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事物或现象都不会孤立存在于世界,都有引起它的事物或现象,这种关系就是因果关系。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会分析因果关系极为重要,它构成了一个人理性思维能力的核心。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将为许多错误埋下隐患。从孩子学习认识事物开始,父母就要引导孩子认识因果,明白事理。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94):6-7
<正>考试大纲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深刻"作了界定,即"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关于"深刻"的具体内涵分别指向认识对象本身、认识对象与其他对象的关系、认识对象的发展走向。"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要求我们拨开假象的迷雾,穿透表象的藩篱,用思想之手挖掘潜藏在纷乱现象背后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要求我们研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特别是梳理和揭示事物之间的最本质的联系——因  相似文献   

3.
分析历史事物的因果关系,是认识历史现象、形成知识结构、发现历史规律必不可少的环节。要培养分析事物因果关系的能力,首先要有问题意识,因为任何发现和发明都始于问题的提出。我们在学习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历史事物为什么会出现?它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个历史事物的出现会带来什么影响?A事物与B事物有必然的联系吗?利用这些问题激发自己的探究兴趣。此外还要掌握一些方法,分析历史事物的因果关系。一是执果索因。分析一个重大事件的原因,一般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比如,为什么隋朝能够结束近400年的分裂局面而统一中国?为什么1919年…  相似文献   

4.
<正>六、分析的角度之二人们分析事物,还常常从现象发生的原因入手,或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入手,这种分析所采用的角度,就是因果分析的角度。这个角度,同条件分析一样,也是分析事物要常常用到的。因为任何现象的发生都有它一定的原因,没有原因的结果是不存在的。请看下面两例: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7,(9)
2006年将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的"揭示问题产生原因"改成了"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从此揭示因果关系成为一个新的导引。如果说"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呈现的是单向思维状态,那么"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则是双向的思维模式。议论重在过程,揭示因果关系,可以大大深化议论过程。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物质的一切运动和变化都遵从一定的规律.遵从一定的因果关系。我们在研究各种物理现象、探索其内在规律的时候,我们在理解物理定律、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其中的因果这个关键环节。在中学物理的教与学中若能抓住这一点,对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提高能力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园园 《新高考》2009,(10):10-11
思想的高度,就是写作的高度。所以古人说:"千古文章意最高。"当务之急是向"深刻"要分数。如何写出思想深刻的作文呢?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规定,"深刻",就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  相似文献   

8.
考试大纲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深刻”作了界定,即“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依笔者浅见,关于“深刻”的具体内涵分别指向认识对象本身、认识对象与其他对象的关系、认识对象的发展走向。“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要求我们拨开假象的迷雾,穿透表象的藩篱,用思想之手挖掘潜藏在纷乱现象背后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则要求我们研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9.
高考《考试大纲》对"深刻"的表述为:"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0.
"千古文章意为先。"立意是文章的灵魂,立意深刻与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文章的成败。中考作文的"立意自定",意在减少束缚,给考生张扬个性、展示文采的自由。所谓"立意深刻",要求考生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其中,"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要穿透表象的藩篱,挖掘潜藏在纷乱现象背后的事物的本质和特点;"揭示事  相似文献   

11.
<正>纵观历届高考作文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变化的地方,也有一些不变的东西。梳理清楚其中的"变量与不变量",或许能对我们当下的作文教学有所裨益。一、历届高考作文中的不变量1.选拔功能与考察内核相同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语文试卷分值最大试题的作文,也必然承载着这一重要功能。事实上,作文对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解释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发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观点等思维能力,对学生语言使用能力和生成能力,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都有着深度  相似文献   

12.
《同学少年》2012,(11):24
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那只西装革履的小兔子,一边飞奔一边看表,大喊着:"我没有时间了,来不及了。"今天的我们都是那只飞奔的兔子,生活被统一规划为盲目的赛跑,完全不知道这条路通往何方,只知道风雨兼程,不敢停歇一分一秒。然而生如逆旅,重要的并非抓住分分秒秒盲目前行,而是  相似文献   

13.
赵严峰  黄宁 《天中学刊》1999,14(2):63-64
因果关系客观地存在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之中.这个哲学范畴说明物质世界中各现象之间存在着客观联系.任何现象都是由一个或一些现象引起的,并且它又会导致另外一个或一些新现象的出现.引起的现象是原因,产生的现象是结果.因果律要求原因一定发生在前,结果在后;又要求一定的原因与一定的结果之间存在规律性的联系.因果律实质上综合地反映了物质世界的各种事物或现象不可能无中生有(有果无因)或有归于无(有因无果).在物理学中,最早出现因果性的县在经取力学确定的力学体系内.只要知道了组成该体系的所有成点的初始状态,即…  相似文献   

14.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要求:"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傅佩荣先生的《对良知的信心》是"深刻分析"的范文。下面介绍此文"深刻分析"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5.
因果关系是客观事物、现象间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作为对客观因果关系之反映的因果范畴,是人类开始把握事物的本质关系,达到逻辑认识的基本表现.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过程,最初只有关于现象并存的表象,并没有关于现象的因果关系的思想.从对现象的并存发展到因果关系的认识,这是一大飞跃.此时,人们的活动提到一个新水平,能够通过实践,用造成一定现象的办法来引起某种预期的现象,达到改造既定对象的目的.当然,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因果关系的逻辑理解是不断深化的,而且它总是要借助其他逻辑关系来实现的.实际表明,这种逻辑认识越到后来,越是以逻辑形式的具体化去达到对客观事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厌学心理初探山东袁梅林目前我国许多地区人学儿童辍学现象还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儿童的厌学情绪时刻困扰着广大家长和教师,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探讨、解决这个问题。一、厌学心理形成的根源在人类和自然界里,很多事物都受因果关系的制约,也就是说,很多事物和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一、对描述的理解我们通过对一个事物的描述,来理解这个事物。描述为事物提供空间,使其得以完全呈现。当我们面对现象的时候,要本着倾听、观察、体验、会话、揭示的原则,给"现象"说话的机会,即给我们所关注的主题以表达和展示自我的时  相似文献   

18.
<正>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依据它们自己本身所固有的一定的因果联系而产生和发展的,人们头脑中的因果观念只不过是现实事物客观因果关系的反映。电磁现象客观存在着因果联系,我们的任务是如何揭示它,分析它,帮助学生正确地把握它。在教学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考点阐释]关于高考作文的"深",《考试大纲》有三个评分点: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其中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要求考生透过现象的迷雾作深入思考,对现象进行"去伪存真,  相似文献   

20.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成立,事物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展变化。石头固然不可能孵出小鸡,鸡蛋也必须有一定的温度才能孵出小鸡。确定一个事物的性质,或者衡量一个事物是否达到某种标准,就要分析这个事物需要具备哪些属性或条件。分析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