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莉婴 《考试周刊》2014,(10):40-40
<正>一八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有一篇题为《散步》的课文,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有关亲情的故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初春一天,"我"带着母亲、妻子、儿子去田野散步。"我"和母亲走在前面,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后来走到岔路口,母亲说走大路,因为大路好走;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我"当即拍板:"走大路。"不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最终是依了儿子的主张。小路不好走,于是,"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家三代四口在小路上散步。课文的结尾非常精彩,请看原文:  相似文献   

2.
【片段】我们在田野散步 :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和儿子。……后来发生了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 ,大路平顺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小路有意思。不过 ,一切处决于我……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 ,找不出 ;我想拆散一家人 ,分成两路 ,各得其所 ,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 ,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 :“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 ,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我走不过的地方 ,你就背着我。”……到了一处 ,我蹲下来 ,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 ,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 ,稳稳地 ,走得很…  相似文献   

3.
戴继华 《语文知识》2014,(12):37-40
【课堂实录】 柳咏梅老师:一篇小小的《散步》,有很多美点值得我们欣赏,下面我们就来寻找《散步》美在哪里。 倪润博:“母亲摸着孙儿的小脑瓜……”这里可以看出“我”的母亲还是很爱“我”的儿子的。有两处可以看出,当“我”说走大路后,母亲却说还是走小路吧。她虽然身体不好,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孙子,还是要求走小路了。第二,她摸着孙子的小脑瓜说,这里用“摸”这个动作,表现出母亲对孙子的抚爱。所以,美在奶奶对孙儿的爱。  相似文献   

4.
张厚琴 《语文天地》2012,(18):11-12
一、情景再现教学《散步》一文过程中时,我抛出一个问题:"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作为母亲,你会怎样想?"生A:我会想: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现在你一点都不顾我的感受,真是太寒心了。生B:有了儿子忘了娘,不孝子!生C:我白养了你这么大,现在居然不管我了!生D:哎,我是你妈,你不知道我走不得小路吗?怎么不管我的感受?生E:早知今日,当初就不该把你养大!在教学《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时,我问学  相似文献   

5.
一天晚上,哈罗德走出自己的卧室,想在月光下散步。天上没有月亮,哈罗德想,要在月光下散步就得有一个月亮。正好他带着紫色蜡笔,于是就抬手画了一个月亮。他还需要可以走的路,他弯腰在地上画了一条路。他画了一条又长又直的小路,这样,自己就不会迷路了。他沿着画好的小路出发了,带着他的紫色蜡笔。但沿着笔直漫长的小路似乎哪儿也走不到,于是他离开了小路,抄近路穿过一块农田。他在地上走,月在天上游。这条近路正好通往哈罗德认为应该有一片森林的地方。他不想在森林里迷路。于是他画了一片很小的“森林”,小到只有一棵树。这是一棵苹果树。…  相似文献   

6.
莫怀戚的《散步》一文,情节十分明晰:“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该文因文质兼美而成为公开课选文时的“宠儿”。  相似文献   

7.
《散步》是莫怀戚写的一篇表现家庭成员间的真挚感情的散文。作者选取“散步”这一生活小事,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围绕“我”处理散步过程中“走大路”还是“走小路”这个意见分歧,展现了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和睦融洽的  相似文献   

8.
第一关:基础过关(22分)   后来发生了( )__母亲要走大路__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__小路有意思__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选自课文<散步>)……  相似文献   

9.
不足八百字的《散步》,我自认为准备得很充分,力图用孝、用爱、用责任去感染学生,但是学生总能出其不意,往往一句话就把我击倒.这不,有学生就认为本文构思新颖、表达巧妙,但"有点造作,不够自然". "一家三代散步这样的场景我们不仅见过,而且也亲身经历过.散步时,背小孩很正常,背老人似乎很滑稽.老人腿脚不好,可以坐轮椅啊,作者母亲身体是不好,但腿脚应该不错,小路再怎么不好走,也不至于要背?搀扶搀扶就可以了.你想,背着散步,对谁都是受罪."学生补充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有时会站在岔路口,面临选择。《散步》中,"儿子"选择有意思的小路,而"我"为了母亲选择平顺的大路。《未选择的路》中,"我"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人迹更少的路,虽然一直怀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但绝不回头。《故乡》中,鲁迅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告诉我们也可以选择一条从未被开辟的路,自己去创造。  相似文献   

