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集体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阵地,是小学生学习、生活和发展的具体空间。要营造一个积极上进、团结合作,而又使每个学生都乐在其中,并得到充分自主发展的优秀班集体,班主任工作举足轻重。回顾和总结我做班主任的工作历程,我将班主任的角色定位概括为六个字———严父、慈母、朋友。一、制度待学生———做严父从活泼可爱的婴儿,到天真烂漫的学前儿童,他们接受更多的是家庭教育。各位家长按照自己的方式教育着孩子,也以自己的日常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孩子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就千差万别,这是存异。进入学校后,他们接受…  相似文献   

2.
当代的小学生,入学有两个难点:一是汉语拼音,另一个就是数学,我们小时候,只要会数1、2、3、4、5、6、7、8、9、10,就顺利入学了,现在好多老师也提高了“门槛”,要求10以内甚至20以内的口算,对一些未进行早期开发的孩子来说,就会形成了一种威压,对离生活不那么近的数学,他们就有点害怕了。近年来的数学课虽然比以前难度降低,广度却增加了。在对新课程的操作还未得心应手之际,不知觉就又进练习的题海战术,孩子算得越慢,家长老师越给压力,久之,孩子就畏惧和讨厌数学了。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喜欢数学,我做了一些尝试。1、玩数学序数是孩子们难以准…  相似文献   

3.
我今年五十四岁,教了三十五年小学,长期担任低年级班主任工作。在实践中,我深深感到低年级班主任工作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但需要有一种崇高的革命责任心,而且还需要有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和艺术家那样的匠心。只有热爱孩子,热爱工作,研究和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精雕细刻的工作,才能塑造出未来一代美丽的灵魂。六、七岁的孩子开始上学,这是儿童生活的第一次重大转变。孩子走出家庭,来到学校,就象从一个窄小的天地里走进一个大千世界,对一切都感到新鲜。新的环境和刚开始有目的的教育,在他们一生的记忆中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迈开人生有意义的第一  相似文献   

4.
狗·猫·女儿     
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我觉得可以抓住孩子那颗纯真、善良的童心,利用孩子喜爱的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事物,激起他们的美好情感,然后把这些美好的情感化作一个个充满童真的心愿,他们就会自觉地去做一件事。  相似文献   

5.
《家庭与家教》2006,(11):51
前一阵回老家时,遇到一个姓包的农民,他说他的大女儿考上成都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小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我立刻就对这位黑黑瘦瘦的农民充满了敬意,问他“:你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好办法呢?”他笑一笑说“:我的办法和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让孩子教你?”我更来了兴趣。他说“:是呀,我小的时候家里穷得供不起我读书,要指望我教孩子,那只能是笑话,但如果我不管他们,由着他们瞎混,我又不甘心。想来想去,我想了一个好办法——等他们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开始跟着他们一起学。他们每天从学校回来,我都让他们把老师讲…  相似文献   

6.
怎样与孩子们交往,是教师一直都在琢磨的问题。工作几年来,回顾与孩子交往的点点滴滴,我觉得只要能“正视孩子”,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正视孩子”呢?我认为应做到下面三点。平视“平视”就是要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来交往,要像尊重你的朋友一样尊重他。这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最重要的基础。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来尊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因为这需要教师彻底抛开所谓的“师道尊严”等陈旧观念。  相似文献   

7.
我卷首攻读硕士学位时学的是儿童心理学,之后又攻读学前教育学的博士学位。在别人眼里,我自然是教育孩子的专家;在别人心里,我的孩子自然应该被教育成神童,否则,不仅是孩子的失败,也是我的失败,是我所受教育的失败。其实,不光别人有这样的想法,我自己也常常有这样的想法。难道不是吗?如果一个教育专家连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教育的价值又从何体现?所以,我很怕别人对我说:你是专家,你家孩子嘛……言下之意,不言自明。我自己也很紧张、焦虑。为什么我知道一大堆理论,而做起来却常常不能与专业要求一致?记得有一天去女儿班上,他们正在进行《梦…  相似文献   

8.
1 有一年,我班转来一个四岁女孩,她人小脾气大,常与人争吵,或者自个儿生闷气不理人,老师私下里都称她是“小倔丫头”。不久,我们了解到她父母不和,经常吵架,甚至对打,过后又长时间的互不理睬。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希望他们为了孩子和睦相处,但不起作用。“三八”节到了,我在图画课上引导幼儿画“三八节”的主题画,别的小朋友都兴高采烈地画出—幅幅充满童稚情趣的图画,向妈妈祝贺节日,而“小倔丫头”却拿着笔,低着头,眼泪簌簌地落下来。原来一周前她的父母已办了离婚手续,她已失去了同其他孩子那样在父母关怀下愉快生活的权利。家庭和睦是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不幸的“小  相似文献   

