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中国德育》2012,(11):82
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曾被毛泽东同志称为"毁家办学"的爱国教育家李更生先生两次担任学校校长。百年历程,学校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轻负担、高质量、有特色"已经成为学校的教育品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学校坚持"人本和谐"的办学理念,遵循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以师生的需求和发展为本,努力"让每一个学  相似文献   

2.
地处上海市杨浦区中原小区的思源中学创办于1998年,是该地区最年轻的学校.从办学第一天起,就以校名"思源"为办学出发点,以"民族传统特色技艺教育"为学校发展的切入口,作为学校特色形成的生长点,思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源,探建设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之路,至今已走过了八年的发展路程.1998年,学校以武术教育为突破口,进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尝试.2000年起,将部分民族传统优秀技艺引入学校课程,初步奠定了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学校特色的办学基础.2002年起,我们选择了民乐、武术、围棋、剪纸、茶艺、陶艺、舞龙舞狮、腰鼓秧歌、京剧脸谱、古诗词咏诵等十种中华传统技艺,把它作为学校教学改革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抓手,形成了在"思源"课程建设中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3.
<正>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人文传统、行为习惯和精神氛围。三堡寄宿制小学自建校以来,在继承中创新,在发展中积淀,逐步形成了学校优秀的校园文化,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注入了活力。在此和同道们分享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秉持先进的理念文化科学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三堡寄宿制小学建校以来,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思想认真定位学校发展目标,确定了"以生为本,快乐学习,文化育人,全面发展"的办学理  相似文献   

4.
<正>基于学校办学传统和现代社会要求,吉林省柳河县实验小学提出了"双自教育"办学思想。围绕自主发展能力和自强不息品质构建学校双自教育办学思想体系,并从学校文化建设、教师发展、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科研工作、学生发展及学校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促进学生自主自强发展。思想引领行动。学校成功办学、不断发展,根本动力在于有办学思想作引领。多年来,学校在学习、总结、思考基础上,提出"双自教育"办学思想,并积极  相似文献   

5.
《广东教育》2015,(2):74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第六小学创办于1994年,先后被评为广州市一级学校、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足球)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现有教学班32个,在校学生1500多人。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开拓学生潜能,一切为了学生未来发展,一切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以美育人、全面发展、培养个性、发挥特长"的办学思路,努力实现"建特色型学校,树研究型教师,育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目标。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连续  相似文献   

6.
基于近九十年师范办学的历史传统,在发展教育理论基础之上,我们提出了"发展教育"的办学理念,涵括增长极限观、综合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内容。我们认为,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的发展要取得内在平衡,特别是当办学规模达到极限后,办学质量的提升才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学校教育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富有个性、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因此,我们的教育目  相似文献   

7.
正任何一所学校都会有办学理念、发展目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对教育思想的领导。根据学校的传统文化沉淀,立足于学校的办学实际,2009年,我提出了"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和"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学校的管理中,是指以被管理者为主体,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教职工的独立性、创造性,人的个性发展,人的存在与价值,人的情感与沟通。"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余灿涛 《中国教师》2014,(14):67-69
<正>当前,学校教育走向特色化、校本化既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又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途径。的确,特色办学为普通学校的成长和发展带来最佳契机。在这种背景下,江海小学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总结,在充分考量学校文化传统、诠释学校文化内涵和挖掘特色项目育人功能的基础上,最终形成"温润教育"的特色办学理念。"温润教育",即以温柔的情怀润泽心灵,以温暖包容的教育给予学生爱和信心。江海小学围绕"温润教育"的特色办学理念,展开了一系列特色办  相似文献   

