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我是教师     
我是教师,不是蜡烛。我固然燃烧自己,但没有毁灭自己;我固然照亮别人,可我也照亮了自己;在提高学生的同时我也提高着自己。我从没有因"传道、授业、解惑"而失去什么,却因"传道、授业、解惑"得到了许多。教学相长,我和学生一起成长,何来只照亮了别人,更何来毁灭自己?  相似文献   

2.
体罚小议     
近来,在某些学校和某些教师中,体罚之风颇盛。有的教师对学生动辄吹胡子瞪眼,开口乱骂,罚站或者赶出教室。有的甚至对学生动手动脚,揪耳朵,扯头发,恣意污辱。为什么要体罚学生呢?其理由一曰: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碰到捣蛋的学生,没有体罚,何来我的威望?二曰:教学教学,有教有学,没有学的积极性怎么行?言下之  相似文献   

3.
<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代表座谈时所讲,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师这个职业最根本的东西,是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这个职业,这样才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否则一切都谈不上,这是做一个好老师的一大前提。一、热爱学生要事事为学生着想老师是针对学生而言的,没有学生,何来老师?所以要热爱学生。热爱学生不是一句空洞的话,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韩愈在《师说》里说  相似文献   

4.
如何把课上得生动有趣?趣从何来?支玉恒的《一堂生动有趣的作文课》———《创意校服》,告诉你“趣”从需要中来,“趣”从想象中来,“趣”从关爱中来。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讲读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形式,费去教师和学生大部分精力和时间。当教师的苦心研究,尽力讲透课文,以为种下了“龙种”,可是收获呢?往往是“跳蚤”,许多学生考起试来连一小段文章,甚至一句稍为复杂的文句都不能理解,令人不胜苦恼。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差。现在教学所用的教材只是一篇篇文章,虽然在编排上花了不少的气力和心血,力图体现某种系统,但就是没有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供必要的系统的阅读知识。没有知识,何来能力?从教法上看,  相似文献   

6.
学校里有一位教师问我:第九册课文《莫高窟》,在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情况下,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莫高窟的神奇与美丽?我对她说:没有多媒体不一定是坏事。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莫高窟的神奇与美丽是最好的,靠多媒体放映  相似文献   

7.
<正>在一次到学校听评课的活动中,一位教师上的《亿以内数的读法》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即用教师头脑中固有的"读法"来教学生好呢?还是应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习得"读法"好呢?于是,想起"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名言警句。我的理解:"有法"是指教育规律,"无定法"是指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这是因为"教"必须基于学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如何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主动开发者,如何抓住契机,恰到好处地链接相关内容,使阅读教学为学生打开学习的另一扇窗,让学生看到人类历史长河中若隐若现的文化之星。本文试从两次链接的对比,探讨这一问题。案例一教学《赠汪伦》师:已经是第四节课了,大家一定很累了,想不想轻松一下?生:想。师:让我们来听一首歌。注意听,看你能听出什么?(教师放录音《送别》)师:你听出什么了?有什么感受?生:我听出了高兴。生:我听出了愉快。生:我听后有兴奋的感觉。师:你们没有听出有依依惜别之情,恋恋不舍之感吗?生:没有。师:…  相似文献   

9.
今年下半年,我市三年级学生也开始使用教科版《科学》教材。作为一名专职自然教师,五六年级的《自然》课必须由我教,居然让我无缘与《科学》课亲密接触,只听全市科学教师同一句话:“科学课,不好教!”这更让我这个年青人跃跃欲试!机会终于来了,我有幸参加青年教师赛课,初赛我上《反冲》一课,顺利进入决赛;决赛中我上了一节科学课《一杯水的观察》,效果特别好,还使我觉得上科学课特别轻松!我就来谈谈我的体会:一、课前准备多,课上约束少“充分的准备,是上好科学课的保障。”科学课是孩子们的探究课,没有东西,还探究什么呢?所需材料不仅老师应…  相似文献   