11.
一、调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初看上去,这话只是告诉了我们:谁,在田野散步。若真是这样,冒号后几个词语的“位置”就可以调换,因为调换后的句子也同样能反映出这一内容。而实际上,原句一经改变,它就不能再现生活: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2.是“我”陪伴着“我的母亲”,不是“我的母亲”陪伴着“我”;是“我的妻子”带着“我的儿子”,不是“我的儿子”带着“我的妻子”。所以,在田野里散步的是:“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是有序生活的再现。生活为何要安排得…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重点通过一件小事 ,显露一种至纯至真的情感。二、课文解读《金黄的大斗笠》通过风起雨稀、风疾雨急和风狂雨猛三个镜头 ,描绘了一幅贮满了生活的欢乐与纯真童心的风雨图 ,在风雨的描写中把姐姐为放羊的弟弟送斗笠遮雨的故事点染了出来。《散步》选取全家人春日里一起户外散步的生活写实 ,通过“我”的儿子散步中的真情发现 ,“我”的母亲与“我”的儿子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 ,“我”委屈儿子成全母亲的裁决 ,“我”的母亲改变主意改走小路和“我”背负母亲、妻子背负儿子几个细节 ,写出了三代人之间的那种互敬互爱的欢愉而深沉的…  相似文献   

13.
我总喜欢沿着小路散步。 路边开满鲜花,就像一个明亮的提示:走,再向前走,你准能走进一个美丽的童话。  相似文献   

14.
小恍 《小学时代》2013,(12):5-5
圣诞节的晚上,我本来想去拜访在英国度假的圣诞老人,没想到看到很多人急匆匆地赶路,一边走,一边兴高采烈地说:"我们去剑桥基督公园的星星小路上散步吧!,"星星小路?听起来多像童话世界里的名字啊。我赶快跟在他们后面去看个究竟。最后,我真的看到一条发着蓝光、美得如梦如幻的小路。后  相似文献   

15.
小路     
廖志翔 《湖南教育》2008,(10):29-29
记忆中,总会出现那条熟悉的小路。小路就在屋后,走了很多年,很多人走过,但小路还是小路。由于屋后还未砌围墙,舍远求近,校门对我暂时就成了摆设,晨跑、散步,下楼拐个弯便能踏上小路,来得轻松又随便,于是就成了习惯。  相似文献   

16.
时钦 《成长》2007,(3):44-45
母亲在中学教政治,爱教训人,爱板着脸讲大道理,不仅学生,怕她念紧箍咒,连家长也怵她。那是几年前的事了。那天,我和母亲从亲戚家借了钱后回家,为省下坐车的钱,我们选择走小路。我们急匆匆地走着,谁都不说一句话。  相似文献   

17.
《登山》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以中心为线索,逐句开展教学,以点带面返顾全文,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引出中心感知全文教学时,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概貌。①课文写列宁什么事?②列宁几次走小路?每次走有什么不同?(为分段作铺垫)③列宁对两次走小路有什么感受?(引出中心)学生初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并理清了文章的叙述顺序(列宁隐居普罗宁——列宁第一次走小路——第二次走小路)。  相似文献   

18.
我要活下去     
每天早上散步的时候,我都会遇到她。跟我一样,她也喜欢沿着狭窄蜿蜒的小路一路走到林子的深处。小路的两旁长满了又细又高的松树,还有圆锥形的雪松、花枝招展的山茱萸,偶尔还能石看见怒放的丁香花。我们都喜欢绕着这条小路散步,兜个圈又回到入口处。  相似文献   

19.
"跟着学生走",意为课堂教学过程要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关注学生的思维现状,关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那么是不是凡是学生的问题均要视若经典,凡是学生的需求均要无条件满足,凡是跟着学生走的教师均是新理念的忠实执行者?我想,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跟着学生走",应分两方面来对待,对可遇不可求的"教学契机",应顺着学生的思路去教学,对那些价值不大或极具跳跃性的问题,也不能完全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而应该精心甄别是否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这一核心教学目标.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  相似文献   

20.
斜路     
刚上中学的第一天,母亲送我去村外的学校。路经一个拐角,我看到了一条直通学校的近路——那是许多人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一边小于另外两边之和”的几何道理,硬从农田中踏出的一条小路。时值夏末初秋,遍野的豆苗正荡漾着绿油油的细浪,那条小路斜刺里将绿浪划开,像一条无法愈合的伤口。我对母亲说:“咱也走这条小路吧。”“不!”母亲说:“那不是路,那是庄稼地,咱不能走那儿。”“反正庄稼已经被踩死了。”我怯生生地说。“不,”母亲大声说:“如果大家都这样,这里就永远长不出庄稼了。”母亲一边拉着我沿大道走,一边对我说:“人间许多斜路,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