9.
很多歌里都唱过北京,唱这里的繁华,唱这里的迷茫,唱这里的拥有和失去。然而,对于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来说,这里就是他们最自在的家,最广阔的游乐场。北京的早晨,也许是从一杯牛奶开始,但是豆汁儿的味道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血液里。这里的孩子,也许外表大大咧咧,但是内心十足地柔  相似文献   

10.
要想让离婚后的父母共同努力来照管孩子并不容易,特别是在双方都重新组织了新家庭的情况下。但是如今在美国,许多离异后的父母虽然又重新组织了家庭,但是他们却能礼貌往来,配合默契。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他们的孩子好。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往事的后续。那时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教她书法和英语的分别是凌教师和李教师,他们都是新来的老师,一个潇洒,一个漂亮。他们都很喜欢孩子,孩子也特喜欢他们。一天,孩子回家后,又对妻子  相似文献   

12.
三、四岁的孩子都是在成人的照顾下生活着的,而且他们又往往是被成人非常关注与宠爱的,当他们离开家庭参加幼花园的集体生活时,确实是生活中的重大变化。过去由于我们对接待工作的教育意义认识不足,不会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教育原则采取有效方法来进行,所以每在新学年开始时,孩子们总是哭闹着不肯来园,或者家园也要人成天的陪着,性子急的家长往往是又打又骂强制孩子入园。当孩子来得多了,教养员常常因照顾了这个孩子,没照顾到另一个孩子,以致一个孩子哭了影响了许多孩子都不愉快。这样,有的孩子就长时  相似文献   

13.
关心·忧虑·措施──谈青年教师的培养北京一中刘起增为了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我们应该对他们真成、全面、细致地关心,设法使他们产生工作上的尤虑,同时要有培养他们的具体措施。青年教师需要关心的问题很多,既有思想、工乍方面的,又有个人生活方面的。就工作方面而...  相似文献   

14.
<正> 婴儿满周岁,不论长得是美是丑,亲人们总愿给孩子过个生日,祝愿他(她)成长得更美好。《成人教育》从创刊到现在,已经满一年了。它的园丁们——编辑部的全体同志,也觉得应该纪念一下,把这个意思对一向给予本刊大力支持和亲切关怀的李瑞副省长、姚仲达局长讲了,他们欣然赞同,并很快写来了文章,题目不谋而合,既有鼓励又有鞭策,使编辑部的同志们大喜过望。领导同志对本刊一年来工作所表示的诚挚祝贺,当然是不能由编辑部单独领受的,它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最使教师头疼的恐怕要算差生了。他们不思学业,品行不端,成绩低劣,纪律松弛。更有甚者,调皮捣蛋,放荡不羁,祸及班级乃至全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滑到这一步的呢?在背起书包上学的第一天,他们不也是天真烂漫、兴高采烈,对学校、对生活充满着无比的热爱和无限的憧憬的吗?入学以后,他们不也是和其他孩子一样,坐在教室里聆听师长的教诲、接受学校的哺育?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掉队落伍了呢?透过差生的各种不同的具体表现,我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在正确的目标面前,对  相似文献   

16.
深秋的一个中午,几个孩子在厕所里发现了一条毛毛虫,他们开始议论起来,并很高兴地邀请老师一起来看他们的“宝贝”。第二天来幼儿园的路上,一个孩子又发现了一条毛毛虫,并将它小心地抓在手心里带到了幼儿园。于是,好多小朋友开始关心毛毛虫,又不断地在草地上、池塘边捉到毛毛虫,老师建议他们将毛毛虫养在小瓶子里。  相似文献   

17.
怎样与孩子们交往?我们这些当老师的一直都在琢磨。可这琢磨的结果似乎总是不能令人满意。“计划没有变化快”,孩子们的变化,似乎总走在我们的意料之外。工作这么几年,回顾与孩子交往的点点滴滴,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正视孩子”。平视“平视”就是要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来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人教育孩子的观点与国人有些不同,他们并不要求孩子出人头地、成龙成凤;他们觉得,孩子的成功、成才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只要孩子喜欢,对社会和他人又没有危害,孩子的人生之路就是成功的。比如,我们楼道的清洁工就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小伙子。他每天开着车来收垃圾,高高兴兴地来,高高兴兴地去,月薪不错,给大家的印象也不错。加拿大人不会因为他是清  相似文献   

19.
度过一个充实而又快乐的假期,学生们又回到学校了,又能够和同学见面了。但是很多学生也会很“难熬”,因为家长总喜欢给孩子定下很多目标,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给孩子收心。这无形中给了孩子很多心理上的压力,让他们对上学产生某种恐惧和抵触。  相似文献   

20.
日本所有的幼儿园教师们都小心翼翼,不把一个坏孩子单独点出来加以惩罚或训斥或把他从群体活动中开除,以免使他们孤立。教师们认为能对儿童产生最大影响的莫过于毫不含糊地把他们看作是仁慈的人。他们力求用各种各样的方法鼓励其他孩子解决同班同学的麻烦和不端行为,用这种办法来维持秩序,而不去直接干预孩子们的纠纷和错误举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