9.
金乡县实验小学前身为始建于唐代的"山阳书院",文化底蕴浓厚,书香韵味十足。为落实和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学校坚持"用文化引领学校,努力提升办学软实力"的发展思路,制定了"以爱育爱,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创齐鲁名校,育阳光少年"的办学目标。2010年暑假,金乡县实验小学开始把京剧引进学校,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竞争力成为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因此,要想办成一所优质学校,必须重视学校文化的建设。衡水市新苑小学以"和"文化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还提高了办学品位,为学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校成业、教师成功、学生成才,是学校办学发展的追求目标。"溯源""融通",整合连江一中百年校史、古榕精神、海洋文化等多元文化,承继优良办学传统,丰富"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办学理念。"溯源融通"办学主张的提出及实践,有利于强化校长办学领导力,激发师生共同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2.
戴铜 《江苏教育》2012,(32):17-18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淮安市实验小学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以"轻负担、高质量"而享誉社会。学校现已实现"四区布点、幼小衔接、资源共享、特色发展"的格局,成为拥有小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参考》2014,(11):F0002-F0002
正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是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前身为创建于唐肃宗至德年间的"常州府学",历经唐宋元明清,至今已有1250多年的历史,故有"千年府学,五朝文庙"、"读书圣地"之盛誉。1924年创建的私立常州中学开启了学校的现代办学史;1952年,学校转为公办,更名为常州市第二中学;2006年,学校高标准通过江苏省四星高中验收。学校以"文化立校,人文树人"为办学理念,以"全面发展,人文见长"为办学策略,以"国之栋梁,人中君子"为培养目标,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以经典师生活动为载体,以优秀的校园文化为品质,引领学校和师生同步发展。教师德育为先,专业过硬。近两年来,学校众多教师荣获了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师德模范标兵、常州市华英教师  相似文献   

14.
马澜 《辽宁教育》2013,(7):24-25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迎接教育的新挑战,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2009年,我校确立了以"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办学理念为支撑的"成长教育"办学特色,提出了"学生成长、教师成功、学校发展"的三大实施策略,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赢得了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信任。一、成长教育的学校文化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以教育方针为指针,以质量强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正>《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8年第10期《以办学传统助推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一文,介绍了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以地域文化为基,以地方名人为引,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持续创新为魂,由"特色项目"向"特色文化"的发展转型,实现了学校跨越式的发展。象棋作为学校的传统项目,在师生中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将象棋特色打造成学校  相似文献   

16.
学校传统往往体现着一所大学的办学历程、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既是学校过去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宝贵财富,也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事业发展的丰厚资源,因此要注重发挥学校传统在促进学校事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以1950年对第一批东欧交换生的培养为开端,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  相似文献   

17.
封面简介     
《基础教育参考》2014,(13):43-43
正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四小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近年来学校在"和美教育"办学思想的指下,秉承着"根植阳光、成就和美"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以爱育和、因和而美"的和美品牌理念,以始终保持教育教学质量高标准的现状为重点,以传统书法教育为底色,以体艺特色为抓手,坚持内涵发展的办学方向,不断提升办学品质,促进教育优质和持续发展。一直以来,学校坚持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熏染中汲取中华文明的精髓。2013年3月,学  相似文献   

18.
办学理念是一所高校的灵魂,引导和支配着学校的运行过程,影响和决定着学校的改革发展。办学理念对大学发展起着定向、统筹和指导的作用,两者之间是"神"与"形"的关系。以长江大学为例,通过分析学校的特殊校情,阐释"长大长新"办学理念的内涵和特征,揭示了办学理念对学校快速发展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启工二校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积淀和优良办学传统的名校。学校以"打造文化团队,拓展特色内涵,优化名校品质,做幸福启二人"为办学目标,提出了"继承,延续传统文化;运筹,盘活艺术教育优势资源;发展,增值特色办学品牌"的办学思路,确立了"以艺修身,以书立人"两线并行的育人策略。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突出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审美情趣的理念;遵循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操作的原则;采用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沈正元 《江苏教育》2014,(11):23-24
<正>"一流的学校靠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传统、学校规章制度的总和,体现着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与品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是土壤,它的每一个成员都会从这片土壤中吮吸营养,发展成长。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已经成为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成为学校发展的"软实力",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尤其推进新建学校的文化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