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欣  季卓豪  陈绍军 《江苏高教》2021,(12):138-14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然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文章解读德国、日本、加拿大各具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顶层设计、规划体系、实施方案,从这些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经验和做法中得到启示,提出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方向,以"双一流"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以"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为纽带践行国际化合作交流,积极努力,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双一流"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无论是大学自身加强"双一流"建设,还是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都应避免走入唯指标化和去改革化的误区。我国大学需要把制度创新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基点,通过制度体系和制度能力建设来提高学术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将"双一流"建设融入到整个国际高等教育格局中,在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同时坚守本土化。  相似文献   

3.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本科大学办学基础与条件具有鲜明的局域性特点,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持续推进的新时代,立足自身特质,充分运用"内强"和"外引"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举措,培植自身发展所需的有益资源和力量,是提升自身办学水平的应然之举."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本科大学国际化发展应制定切合实际的特色国际化发展战略规划,凸显区域性与特色性;精心谋划国际化发展组织运行管理,突出组织性与协调性;深化国际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区域性科研国际化建设,不断完善国际化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4.
"双一流"建设将在未来30年内主导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地方院校只要抓住历史机遇,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选准发展路径,也有可能走向卓越,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大学。地方院校对"双一流"的追求,要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选择。尽管各院校的情况各不相同,但是其主要策略有:合理定位建一流,争创区域一流和学科点的突破;扎根地方建一流,将"双一流"建设目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努力成为地方创新发展的智库和策源地;特色发展建一流,主要指特色学科的发展和文化特色的发展两个方面;突出应用建一流,努力培养一流的应用型人才,做一流的应用研究并强化社会服务职能;开放办学建一流,通过国际化,鼓励学生国际流动,做好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和本土国际化工作。  相似文献   

5.
"双一流"战略是我国基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一项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使命和目标。地方高校在一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中,应充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区位优势,变优势为特色,围绕顶层设计、学科创新、国际化发展和服务社会能力四个维度,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实现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双一流"建设的学科布局、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科研协同创新、内部治理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产生直接的影响和助力作用.当前,"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正处于从规模化发展转向质量提升的关键期,但在以上方面还暴露出一些问题.未来,我国应紧扣"双一流"建设任务和要求,力求破解"双一流"建设困局和瓶颈,积极推进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建设,具体做到: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学科专业设置的匹配度,聚焦一流学科建设重点;完善境外优质人才引进机制,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对标国际标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为国际化一流人才培养奠定基础;以科研协同创新平台为载体,积极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科学界定优质教育资源标准,注重中外资源的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7.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在新形势下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而做出的战略选择。自2017年9月国家发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42所高校陆续公布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双一流"建设已经进入全面落实阶段。通过对这些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的文本分析,发现一流大学建设存在若干偏差的迹象,主要体现为逻辑起点偏离、建设理念功利化、建设路径趋同以及国际视野不够。回归常识,夯实大学发展学术之基;回归初心,落实大学发展立德树人之魂;回归本分,厘清大学发展特色之路;回归梦想,明晰大学发展国际化之度是修复偏差从而确保中国一流大学建设目标顺利达成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双一流"建设给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理念与实践两个层面的新要求。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形成对研究生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全面促进,成为支撑"双一流"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要通过推动研究生海外留学纵深发展、课程体系"在地国际化"、校际合作"溢出效应"、导师队伍国际化和质量控制强化,形成支撑"双一流"建设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9.
在地国际化深度拓展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与外延。无论是基于价值意义还是工具意义,在地国际化与中国的“双一流”建设具有较高的“耦合性”。推动在地国际化实践理应成为深化“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议题。“双一流”高校应以“全面的国际化”为实践目标,既要基于传统范式寻求更高质量的资源积累与能力提升,又要从理念和实践形式上强化创新与变革意识,以提升学生的国际化学习体验与加强国际化发展的治理能力为根本依归,推动在地国际化实践的体系化发展,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助力。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结合陕西省"四个一流"建设目标,指出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应该结合专业实际,搭建中外教育平台,立足高层次中外合作办学,优化教育教学体系,才能有效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CSSCI数据库对"双一流"大学研究地图进行探讨,发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双一流"大学研究的关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萌芽期、探索期和发展期。大部分高产研究机构都表现出对"双一流"大学研究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将高产作者群中各位高产作者的"双一流"大学研究成果进行前十年(1998-2007年)和后十年(2008-2017年)数据相比,发现有减少趋势和有增加趋势的高产作者人数大致相当。为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工作,相关建设高校可以考虑在校内组建"双一流"大学建设办公室或者"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心等机构,其专门为学校"双一流"大学建设实践工作提供相应的信息咨询与决策参考服务。基于CSSCI数据分析发现,目前"双一流"大学研究领域呈现出八个研究主题,分别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双一流"大学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与治理改革、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大学建设及其评价体系、"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科研竞争力评价、高等教育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双一流"大学建设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此外,"双一流"大学研究领域的四个研究热点主题分别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等教育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科研竞争力评价。目前,"双一流"大学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建议从学科理论、方法路径和实践层面三个方面进行探索进而不断完善"双一流"大学研究内容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2.
