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总是说,国有企业办好办不好,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而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又关键得有一个好的班长。话说得没错,但是,做起来好像不那么简单。 为了研究问题,我曾经在浙江、上海、山东、山西,通过一些与大中型国有企业一把手有深交的朋友,去找那些企业的一把手做有条件的个别谈心。有条件者:一、谈心只准有我,有他信得过的那位朋  相似文献   

2.
选题策划的重要,恐怕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套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好选题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好选题大概是万万不能的。什么是好选题,可能仁见仁,智见智,各人有各人的标准。如果不抬杠的话,在当下的语境中,大概不外乎指畅销书与常销书两类。曾见某名出版家提出“常盛书”的概念,作为未来出版的鹄的,意在解决畅销书“畅”而不“常”和常销书“常”而不“畅”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信息系统工程》2005,(12):24-24
很多人说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其实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一把手工程”这个词,因为“一把手”总让我想起“一把抓”.每个CEO都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信息化在被这一把抓的时候,会不会从指缝中滑落出去。  相似文献   

4.
“福气”问题易家炎“痔疮患者,好—福气!”这是荣昌制药的一句电视广告词。虽然画面上的那位先生,说得很投入,但我总觉得味道不对劲,竟然渐渐衍生出反感来。一个人得了痔疮,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不会是什么福气,有的只是晦气或霉气。据词典解释,“福气”是指享受...  相似文献   

5.
“文章大概不会是一次成功的,总得要改的。开头起草的时候,一定有缺点,一定有漏洞”,“所以写好之后,要自己看,多看几遍。”这是我们的老前辈叶圣陶同志勉励新闻工作者的一段话。叶老说的“文章”,当然也包括评论,“总得要改的”,说明修改是评论文章写作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道工序。可是有些同志特别是一些初学评论写作的年轻人,不相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写评论总想一次成功。既怕麻烦,不愿自己动手改;更爱面子,不愿别人对他的文章作修改。这两种想法根源是一个:过份  相似文献   

6.
练功漫笔     
功,我想是要练的,不然,就不成为功了。“久久为功”,就是说要练的意思。练些什么?这会有不同看法,因为,每个人的迫切要求不尽相同。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练功夫,是可以允许的。新闻工作也有各种功夫。写作技巧呀,丰富知识呀,思维锻炼呀,等等,等等。仔细排起来,也许可以多到十多种吧!我想,这些都是需要的。因为,没有它们,工作就做不好。正如做一个音乐家,音阶都摸不准;做一个旦角,连水袖也不会抖,那怎么好呢!什么是新闻工作的功?做过或正在做新闻工作的  相似文献   

7.
“一把手”在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其素质、能力、工作作风和自身形象如何。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和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整体工作成效。当好企业的“一把手”非常重要,但又很不容易,要当好“一把手”,除具有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外,还要讲究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8.
摄取角度是调查报告的关键,怎样选择角度呢?笔者认为要做到“新”、“小”、“深”。一、角度要“新”,就是选择事情要典型,要及时准确。调查报告的生命力就在于新,及时掌握“气候”,见事早,发出快,而且又有一定的质量、那就会有生命力;对于“冷门”题材,独辟蹊径,也会以其独特角度取胜,这也是新。二、角度要“小”,有些同志写调查报告总喜欢写得全面一些,角度搞得大一些,以为这样的调查报告,宏观指导强一些。其实,角度选得太大,难以把握,容易写得杂乱,条理不清,易犯什么都谈、而又什么都谈不透的毛病,从而从根本上失去  相似文献   

9.
谢顾问:我是一个基层单位的报道员。每当我写了稿子请大机关的新闻干事或报社编辑审阅时,他们总是说:“你刚学写作,又是小单位的报道员,以后要多写小稿子,少写大稿子。”我实在不明白,难道在“小单位”就注定不能写“大稿子”吗?145医院小桃小姚同志: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小单位”和“大稿子”是指什么而言。你是“团级单位的报道员”,那你说的“小单位”指的就是基层单位,而不是大机关。这恐怕不会猜错的。但这个“大稿子”,理解可就不同了。其一,“大稿子”可以理解成事关大局,有大机关、高级领导人活动的稿子;其二…  相似文献   

10.
一次,我下部队了解学习朱伯儒、张海迪情况,偶尔听到两个战士在争论。一个战士说:“朱伯儒、张海迪这两个典型之所以在全国产生这么大的反响,主要是他们的思想好,事迹感人。”另一个战士说:“不对,主要是全国各家报纸宣传得好,文章写得好。如果没有人替他写文章,他的事迹再好,也不会有人知道”。两个战士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请我作评判,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我们搞新闻报道以及搞宣传工  相似文献   

