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于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的《品德与社会》课程而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确实为学生提供了积极的、自主的、活泼的交往态势,也较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但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不管是研究的问题有价值还是无价值,内容简单还是复杂。只要四五个学生凑在一起,读读资料,讨论讨论,一起进行手工制作……就美其名曰"合作学习"。而这又是否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2.
<正>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聚焦核心素养,并使其真正落地,是我们面临的挑战。通过怎样的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促进其深度学习呢?《珍珠鸟》一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给了我们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李铭萱 《中国德育》2013,(24):67-70
《家里来了客》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的教材,我执教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甚少看到有老师在展示或者是竞赛活动中选用此课教材。细读本课教材,其所呈现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是值得研究并极具现实意义的一课。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巧妙的教学途径,精当的教学手段,本课的教学极容易沦为“形散神无”的说教式教学,致使学生走出课堂后,只拥有容易遗忘的浅表的收获。基于上述思考,我着力通过以下四个途径提高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4.
核心素养的提升取决于学生对事物的深度理解与内化,而"深度理解与内化"源于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思维的深度参与。因此,核心素养的培育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学设计的全过程应着眼于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笔者从"明确教学背景,制定发展高阶思维的教学目标""立足原有经验,选取促进深度思维的教学内容""关注自主学习,运用利于主动建构的教学方法""重视课后延伸,设计促进持续发展的教学评价"四个角度思考了深度学习视阈下改进教学设计的策略,并以品德与生活《画云彩》一课为例加以阐释说明。  相似文献   

5.
6.
李碧娇 《学苑教育》2020,(1):75-75,77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创设有效的探究学习情景,会激发学生对探究现象产生好奇心,从而使学习兴趣随之产生,这样的学习最终将获得良好的效果。有效的情境导入可以让学生形成探究的动力。相反,情境导入不合理,整个探究过程就会失去生命力,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探究教学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如何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成为大多数教师关注和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根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精神,课堂上应"有效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侧重于"有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探究、交流研讨等实践性教学活动"。立足课标,通过对执教《衣食的来源》一课,探索在课改中结合教学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以激活品德课堂。  相似文献   

8.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观照学生对语言素材的积累,更要带着他们深入文本,走进语言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体悟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具体方法有:提取信息,领会语言表达的独特性;比较阅读,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准性;借力想象,感知语言表达的趣味性;分享交流,洞见语言表达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9.
围绕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地理题材的教学策略展开论述,着重分析了地理题材内容的编排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使用电子书包的案例和经验。进行地理题材教学时,应注意知识传授与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0.
<正>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任务情境,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归纳,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具备终身受用的学习和探究能力。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就要把握时机,善于捕捉课堂中的各种有效资源,做孩子有效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和全国优质课观摩后的体会与大家交流几点思考。一、探究前温馨提示,奠定探究基础《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自主学  相似文献   

11.
正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意义》一课,是典型的几何初步认识概念课,是学生的空间观念从一维向两维过渡发展的重要课时。罗素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这样写道:儿童教育中所教的概念要少而重要,儿童应该使这些概念成为他自己的概念,并且应该懂得这些概念此时此地在他实际生活环境中的应用。面对这样一节重点课例,作为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将"面积"转化为他们自己的概念?我的备课思考集中在以下几点:如何  相似文献   

12.
以《经济学说史》课程为例,阐述了个性化教学方式的具体要求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课选自“自然——孕育艺术的乳汁”单元,由上海市新杨中学赵燕老师执教。 【案例描述】 教学片段1 师:请听《春江花月夜》的第一主题。琵琶、古筝模拟了什么声音?生:模拟鼓,模仿水面的涟漪。师:谁能描绘这段乐曲的意境?生:夕阳西下,宁静江面上传来阵阵鼓声,由远及近,由慢到快,但它丝毫没有打破暮色下的宁静,微风吹过水面荡起阵阵涟漪,远处的江楼上时不时飘来悠扬的钟声,悠远而古朴。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一轮课改开展十年有余,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已成为大多数科学教师的共识,科学探究活动也已逐渐成为科学教学中的常态。但是,由于学生的探究基础存在着差异,导致在探究教学中很难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探究活动并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鉴于此,如何开放过程,实施差异教学,以促进每一个学生都积  相似文献   

15.
周珊玲 《文教资料》2013,(36):186-188
故事对儿童有普遍的吸引力.运用故事进行教学的方法被不同学科的广大教师赞同和认可.为此,有必要探讨故事教学法在小学品德课堂中的可行性与实践方式.本文以《失败怕什么》一课为例,就此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多媒体技术是品德与社会学科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现以其在《四大发明的贡献》一课中的应用加以说明。《四大发明的贡献》是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第五册第三单元《古老的文明》的第一课时,主要讲述中国古老的四大发明,其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为中国古老灿烂的文明感到骄傲。为了能体现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笔者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这一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影音资料中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品德课程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不断出现新的活力,再也不见了往日的"单调"与"沉寂",演绎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一首首美妙的歌曲,一个个有趣的活动……我们的品德课堂看似那么"美丽",那么"热闹",学生对道德的认识看似那么深入,可是若检查学生的道德行为,则实在不敢恭维,如说脏话、说谎话、践踏花草、折枝掐花、欺负弱小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为什  相似文献   

18.
19.
对于第三学段的说明文教学来说,教师既要关注文体意识,又要关注语言表达,要从文本的知识性与语文性等特点出发来展开教学,以使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留白,顾名思义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它是传统绘画的一种极高境界,讲究着墨疏淡,空白广阔,以留取空白构造空灵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现在,这一说法被苏教版品德教材的编者加以运用,翻开我们的品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