吴婵 《江苏高教》2021,(7):119-124
国际化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国高校目前在国际化建设中存在缺乏面向全球的顶层谋划、缺乏高质量的国际合作、缺乏国际知名的一流声誉等问题.文章综合分析牛津大学、耶鲁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高校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发现麻省理工学院所进行的全球化策略实践卓有成效且对中国高校来说最具借鉴意义.文章梳理了麻省理工学院策略的三大经验:一是远期规划引领发展;二是国际合作为纽带;三是核心价值融入策略.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三点启示:一是加强顶层谋划,构建面向世界的"一流格局";二是开展全面合作,探索面向未来的"中国智慧";三是根植中华文化,塑造凸显特色的"一流名望".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高等教育"双一流"与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具有重要国家战略意义的发展趋势,其社会经济价值日益显现。本研究以竞争力为视角,深刻把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本质,剖析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现状与不足,构建以竞争力为导向的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对策,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历史性跨越具有全局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应用技术大学是现代经济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科学技术更迭的重要技术技能支撑。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立足一流学科、创设一流专业群、构筑一流师资、培养一流人才,进一步建设一流应用技术大学,有利于为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形成扎实牢固的"塔基",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下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性趋势之一。国际化是大学的办学方向,更是新时期提升大学国际竞争力不可或缺的核心方法。"985"工程高校是国家进行重点建设的大学,以"世界一流"、"世界知名"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战略目标。随着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一流大学实践教学体系建构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作者以《"985工程"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文本为例,站在人本主义的视角,对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实施,推动了高校发展战略的新定位。对西藏高校而言,"双一流"战略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成为西藏高校发展的重要时期。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西藏教育工委教育厅积极推动高等教育援藏升级,提出了高校组团式对口支援的重要举措,把握"双一流"建设的有利契机,全面提升西藏地区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双一流"建设赋予了高校组团式援藏新的内容,也对西藏高校和西藏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西藏高校要深刻把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组团式援藏的核心内容,突出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的中心,积极创新高校组团式对口支援工作,全面加强"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建设,服务西藏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省域"双一流"建设是我国"双一流"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助推了区域发展战略落实,回应了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提升了区域国内外吸引力。通过梳理各省"双一流"建设方案,发现省域"双一流"建设政策在理性、价值、权力、利益、政治系统这五个基本要素方面呈现共性特征,在具体实施举措方面,呈现出北京规划、上海模式、江苏办法和广东方案等差异。全面统筹省域高等教育,推动省域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突出建设特色,倡导异质化发展;实施动态监测,全面保障建设质量,是进一步推进省域"双一流"建设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它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不得不面对的选择,特别是对我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目前,我国的大学距离世界一流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对于大学的整体建设,而在建设我国国际化一流化大学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发现具有高素质校长的重要性。本文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在于遴选出一流的校长。然而,什么是一流的校长?又怎样遴选出这样的校长呢?关于这些问题,本文考查了世界上发达国家的著名高校,又联系中国的实际,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双一流"建设因其具有巨大的光环效应而备受高教界关注,由此也引起了高校对"双一流"席位的激烈竞争,而"双一流"建设的初衷反而被忽视。基于此,就必须对"双一流"建设的机制和基础做一个系统审视。毋庸置疑,"双一流"建设担负着民族复兴光荣使命,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内在需求,也是大学提升学术水平与影响力的一个契机。然而它面临消除传统利益固化机制的难题,也面临着国际化与本土化冲突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难题必须从强化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入手,否则"双一流"建设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0.
教育哲学为"一流"大学理念提供了最深刻的研究视角。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解答了"什么是‘一流’"、"‘一流’的价值功能何在"以及"如何实现‘一流’"这三个根本性的问题。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双重语境下,科学研究和学术文化是"一流"理念的两个基本要素,实用理性主义是其价值基础,而学科特色、创新科研和多元融资是营造一流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