10.
柳絮     
我不知道,是谁的来信。我轻轻的,撕开了信的边;我还没有,抽出信来;我却看见,飞出了,片片的柳絮。呵,我何来的,这莫名的惆怅呢?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听一位年轻的同事执教《金子》一课,我认为该教师并没有引领学生探寻到"真金。"故将以下几方面和该教师商榷:文本中"真金"的内涵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查看《教师教学用书》对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点评时,我产生了不少疑惑。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有语评“青山绿水掩盖不住旅途忧郁的情怀”。这“忧郁”从何而来?王湾为什么南下客游?当时他心情如何?境遇怎样?没有资料查证,怎可单凭一个“客路”就说他“忧郁”呢?看看句意:诗人乘舟于青山绿水的江中。在这春意萌动的南江,久居北国的诗人理应高兴才是,何来忧郁呢?这一点从颔联也能看出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你看江面上,春来潮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没有风,波平浪静,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看到这样恢弘…  相似文献   

13.
以火灭火     
听一位自然教师讲《燃烧与灭火》一课,教师提出:“大草原着火怎样扑灭?”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位教师的话音刚落,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发言非常热烈。而且有的学生的发言出乎我的意料,使我感触很深。一名学生首先回答说:“可以用人工降雨扑灭”。教师说:“没有云怎  相似文献   

14.
矛盾与创新     
课堂教学中 ,如果没有矛盾冲突 ,没有对立统一 ,也就不会有激烈碰撞的思维火花 ,不会有跌宕起伏的悬念 ,也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些教师 ,特别是年轻教师 ,往往追求课堂教学结构的严密 ,教学过程的流畅 ,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上 ,生怕学生越雷池半步 ,结果造成课堂教学毫无生气。而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草》一课时却故意制造矛盾 :师 :小朋友 ,回到家里 ,谁愿意把新学的《草》背给奶奶听 ?(学生纷纷举手 ,老师找一学生到前边来 )现在我当你的奶奶 ,你背给我听好吗 ?想想到家里该怎么说。生 :奶奶 ,我背首古诗…  相似文献   

15.
问题探讨:学生对鲜花有多少盆没有兴趣。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课本提供的学习情境是学生熟悉的鲜花。当教师提出:你能一眼看清楚每种花有几盆吗?许多学生张口就是我知道红花  相似文献   

16.
<正>例一:学生满怀自豪地说:"老师,您看,这是我画的《热带鱼乐园》。我觉得这张画不涂颜色,只用各种线条来描绘热带鱼也很好看!"教师":这画的是什么啊?老师并没有让你用线条的方式画画,上课的时候一定没有听清楚要求!拿回去重画!必须涂上颜色!以后做作业的时候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学生只好失落地拿回自己的画……例二:学生试探着说:"老师,今天画《热带鱼乐园》我用的不是色彩画,而用以前教过的线描来表现的,我很喜欢用这种方法画画,可以吗?"  相似文献   

17.
精讲巧练     
一堂课,在上节新授课文的基础上,语文教师只讲十多分钟,接下来便让学生续写课文。或是《孔乙己没有死》,或是《于勒叔权回来了》,这从讲授的角度看,后半节课便是大片的“空白”,但这空白却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明的画家,决不将画面塞得满满的,商总是留有“空白”;屏幕上的空镜头,也常常给观众留下想象的天地;任何音乐作品,都离不开章节之间的停顿以至间断。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我在课堂,常给学生留下大  相似文献   

18.
正好教师的标准,应该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没有多少新意,当教师的大多都能说出几条来,我也是最近看了刘良华老师《教师专业成长》这本书,才比较深入的思考了一下。在文中,刘老师说:什么样的老师最受学生欢迎?他列举了十条标准:1.像父亲一样严而有度,推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相似文献   

19.
很多时候,我们总听到不少教师抱怨学生启而不发,对文本丰富而绚丽的感情无动于衷。但是作为教师,我们有没有想过:为师的有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进文本、读懂文体、读活文本呢?试想,作为老师的我们不用心、用情去品味课文,又何来"情动于衷而形于外"呢?教师不动情,学生又如何会被感染呢?所以笔者认为,要学生能  相似文献   

20.
樊铮 《四川教育》2004,(1):46-46
听一位老师教学《剪枝的学问》。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并就这4个词语提问。学生的小手纷纷举起来:“我”为什么会满怀好奇?“我”为什么一脸疑惑?“我”对什么将信将疑?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上述案例中,虽然学生提的问题不能说没有一点价值,但内容几乎是雷同的,归纳一下,不过就是对“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心理变化提出了疑问。这样看似自主的学习方式,实则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没有得到有效地训练和拓展。由此,我想到了另一堂语文课《最优秀的人是谁》(自选课文)。上课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