音乐和创造音乐,这些实践行为都少不了生活环境的熏陶.本文就的介绍,再结合莫扎特的人生经历,揭示中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的升华.  相似文献   

2.
听音乐     
父子两人围着收音机欣赏音乐,儿子:莫扎特的小夜曲就是棒。父亲:是贝多芬的交响乐。音乐播放完。播音员:刚才大家听到是东北大秧歌。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唯一真正生存的艺术,它的振颤、律动,也就是生命的要素,任何有生命的地方,也必然有音乐。”这是著名钢琴家帕德莱夫斯基对音乐的认识,他的这一精湛见解,揭示了音乐和人生的关系。的确,当我们陶醉于优美的乐海时,那典雅抒情的小夜曲使你心旷神怡;那流畅轻...  相似文献   

4.
夜之情思     
我听过很多小夜曲。然而,每次回想,耳边却总飘来海顿在十八世纪60年代中写在他的 F 大调第17四重奏(作品三之5)中题为“如歌的行板”的第二乐章。自从第一次听到它,这段悠扬的旋律便挥之不去。长久地停留在我的心上。此曲由两个相近似的主题构成,其主旋律是由第一小提琴演奏的清新柔美的小夜曲调子,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则以拨弦演奏,像吉他一样为之伴奏,越发体现了主题音乐的清新、婉转与柔美。顾名思义,小夜曲是一种黄昏或夜间在室外独唱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一门能激发和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语文的金色大厅,演绎出一首首美妙的心灵乐曲。一、小夜曲的点拨——古诗教学,开启学生的想象力在古诗教学中,我注意从学生已掌握的词句入手,带领  相似文献   

6.
<正> 亚里士多德说:音乐之中仿佛存在着一种同人类心灵相契合的血缘关系”。瓦格纳说:“心灵的器官是乐音,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为什么音乐能如此真切地抒发人们内心的种种情感,具有催人泪下,或引人激奋,或令人欢愉的魅力呢?这是因为音乐的构成要素与人类情绪有同型同构的关系,音乐的构成要素很多,但最主要  相似文献   

7.
<正>在人类的生命历程中,一切可以影响心灵成长的元素都不应该被忽略,一切可以成就精神文明建设的教具都将责无旁贷地为生命呈现。音乐,作为人类感情对话的语言,作为思想沟通的媒介,始终肩负着人类心灵成长、精神鼓舞、思想净化等综合使命与重任。从童年到成年的每一段人生,音乐对人类的心灵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对学生内心世界的美好锻造和乐观向上的心态培养,音乐从来都是从听觉渗透到心灵的一剂良药。一、音乐是一份慈爱  相似文献   

8.
林玉珍 《考试周刊》2010,(31):225-226
音乐是直击心灵的艺术,但在实际音乐教学中,传统、经典的音乐却很难走进学生的心灵。本文从中学生心理发展状态、情绪情感等深处解析其根源,并提出通过音乐教师的个人魅力、音乐教材的选择、音乐课堂内部教学、课外渗透等方面来改善这一状况。  相似文献   

9.
《大学时代》2003,(11):55
“太吵了”。这是个令我悲哀而无奈的答案。也许音乐本身就只是一种娱乐而已,你不能把什么价值观人生意义之类的归结于它。接触音乐有两种不同的途径。一是,先到达耳朵,再进入心灵;二是,先进入心灵,再由耳朵感受。第一种,你得娱乐耳朵,让耳朵舒服,耳朵受不了.那这种音乐肯定接受不了。第二种,你得感动心灵.让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10.
提醒幸福     
苹果寄语:幸福有时遥不可及,仅仅在我们的期盼中;幸福有时唾手可得,就在我们的心田里。寒冷日子里的一丝温暖,饥饿日子里的一块饼糕,年迈父母的一声提醒,相爱的人的一个眼神……幸福有如心灵的眩晕,只有敏感的心才能体会那瞬间的天旋地转;幸福又是心灵的小夜曲,只有用心去感受生活的人才能听出它的旋律。让我们都来感受幸福,品味那甜美的眩晕吧,它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11.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以整体的方式体验音乐,强调音乐的整体感受和整体把握。因为音乐是直接作用于心灵的艺术,音乐教育就是心灵的教育,把音乐肢解成七零八落的碎片,是不可能打动心灵的,更不用说让学生领悟音乐之美了。所以,感受和把握音乐的最好的方式无疑是整体性的,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也只有通过整体的方式才能更好地获得。然而,为了体现整体性,落实整体的方式,教师们不再一句一句教唱歌曲了,也不再反复聆听音乐主题乐句了,很多教师让学生把音乐作品从头到尾一遍遍完整地听或唱奏,结果不仅没有出现预期的效果,学生甚至比原先单…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人类心灵深处情感的溪流,音乐是一种美的再造,是人生命中的一盏旋转的彩灯,美丽而又色彩缤纷.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曾说过:"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音乐教育,正是运用这种"心灵体操"去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使之在音乐美的感受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开启幼儿的心智,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美好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1 .音乐教育是达到素质教育目标的最佳手段音乐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 ,也是素质教育的手段。音乐为什么会有这种功效呢 ?因为音乐本身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特性。音乐能够带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给人以精神力量。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 :“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 ,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 ,它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 ,使它也就因而美化。”也就是说 ,音乐和教育以恰当的方式结合所产生的力量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而净化心灵是教育的目的之一。音乐教育正是运用音乐所营造的艺术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调动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  相似文献   

14.
带着几分好奇、几分惶恐,叩响世界历史沉重的大门,门徐徐打开.哦,那是什么声音?如此明净,如此美丽,<蓝色多瑙河>?哦,为什么如此令人怦然心动?"那是施特劳斯对音乐的奉献!"一个声音回响在耳际.对,是奉献.施特劳斯第一次将奏鸣曲带到了世界,他推动了历史,推动了音乐的进步!继续往前走,哦,那是肖邦的小夜曲,是巴赫的平均律,他们的奉献,让音乐王国如此美丽.  相似文献   

15.
杨娜 《小学生》2010,(7):30-31
音乐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是哺育心灵的乳汁,是启迪智慧的钥匙……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能使师生的心灵亲近起来,能使学生心灵中最隐秘的角落,都展现在教育者的面前。”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就要关心备至、小心翼翼地触及每个幼小的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16.
学前音乐教育专家提到,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培育人的“音乐心灵”,“音乐心灵”理解为:对音乐形式美的敏感性和对音乐所引发的想象与情感体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沟通与解读     
<正>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影响人对事物的理解和价值观,从而指导人的行为。语文与音乐皆为心灵的产物,他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一、音乐与语文教学的渊源1.音乐,心灵的引路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  相似文献   

18.
何广风 《中小学电教》2011,(12):137-137
人们常说音乐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是哺育情感的乳汁,是启迪智慧的钥匙。音乐真有这样神奇的功效吗?答案是肯定的。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说:“心灵的器官是音乐,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作为最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情趣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一门灵动的艺术,也是一门抽象的艺术。我们的音乐教学只有把握音乐的规律,用音乐的律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才能让学生的心灵在音乐中自由驰骋,才能营造出一个让孩子喜欢的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能够慰藉心灵,引发共鸣,它对于智障儿童的智力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智障儿童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认识和感受,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领悟音乐的含义,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感受心灵的温暖。因此,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和研究音乐教育,优化音乐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广大教师对音乐教学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