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近年媒体公共突发事件报道,分析了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报道中对新闻图片的使用情况,说明新闻图片在此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媒体在使用新闻图片时出现的问题,研究了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新闻图片的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韩涧明 《职业圈》2004,(12):34-35
所谓数码立体影像,就是用电脑将普通的图片通过软件加工后,用彩色喷墨打印机、喷绘机或者印刷设备输出立体图片.从视觉观察,输出的图片并不能立即看到立体效果,而是通过在图片上附着光栅板或者光栅膜,最终利用光栅并借助人的视觉特点在平面上看到层次清晰的立体效果影像. 就用途来说,立体影像可以用于广告、婚纱、装饰画、灯箱、明星卡、贺年卡等很多方面.产品主要以新奇与特殊的视觉效果取胜.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对外大传播》2008,(4):6-6
《人民日报》(海外版)王谨《对外传播》2008年再次改进以来,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报道主题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国内的读者感兴趣,很多内容海外的读者也很关注。比如《百名非洲青年的北京剪影》,通过简练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将这次交流活动展现给读者;《走进重庆市首场"三定"新闻发布会现场》报道有深度,也比较有海外特色,在版式编排上也很有视觉冲击力。  相似文献   

4.
正在诸多新闻形式当中,图片专题以其简洁、直观等优势,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在国际知名媒体上,中国题材图片专题所占比重正逐渐增加。然而,在国际传播领域,关于中国的图片专题报道,从选择角度、新闻素材,到叙事结构、观点安排上不可避免地充斥着西方立场。本文从外宣媒体摄影创作实践出发,尝试对于对外报道中的图片专题创作进行分析探讨。一、对外报道中图片专题的题材选择策略1.重视地方性和民族性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图片  相似文献   

5.
刘磊  于政婷 《职业圈》2010,(2):206-20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社会生活节奏也随着加快。人们要想在社会上生存需要就学习大量的知识,获得大量的信息。如何才能又多又快地获得信息?有人作了实验,从实验中发现人们从文字上获得的信息为13%,从电视上获得的信息为23%,而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可达52%。这是因为新闻图片所追求的形象价值、新闻图片的视觉冲击力以及新闻图片所具有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社会生活节奏也随着加快.人们要想在社会上生存需要就学习大量的知识,获得大量的信息.如何才能又多又快地获得信息?有人作了实验,从实验中发现人们从文字上获得的信息为13%,从电视上获得的信息为23%,而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可达52%.这是因为新闻图片所追求的形象价值、新闻图片的视觉冲击力以及新闻图片所具有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联合早报》站在海外华人的视角报道中国以及全球华人新闻,特别是其采取源流不同的图片,叙述了中国两会的现场情况,在全球华人当中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联合早报》采取图片的框架报道,刊发大量新闻照片,展现了公共性的互动场景,构筑了一个华人信息的传播场域,以及一个华人信息共享和集体想象的互动平台。以探讨照片组合对实现信息重组、提高传播效果的路径,为我们的国际传播提供诸多启示,即加强图片报道,采用轻量化报道方式,降低阅读难度,以实现提升传播效果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今日中国》杂志,每期76页,其中彩色画页20页,另外还有食谱、邮票和工艺品小插页。20页中除去封面、封底,可安排5组彩图专题报道。在这5组中有5页的两组、4页的一组,2页的两组。此外,每篇文章一般都要配发数量不等的黑白图片。这样每期杂志的图片发稿量大约100多张,形成了“图文并茂”的布局。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图片报道版面上占有的比重,更重要的是它所起到的作用。图片报道既同文字报道密切相关,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我们在报道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可视性较强的选题,如工艺美术、风光名胜、文物古迹、戏曲舞蹈等等,这对于以直观、形象为主要手段的图片报道是十分适宜的,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因而以图为主这种形式的报道也时常出现在我们的刊物上。  相似文献   

9.
选材角度《中国报道》的法国老读者,我们的老朋友佐尔卡女士在看过《中国报道》1995年第5期上关于中国报道社的工作人员去山西恒山、五台山旅游的文章和图片后,给我们来信说,她感到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这种效  相似文献   

10.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新闻图片作为记录疫情历史瞬间的载体和超越国家、民族、意识形态的国际化传播方式,成为海内外受众了解抗击疫情的途径之一。医务人员、解放军、志愿者等逆行者奔赴疫情高发区的图片广泛传播,满足了国内外受众多元化的影像需求。面对这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日报》高度重视疫情防控的图片采编工作,通过影像力量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中国必胜的信心。笔者基于在武汉的采访经历,分析报道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探讨如何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的对外摄影报道。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66年来两岸领导人的第一次握手。在新闻现场参与报道的有600多名记者,咔嚓的快门声、闪光灯的频闪伴随着整个会面过程,新闻大战的激烈由此可见一斑。在"习马会"前期报道中,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编发的、记录两岸关系进展的资料图片通过海外华文报纸、各大门户网站、新媒体传播平台进入读者视野,被广泛阅读、广为传播。"习马会"报道中资料图片应用成功,向我们展示了资  相似文献   