11.
新闻和想象     
经常有同志提出这样的问题:新闻能不能“合理想象”?我觉得,这是有关维护新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不把这个问题弄清楚,报道的差错、失实甚至虚假就很可能发生。作为研究和讨论,我想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所谓合理想象,大概是指:在新闻的基本材料是真实的情况下,对于若干情节(story)和细节(detail)进行想象的描写,而这种想象又是合理的、不是随心所欲的。这使我想起司马迁关于鸿门宴的著名描写。它很可以说明什么是“合理想象”。《史记·项羽本纪》里叙述项羽用范增之计,企图除掉沛公刘邦,不但情节有声有色,人物的言论和行动也活龙活现。这段描写,作为历  相似文献   

12.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电视专题片,主持人在向一位著名的喜剧演员提问,前面的一大段问话,与主题关系并不大(这是现在专题片常见的现象),最后才问到:“你认为中国喜剧与外国喜剧有什么不同,对此有什么看法?”这位演员感到很难回答,拖了好一会,才说:“我看主要在人物上……”显然,这位记者或主持人的提问让对方觉得无从“下口”。你说的“喜剧”,是指喜剧的主题,还是结构或是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塑造等等;你说的外国,是指英国、美国,还是中东、西非?这么笼统的提问,说明提问者对这  相似文献   

13.
胡耀邦同志鼓励电影工作者说:“坚持两分法,更上一层楼”。我拿这两句话来作本文的标题,大概没有什么不妥吧。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图书出版事业恢复和发展都比较快,形势一年比一年好,成绩一年比一年大。要看成绩,本年鉴就提供了详细的统计数字,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要看出版工作的成绩还有一个简便易行的办法,就是花几个  相似文献   

14.
过去极左的时候,读书多的人被看成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甚至说他们最无知识,是“臭老九”,而且好像永远也改造不好。现在气象一变,一下子有高学历的人又成了香饽饽,好像只有他们什么都懂,什么都能干成。我看两种看法都是走极端。学自然科学,在学校里有动手干的实验室,还要到工厂、科研单位、工地去实习,书本知识与实际的需要之间结合得比较紧。学社会科学的,有的就难说了。现在有本科生、硕士生,一毕业就去当村里的一把手的,当然可能干好,但是我看是不一定那么容易干好。社会科学是研究和社会打交道,是要和有各种欲望,各…  相似文献   

15.
《出版经济》2005,(1):28
20年来,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几十个寻梦人谱写出了梦的辉煌.他们靠的是什么?除了大家都享有的好的政策外,关键是一帮高素质的人才.没有这一批从社长到编辑到发行的精诚团结、心系出版、努力拼搏的人才,没有吃苦在前、身先士卒的领导班子的以身作则,其他客观条件再好,也难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6.
吴昂 《新闻实践》2014,(4):31-32
新闻评论,从来都是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报道的一种重要样式.当今,所谓的独家新闻可能将永远不会存在,而“你究竟是什么观点”,也许将是今后受众之所以选择你这家媒体而不选择别的媒体的最后的理由.  相似文献   

17.
一篇通讯是否成功,关键是主题;一篇通讯能否让人过目不忘,重要的是文中要有“动情点”。这个“动情点”可能是某个细节,可能是某句话,可能是一段描述,也可能是一个动作。但不管是什么,它的主要功能是深化主题,打动人心,产生冲击力,给人以启迪。人物通讯的典范之作《县委书  相似文献   

18.
对于列车来说,要想提速,关键是车头。因为头不好,牵引力就不好,车箱再好对提速也没有多大的实质意义。新华书店就像一列车,“一把手”等主要负责人就是车头,列车运行的速度和承载量,均由车头牵引。尤其是在传统企业制度下,企业发展的命运系于“一把手”或少数几个人,他们对企业的发展起着绝对的决定作用。万一平庸之人靠论资排辈当上“一把手”,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19.
现在“透明度”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新闻工作本身对于社会恐怕也要讲点透明度。我们不反对对优秀的新闻作品的主题、构思、结构、乃至遣词造句等等进行评析,这无疑是有意义的。但是一条好新闻是怎么产生的呢?它的线索是怎样发现的?记者是怎样采访的?编辑是怎样出主意和修改处理的?编辑部曾经有什么争论?读者又是怎样评价的?这些都是无法从新闻本身找到答案的。这是属于新闻背后的新闻,挖掘出来,“透明”一番,人们是有兴趣的。本刊打算顺着这个路子在以后开辟一个专栏,姑名曰“新闻中的新闻”或曰“后新闻”。不光是讲好新闻的产生,还可以讲新闻单位內部的各种情况:新闻界和政界、企业界等社会各界的对话,新闻体制的改革进程,新闻单位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奋勇进取的情况,直至闹纠纷、打官司等等。总之,要选择全社会感兴趣而又不大了解的话题。欢迎上海乃至全国新闻界的同行们都来提供这样的“本报(刊、台)内部消息”。  相似文献   

20.
现在有个新名词叫“超前意识”。什么意思,我不懂。不过我朦朦胧胧感到报纸宣传中有一种趋势,可以称为“超前宣传”。什么是“超前宣传”?我也说不清楚。大概的意思是:事情还在进行之中,就赶紧宣传事情的结果(当然是好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