12.
赵瑶瑶 《文化学刊》2023,(5):165-168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的飞速发展,人类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语言上,人类话语正变得越来越多模态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使用多模态理论去分析广告、电影、网页和图片等,Kress和van Leeuwen在1996年提出了视觉语法,这是一个用于图像分析的社会符号学框架。电影海报属于多模态文本,它的特点是将文字、图片、颜色和空间布局等各种符号系统融为一体。本研究以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采用质性的研究方法解读电影《天生一对》的海报,探讨该海报中的多种模态是如何共建完整语篇的,给读者一个海报分析的新视角,从而对海报的设计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魏尧 《对外大传播》2013,(11):23-24
案例介绍作为2013年全国两会的一名上会摄影记者,本人从两会选题策划期间,就开始对两会的图片报道进行策划,“中国梦”是北京周报社和外文局整个报道团队着重关注的选题,我也将其作为最主要的策划方向。“中国梦”是一个涉及普通百姓和整个国家的宏大主题,可以选择的报道角度很多。经过分析近两年国内外最为关注的话题,我了解到,两会前的半年内,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北方城市持续的雾霾天气受到国内外公众和传媒的高度关注。于是最终确定以生态环境为选题,并用一组照片讲述这个题目,为了准确并有艺术表现力地呈现主题,我决定在两会期间用一组相同场景不同时间的图片来直观展现空气质量的变化。然而,这样还不够,考虑到图片后期的传播,组照的形式很难同时在印刷版和互联网、微博、移动媒体、手机媒体这样的全媒体层面上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于是,最终选择拼版的形式将北京两会期间十几天的天空排列在一个画面中。  相似文献   

14.
"想要成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公民记者’?拿出手机,下载‘我报道’客户端,发送图片、视频或文字。——就这么简单。""报料、解读、评论,在信息获取日趋平等的社交网络时代,新华通讯社通过‘我报道’来听‘你’的声音。‘你’——可以是任何人。"新华社集成服务新媒体试点平台"我报道"6月17日向公众宣布上述消息后,立即被解读为新华社发出的拥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中国形象建构的"视觉危机"在西方传统的媒介叙事逻辑中,中国长期处于一个被动的表征系统。(1)华人学者彭增军通过分析美国《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十年间的中国议题报道,发现两份报纸的涉华报道逐年上升,而且整体的报道框架是负面的。在政治问题或意识形态问题上,西方媒体则表现出了更为苛刻的报道立场,尤其是采取了极为显著的负面框  相似文献   

16.
至今,《中国报道》创刊已经45年了,我和它一起度过了32年的美好时光,经历了杂志社所发生的许多变化。为传播世界语而发展壮大《中国报道》创刊初期只有三四个专业人员。1963年,我到编辑部时只有14人,他们大部分从事翻译、通联工作。当时杂志是双月刊,由于没有专门的编辑、记者,所载文章和图片大多从国内报刊选编。随着1967年改为月刊,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事实上,芦山地震是我第一次在现场进行地震报道。五年前汶川地震当天,在总社负责首日外文英文全天滚动报道到凌晨,看着不断入库的图片和素材,我不后悔我在这里,但希望能在那里,直到事了,未能成行,总觉得欠下一笔债。到芦山,作为记者,是还愿来的,而身为川人,是还债来的。写什么呢?我不担心。只要走出去,就会有故事。我喜欢关于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两会”期间,我被社里派出采访全国政协大会。作为上会记者,为网络报道供稿20篇共19550字,为印刷版两会报道供稿5篇共19000字(会后又陆续发相关稿件近1万字),另提供图片22张。其中10篇稿件被中国网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转载。从1997年至今,我是第3次采访全国政协大会。每次上会都有这样的感觉:满眼都是采访对象,遍地都是令人兴奋的选题,但我们上会记者人数太少,精  相似文献   

19.
美的画面     
《人民画报》作为对外宣传的一本综合性期刊,专题摄影报道为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即通过多幅有机联系的图片配以简明生动的文字,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伟大变革、人民的精神风貌、崭新生活,中华大地的山川风物、几千年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等,从品形象,具有说服力地表  相似文献   

20.
<正>国庆特稿是一项重要的外宣任务。过去数十年,中国特稿社风雨无阻坚持做下来,已将国庆特稿变成了对外报道中一道别致的"风景"。今年我们提前两个多月即开始选题策划,并如期在9月中旬前向我200多家驻外使领馆提供了中、英、法、西、俄、阿各文种文字特稿共计30多篇,一组"胜利日阅兵"图片特辑,一组"中国旅客境外游"大数据图表特稿,以及40多张配文图片,可谓内容丰富、形式创新。往年,各使领馆会借国庆之机,或以国庆招待会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